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他们来到巴格达 - 第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理查德-贝克尔坐在英冈领事馆的一个休息室里,等着领事与别人谈完后接见他。
  早晨,他从“印度皇后号”轮船上下来,上了岸,办完了行李的海关手续。他带的几乎全是书籍,睡衣和衬衣零落地放在书本中间,好象是事后想到才放进去的。
  “印度皇后号”准时到达了。理查德本来多估计了两天时间——因为象“印度皇后号”这样的小货船经常是误期的——现在,他手中有两天时间可以干点别的,然后再经巴格达到达最后目的地阿斯瓦德古代人造土丘——穆里克古城的遗址。
  这两天准备做的事已经安排妥当。靠近科威特海边的一座土丘,以藏有古代遗物而闻名于世,多年以前就吸引着他。这是上帝的意旨,给他机会去那里进行一番考察。
  他乘车来到机场旅馆,打听了去科威特的路线。他得知,第二天早晨有架十点钟的班机,他可以在那儿过一天再回来。一切都很顺利。当然,有些手续是要办的,如到科威特的入境签证以及出境签证等。这些事他得求助于英国领事馆。驻巴士拉的总领事是柯雷顿先生,理查德几年前就曾在波斯跟他会过面。理查德想,有幸在这里再次跟他相见,真是件快事。
  领事馆有几个人口。有个大门专供汽车出入。还有一个小门,由花园通向阿拉伯沙特河旁边的马路。领事馆办事处的人口在大街上。理查德走了进去,把名片递给了值班人员。他被告知,总领事正在会见客人,但是很-快就会结束。然后,他被引到过道左边的一间小休息室。这条过道从人口处直通向前面的花园。
  休息室内已有几个人在等候接见。理查德几乎连一眼也没瞧他们。固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不管是什么人,都很少引起他的兴趣。他会对一块古代陶器碎片很感兴趣,而不会对公元二十世纪出生在某个地方的人感兴趣。
  他愉快地沉浸在思索之中。他想到了玛里字母的某些形体,又想到了公元前一七五零年本贾木奈特部落的迁徙。
  很难确切地说出是什么原因使他清醒地意识到目前的处境和周围的人,他首先是感到不安,感到紧张。他觉得,虽然不是很有把握,但是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气氛。他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内容,但是,这种气氛的确存在着,一点没错。这种气氛使他回忆起上次大战中的岁月。特别是有一次,他和两个战友从飞机上跳伞,在黎明前那几个小时的寒冷时刻,等待着时机到来,以便开展活动。那时,士气是低落的;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干这种工作的严重的危险性,他们感到恐惧,担心自己不会成功,肌肉也在发抖。而此时,他又感觉到这种难以忍受的、几乎是感觉不到的气氛。
  这是一种令人恐惧的气氛……
  开始那一刹那,这种想法只是下意识的,他头脑中一半注意力还是在集中考虑着公元前的事情。但是,目前他周围环境中的气氛对他的吸引力非常之强。
  这个小房间里有人感到极度恐惧……
  他朝四周看了看。有个阿拉伯人,身穿破旧的土黄色上衣,他的手指漫不经心地拨弄着手中的琥珀念珠,不停地数着。有个微胖的英国人,蓄着灰胡子——象个经商的旅游者——正在一个小本子上记着数字,看起来十分专心致志,神气活现。有个瘦瘦的面带倦容的人,皮肤黝黑,安静地靠着椅背坐着,面部神情平静冷漠。还有一个人,看起来象个伊拉克职员。此外,有个波斯老人,身穿肥大的雪自长袍。看起来,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毫不关心。
  琥珀念珠的清脆响声有一定的节奏,听起来很不一般,又很熟悉。理查德振作了一下,打起了精神,他刚才几乎睡着了。短——长——长——短——这是电码——无疑是在用电码发出讯号。他很熟悉电码,战时,他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使用电码收发讯号。他十分容易地听懂了讯号:猫头鹰。弗一罗一里一厄一特一伊一顿。见鬼!是的,是这样,讯号仍在重复,弗罗里厄特伊顿。电码讯号是由一个衣着破烂的阿拉伯人发出来的,或者说磕打出来的。喂,这是怎么回事儿?猫头鹰。伊顿。猫头鹰。”

  猫头鹰是他在伊顿公学上学时的绰号。家里送他入学时,他戴着一副非常大而结实的眼镜。
  他打量着坐在屋子对面的那个阿拉伯人,仔细地观察着他的外貌——带条纹的布袍——破旧的土黄色外套——还有一条手工织的破烂红围巾,上面布满了针孔。这样的人,在河边可以看到成千上万。那人的目光和他相遇,毫无表情,没有一点表示认识的表情,但是,念珠仍在磕打着。
  “行者在此。随时准备行动。危险。”
  行者?行者?当然是他!行者——卡米凯尔!那个孩子是在一个什么边远的地方出生或者长大的——不是土耳其斯坦,就是阿富汗吧?
