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 第一章(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一章(4)
  我过了七岁生日后,他便把洗澡这事儿交给我自己来完成了。他问我这个大女孩是否依然愿意在睡前听他读书,我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要知道,他声音的质感仿佛天鹅绒一般。在我六岁的时候,他经常为我朗读普鲁塔克和柏拉图的作品,后来他突然转而读起了《黑美人》、《海蒂》和《公主与柯笛》,一定是丹尼斯跟他说了些什么。
  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和我一起用餐,他说他喜欢晚一点到地下室吃饭。地下室也有一个厨房(我管它叫幽暗厨房),此外还有两个大火炉、父亲和丹尼斯一起工作的实验室、三间原本为仆人准备的卧室。尽管没有人明令禁止我去地下室,我还是很少下去;一楼的厨房里有扇门通往地下室,那门经常是上了锁的;即便没上锁,他们也不希望看到我在地下室出现。再说,我也不喜欢那里的气味——实验室里溢出来的化学制品的气味、幽暗厨房里飘出的浓重味道与滚烫的火炉散发出的金属味交相混杂。是的,我更喜欢闻衣浆的味道。打理地下室的是一个名叫玛丽?埃利斯?鲁特的女人,长了一副讨人厌的嘴脸;她是我父亲的厨子,同时也是他的总务助理,每当她看到我时,眼睛里总是迸射着敌意。
  “觉得怎么样?”站在餐桌旁的麦克?奇夫人旋过身来,手里拿着一条拧干的毛巾。她的脸上油光发亮,眼镜也需要清洗了,但她身上那件红绿格子花呢工作服干净整洁,熨烫得光滑平整,一根腰带系于腰间,裙子褶皱纹理分明。
  她问我是否满意蜂蜜蛋糕的味道。“很棒,”我说。蛋糕确实挺好吃的,昨晚我吃甜点的时候尝了一片,口感浓郁。如果烘培的时间能够稍微缩短些,锅里再多抹些油,那就绝对称得上美味佳品了。
  “在家做的话,我就用猪油了,”她说。“可惜你父亲是个相当严格的素食者。”
  不一会儿,玛丽?埃利斯?鲁特砰地一声推开连通地下室的门,箭步冲进厨房。
  “你是怎么交代送货人的?”她对着麦克?奇夫人一顿劈头盖脸的质问,嗓音嘶哑低沉。
  麦克?奇太太和我一脸茫然地看着她。她到地上露脸已经是千载难逢的稀奇事了,更何况一大早突然冒出来,简直是西边日出。她的黑发在静电的作用下一根根耸起,眼中怒火中烧,她没正视过我们一眼。她的下巴上长着一颗凸起的痣,痣上挂了三根长长的黑毛,她一张口说话,黑毛就会跟着抖个不停。有时我真想把它们一把拽掉,只是她看着都叫人恶心,我实在不想碰她。她套着一件硕大的黑褂,沾满了油腻和污渍,散发出一股金属气味。她像只甲虫似的在厨房里乱窜——她一心只在乎自己手中的狗屁日程安排,对其余的事漠不关心——突然她停住脚步,猛地往桌上砸了一个拳头。
  “怎么不回我的话?都十点了,还不见人影。”
  银色的快递车每周来我们这儿两三次,送来父亲研究所需物品,同时带走几个标有塞拉得隆的白色扁平纸箱。快递车的车门和车身上印着快递公司名称和标志:绿十字。
  麦克?奇太太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尽管嘴上不甘示弱,她的左侧眉毛和右手却在紧张地抽搐。
  玛丽?埃利斯?鲁特低沉地吼了一声,随即甩门回地下室去了,她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古怪的金属味。
  “我从来不跟绿十字的人说话,”麦克?奇夫人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墓中人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春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丛,斑驳地落在大牟田子爵家府评的西式客厅里,大牟田敏清子爵的遗孀瑙璃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她是位鲜花般的美人,陪伴在旁的是已故子爵的好友川村义雄先生。漂亮的子爵府位于九州S市的风景秀丽的小山上,从府邸明亮的大客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S市那美丽的港口。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