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唐璜 - 《唐璜》txt·第十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这个世界充满了孤儿:但首先是大家公认的一类.那些名正言顺的;虽然说这是孤枝,但往往比森林中密集的树木长得更出类拔萃;其次的一种孤儿虽然注定父母双全,但是他们在小小年岁就却得不到双亲的慈爱:称这种人为心灵的孤儿我想并不过分.二再者就是人们所谓"独生子女",他们长大了仍然只是孩子,因为古语有云:独子必定会娇生惯养;如果不加以引申,这句话倒很对.只要他们的家教,不论严慈,都超过了爱子女的适当的范围,那么失教者,不管是失之于情育还是智育,事实上也是孤儿无疑.三那么还是回到正统的定义上吧......通常只要一提到孤儿,我们立刻会想到贫民学校,和那面黄肌瘦的儿童,唉,小小的年纪,却已被茫茫人海冲碎了一切希望,成了所谓的"骡"!或者怜悯.或者更粗糙情绪的目标;不过,若是考察一下,您就会发见那些首富之户的孤儿更为可怜.四他们很快就将会一切都自作主张,因为象家庭教师啊,监护人等等若比起天性的指导来岂不逊色?比如,一个由法律监护的儿童就像是......我要用最初想到的那个比喻......一只小鸭被关到了老母鸡笼中;特别是雌鸭:多么怕她出错差!可是只要一看到河水,她还是跳下.五有一种人人用来都极为便当的言简而意赅的堵人嘴的办法:每当有谁敢于发挥那新的见解,"好,如果你对,那么就是别人就都错啦?"假如我们将这个振振有词的并且百用不厌的先例反转过来:"要是我不对,那么人人就都对了?"但依我看,人人都还没有变得那么好.六因此,不管是否得罪谁,我主张对于任何事都让人来自由争论;因为时代总是那后浪推着前浪,而且后一代总是爱责备上一代人冥顽不灵,说他们明明就是枕着针毡而无感,简直是麻木不仁!过去的邪说却成了现在的真理或者正统的东西......路德就是鲜明一例.七圣礼已经简化为两项;而女巫呢,则绝迹了.不过要把老妇人火焚,不管马修.海尔斯怎么讲人道,最近才把他认为不斯文.(可现在烧的不是老妇,而是婬棍,就是那种引起家庭不和的祸源:我们知道,这种人还得继续受火刑,不过我得承认,现在烧得还比较轻.)八伟大的伽利略找到了太阳的方位,反而因此见不到它的光明;他被囚禁了起来,只为了防止他揭示地球是怎样围绕着太阳运行.他被折磨了个够,人们这才发现不必敲碎他的头颅,......而如今还是他对了,他的学理现在到处流传,这对他的骨灰倒真是一种安慰.九皮赛格拉,洛克,苏格拉底,和历代的许多名字......这里真是难以尽述,足以说明圣贤的经历非常可悲,谁在当时会不被认为是个怪物!但是崇高的智慧超越过其时代,必须耐心等待,甚至默忍凌辱;智者都要相信等自己化为灰尘,后世将为他献上歌功的讣文.一十假如连精神的巨人不能幸免于这种遭遇,那么小人物就真该对生活的小小磨难多迁就;至少我想这么做......我当然也会,只要是我的肝火不大.可是,唉!就当我每一天下决心要成为面面俱到的滑头,成坚忍的至圣,偏偏风就来了,弄得我又怒火上冲!一十一若说我温和吧......我却又从来不冷静,说我是谦虚吧......却总有一点主见,说我是性情无常吧......却又总是固执,虽然能忍耐,又对忍耐没有好感;我是愉快的,只是有时想大哭一通,我淡泊,但偶然也会怒气冲天;这就使我怀疑:在我的身躯内大概有几个灵魂,不知道谁是谁非.一十二第十六章提到了我们的主人公正处在月光下的微妙的状态,那对男子汉倒真是一个很好的考验,看他的德性或体力会有多么坚强;这一回,倒底是美德战胜了呢?还是终于对那邪恶屈服?......因为他生长在火热的国土,倒真使我不好说,除非哪一位小姐以一吻来贿赂我.一十三就将它留作疑团吧(世事皆然).次晨,在餐厅中摆起了茶,吐司,早点,(这些人人吃,却不见得写入诗中,)还有那一些无论出身.地位和财产都已经被我的诗琴弹过的宾客,这时也都来了,都已和主人见过面.最后姗姗来迟的却是公爵夫人,随后是唐璜,满脸还是那么童贞.一十四不知说是见鬼好呢,还是不见鬼好?这真是非常难说.但唐璜的脸,苍白而无神,恐怕不只有一个鬼和他搏斗过.就连从那窗格中间透进的光线对他都有点嫌亮;公爵夫人也有苍白的容颜,并且微颤,仿佛她是熬了一整夜,不然就是梦做得太多一些.
或许您还会喜欢: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盖特露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倘若从外表来看我的生活,我似乎并不特别幸福。然而我尽管犯过许多错误,却也谈不上特别不幸。说到底,追究何谓幸福,何谓不幸,实在是愚蠢透顶,因为我常常感到,我对自己生活中不幸日子的眷恋远远超过了那些快活的日子。也许一个人命中注定必须自觉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必须备尝甜酸苦辣,必须克服潜藏于外在之内的内在的、真正的、非偶然性的命运,这么说来我的生活实在是既不穷也不坏。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窄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你们尽力从这窄门进来吧。”——《路加福音》第13章24节。我这里讲的一段经历,别人可能会写成一部书,而我倾尽全力去度过,耗掉了自己的特质,就只能极其简单地记下我的回忆。这些往事有时显得支离破碎,但我绝不想虚构点儿什么来补缀或通连:气力花在涂饰上,反而会妨害我讲述时所期望得到的最后的乐趣。 [点击阅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富布赖特研究基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一年。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