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唐璜 - 《唐璜》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唐璜》是拜伦(1818-1823)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000行,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唐璜》的主题是对英国和欧洲贵族社会、贵族政治的讽刺。主人公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于是,通过唐璜的冒险、艳遇和各种经历,广泛地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唐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救。诗歌歌颂了他们牧歌式的真诚爱情。但是海盗归来,摧毁。此后,唐璜被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又被卖入土耳其苏丹的后宫为奴,逃出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立下战功后被派往彼得堡向女皇叶卡捷琳娜报捷,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诗歌中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情节发生在18世纪末,但是,描绘的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诗人是用过去的革命经验和当时的现实相比,鞭挞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打倒暴君。诗歌对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讽刺。英国统治阶级夸耀“自由”和“权利”,但是唐璜初次来到伦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诗歌痛斥英国贵族卡斯尔累爵士为“恶棍”和“奴隶制造商”,谴责当时备受统治阶级称赞的惠灵顿为“第一流的刽子手”。英国上流社会外表华丽,内部却糜烂透顶,丑陋不堪。《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多次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但在拜伦笔下,这个人物在多数情况下却以被勾引的角色出现。他的被迫出走,就是因为他或多或少地是那个有夫之妇的牺牲品。唐璜不同于拜伦其他诗歌中的英雄人物,作者无意将他塑造成“拜伦式的英雄”,其中却不乏诗人自传的成分。唐璜热情、勇敢、拒绝虚伪的道德信条。在面临饿死的危险时,他拒绝吃被打死的人,其中不乏象征的意义。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他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他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但也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他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对上流社会虚伪道德的讽刺,而他和海盗女儿海蒂的经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理想。如果说因讽刺的需要,主人公唐璜显得行动多于思想,那么诗歌的叙事者则承担起了思考和评论的重任。故事之中或故事之外不断出现的议论、感慨、回忆、憧憬,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叙事者大量的富有抒情性议论,充满哲理和深刻的思想,以及淋漓尽致的嘲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不仅揭露现实真实深刻,而且想像丰富奇特。它描写的风暴、沉舟、战火的场景等,十分精彩。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抒情描写非常出色。拜伦善于用各种诗体创作,语言幽默洗练,在英语口语入诗方面无人可与之匹敌。拜伦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在中国,鲁迅称拜伦是浪漫主义的“宗主”,盛赞其人其诗“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
或许您还会喜欢: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这两个仇人种下的灾难的祸根使一对舛运的情人结束掉生命。——《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邂逅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