  理查德拿出了烟斗,吸了一口试试——朝烟锅里看了看,然后在附近的一个烟缸里磕打起来:来电收悉。
  接着,事情很快发生了。事后,理查德费了很大的劲才回忆清楚经过。
  身穿破旧军上衣的那个阿拉伯人站了起来,朝房门走去,经过理查德身边时,脚下绊了一下,伸出手来抓住理查德,以免摔倒在地上。然后,他站稳了脚跟,道了声歉,又朝房门走去。
  接着,事情是这样的奇怪,而且发生得这么快,理查德觉得,与其说这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场面,不如说是银幕上的一个镜头。那个微胖的经商的旅游者放下笔记本,在外衣兜里用劲儿掏什么。由于身躯发胖,加之外衣很瘦,他用了一两秒才把东西掏出来,而理查德在这一两秒钟内采取了行动。那个人刚刚抬起左轮手枪,理查德便一拳把枪打飞,子弹钻入了地板。
  这时那个阿拉伯人已经走出房门拐了个弯,朝领事办公室走去。但是,他突然停下了,转过身来,飞速地向他进来的那个大门跑去,消失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中。
  领事馆的警卫人员跑到理查德身边时,他正抓着那个胖男人的胳臂。屋里的其他人表现各不相同。那个伊拉克职员吓得跳了起来,不停地哆嗦,那个黝黑瘦削的人目瞪口呆,那个波斯老人目光直视前方,身子纹丝不动。
  理查德说:
  “你他妈的拿着一支左轮手枪乱比划,到底想干什么?”
  那个微胖的男人只停顿了一刹那,便操着伦敦口音相当哀伤地说:
  “对不起,老兄,完全是意外,我太笨手笨脚了。”
  “胡说。你要用枪打死刚刚跑出去的那个阿拉伯人。”
  “不,不会的,老兄,我不会开枪打死他的,只是要吓唬他一下。有个阿拉伯人曾经用几件假古玩骗过我,我突然认出来是他。我只不过是开个小玩笑。”
  理查德-贝克尔是个非常洁身自好的人,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惹人视听。他的个性本能地使他接受了这一表面上的解释,若不接受这个解释,又能证明什么呢?老伙伴行者一卡米凯尔会因为他把这件事情大事渲染而感谢他吗?假设卡米凯尔是在从事什么秘而不宣的间谍活动,大概是不会同意自己这样做的。
  理查德松开了抓着那人胳臂的手。他注意到那人在浑身冒汗。
  领事馆的警卫神情激动地对那人进行指责。他说,根本不应该把武器带进英国领事馆内,这是不允许的,领事会生气的。
  “我很抱歉,”那个胖子说,“小小的意外——情况就是这样。”他往警卫手里塞了一些钱。警卫气愤地把钱推了回去。
  “我最好离开这儿,”那个胖子说,“我不打算在这儿等着求见领事了。”他掏出一张名片,突然塞给理查德。“这是我的名片。我住在机场旅馆。如果还有什么差错,就请找我。但是,这件事确实纯属意外。我是说,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的话,我只不过是开个玩笑。”
  理查德很不情愿地望着他装模作样、昂首阔步地走出屋子,拐弯向大街走去。
  他希望他没有做错。但是一个人处于象他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事情的原由一无所知,是很难知道该怎么做的。

  “柯雷顿先生现在有空了,”警卫说。
  理查德跟着警卫在过道中走着。从过道那头射进的阳光所形成的圆形变得越来越大。领事的房间是在过道右边的尽头。
  柯雷顿先生坐在桌子后面接待理查德。他是个性格沉静的人,头发已经变灰,面部现出沉思的神情。
  “我不清楚你是否还记得我?”理查德说,“我两年前在德黑兰见过你。”
  “当然记得,”柯雷顿太太和贝克尔握着手说,“我们一起逛过市场,你买了几块漂亮的地毯。”
  柯雷顿太太在自己不买东西的时候,最愿意怂恿朋友和熟人在当地的商场里讨价还价。她对物价一清二楚,而且在讨价还价方面,十分出色。
  “那次买的东西是我最满意的一次,”理查德说,“完全是靠你的帮助。”
  “贝克尔想明天乘飞机到科威特去,”杰拉德-柯雷顿说,“我已经跟他说过了,要他在我们这儿过夜。”
  “可是,如果不方便的话……”理查德说道。
  “当然没有什么不方便的,”柯雷顿太太说,“可是最好的房间你住不上了,因为克罗斯毕上尉已经住上了。但是我们会让你感到十分舒适的。你不想买只漂亮的科威特箱子吗?现在商场里有些漂亮的箱子。杰拉德不让我在这儿再买了,虽然装装多余的毯于还是很有用的。”
  “你已经有三只了,亲爱的,”柯雷顿温柔地说,“贝克尔,现在请多原谅,我得回办公室去。外面的办公室里好象发生了什么事。据我所知,有人掏出左轮手枪来开了一枪。”
  “可能是当地的酋长吧,”柯雷顿太太说,“他们老是那么爱激动,又十分酷爱枪支。”
  “正相反,”理查德说,“那是个英国人。看来他是想打死一个阿拉伯人。”他不慌不忙地补充说,“是我把他的胳臂架住的。”
  “那么,这件事还牵涉到你啦,”柯雷顿说,“我本来还不知道呢。”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名片。“恩费尔德——阿奇尔斯公司,罗伯特-霍尔,看来这是他的名字。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见我。他没喝醉吧?”
  “他说是开玩笑,”理查德平淡他说,“而且,枪是意外走火的。”
  柯雷顿的眉毛扬了起来。
  “经商的旅游者一般是不在衣兜里放装了子弹的枪支的。”他说。
  理查德看得出,柯雷顿不是傻瓜。
  “或许我当时不应该让他离开这里。”
  “这类事情发生的时候,很难知道该怎么办。他要打的那个人没受伤吧?”
  “没有。”
  “是不是最好把这件事放过去算了?”
  “我觉得,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
  “是的,是的,我也是这么想。”
  柯雷顿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
  “好吧,我得马上回去,”他说着匆忙地离开了。
  柯雷顿太太带着理查德进了客厅。这个房间很大,沙发上放着绿色的坐垫,窗上挂着绿色的窗帘,柯雷顿太太问他是愿意喝咖啡还是喝啤酒,他挑选了啤酒。不一会儿,冰镇啤酒端来了,喝起来凉爽舒适。
  柯雷顿太太问他为什么要到科威特去。他作了回答。
  柯雷顿太太又间他为什么还没结婚。理查德说他不适宜结婚。对此,柯窗顿太太爽快利索地说道:“胡扯。很多考古学家都成为称心如意的丈夫——最近有没有年轻女子来参加挖掘工作?”理查德说有一两个,波恩斯福特-琼斯太太当然算一个。
  柯雷顿太太抱着很大的希望问他,来的姑娘当中有没有漂亮的。理查德说他不知道,因为他还没见到她们,并说,她们没有什么工作经验。
  不知为什么原因,这使柯雷顿太太笑了起来。
  一会儿,一个五短身材、粗壮结实的人走了进来,举止显得有些粗鲁,柯雷顿太太介绍说,这是克罗斯毕上尉。她又说,贝克尔先生是位考古学家,挖掘几千年前最有趣的东西。克罗斯毕上尉说,他永远也不会明白,考古学家怎么能够确切他说出一些东西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他一边哈哈地笑着,一边说,过去他总是认为,他们那些人说起谎来一定是最出色的。理查德有点讨厌地看着他。克罗斯毕上尉又说,他现在认为不能那样说,可是一个考古学家究竟怎么能知道一件东西有多少年的历史呢?理查德说,这需要费很多时间去解释。于是,柯雷顿太太立即带他去看他的房间。

  “他是个好人,”柯雷顿太太说,“可是不太懂礼貌。文化方面的事情一窍不通。”
  理查德发现他的房间非常舒适,所以,他对女主人柯雷顿太太的评价比以前更高了。
  他在外衣兜里换了摸,摸出了一张折迭的脏纸。他惊奇地看着这张纸片,因为他十分清楚,清早时衣兜里还没有这张纸。
  他记得那个阿拉伯人当时脚下绊了一下时是怎么抓住自己的。那个人手很灵巧,可能在他不知不觉的时候,把纸片悄悄地塞进了他的衣兜。
  他打开了那张纸片。纸片很脏,看来几经折迭纸片上共有六个字,字迹很难辨认,内容是:约翰.威尔勃弗斯少校介绍一名勤劳肯干的工人,名字叫做艾哈迈德-穆罕默德。此人会开卡车,还可以承担小修工作,非常诚实可靠——实际上,这是一封东方常见的“便条”,或介绍信。签署的日期是一年半以前的日子,而且也是和通常见到的介绍信一样,由介绍信的持有者仔细地保存起来。
  理查德双眉紧锁,按照自己严格的有条不紊的考虑问题的习惯,一幕一幕地回想着今天早晨发生的事情。
  他现在非常有把握地认为,行者——卡米凯尔当时担心自己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遭到别人追捕,逃进了领事馆内。为什么呢?为了寻找安全的容身之处吗?但是,与此恰恰相反,他遭到更加迫在眉睫的威胁。敌人或者是敌人的代理人正在等待着他。那个经商的旅游者一定是接受了特殊使命——情愿在众目暌暌之下在领事馆内冒着危险朝卡米凯尔开枪。因此,这必定是非常紧急的情况。而卡米凯尔求救于老同学,并设法把这份表面看来十分真实的文件交到他的手中。因此,这份文件一定十分重要。如果卡米凯尔的对手捉住了他,而且发现文件不在他手中,他们毫无疑问会根据事实做出推断,并追查卡米凯尔事实上有可能向其转交文件的那个人或者那几个人。
  那么,理查德-贝克尔又该怎么办呢?
  他可以把这份文件交给英王陛下的代表柯雷顿。
  或者他可以保存在自己身边,等待卡米凯尔来找他素取。
  经过几分钟思考之后,他决定选择后者。
  但是,首-先他采取了预防措施。
  他从一封旧信上撕下半张空白纸,坐下来给那个卡车司机重新写了封介绍信,词句大致相同,但措词不同──如果原信是联络密码,那么,经过改写之后便不会泄密——当然,原信上有可能用密写墨水写了一封密信。
  然后,他用鞋上的灰尘把自己写的那张信纸弄脏——在手里搓来搓去,迭了又迭——直到那张信纸从保存的时间和玷污的程度方面看来,显得恰如其分为止。
  于是,他把信纸揉成一团,又装进外衣兜里,他盯着原来那张信纸看了半天,一边不断地思考着如何进行处理的种种办法,一边不断地否定着自己的看法。
  最后,他微笑了一下,把那张信纸迭了又迭,直到揉成一个小圆球。然后,他从包内取出一条胶泥(他旅行时必定带着胶泥),又从他的塑料包内剪下一块油布,先用油布包上那个小圆球,再把它塞入胶泥内,塞好之后,用手搓了几搓,接着又拍了几拍,把表面拍得十分光滑。随后,他用随身携带的一个圆柱形印章在胶泥上印上一个印鉴。
  然后,他带着严肃的表情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印鉴上的图案是:佩戴正义宝剑的太阳神沙玛师的漂亮雕像。
  “让我们期望这是个好的预兆吧,"他自言自语地说.
  当天晚上,他看了看早上穿过的那件外套的口袋,发现揉成一团的那张信纸不见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个人的体验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鸟俯视着野鹿般昂然而优雅地摆在陈列架上的精美的非洲地图,很有克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书店店员们从制服外衣里探出来的脖颈和手腕,星星点点凸起了鸡皮疙瘩。对于鸟的叹息,她们没有给予特别注意。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全然脱落。人们都在幽暗的潜意识里摸摸索索地追寻白天残存在皮肤上的温暖记忆,最终只能无奈地吐出含混暧昧的叹息。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0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殿下①①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一八○——一八七三),一八三三年巴尔扎克曾在米兰这位亲王家作客。这部作品主要描写巴黎,是近日在您府上构思而成的。请允许我将您的名字列于卷首。这是在您的花园里成长,受怀念之情浇灌的一束文学之花。当我漫步在boschetti②中,那里的榆树林促使我回忆起香榭丽舍大街,这怀念之情牵动我的乡愁时,是您减轻了我的忧思。 [点击阅读]
人性的优点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1、改变人一生的24个字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谋生?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对他的前途有着很大影响的24个字。这24个字使1871年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 [点击阅读]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