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 第二章(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3)
  我着实吃了一惊。我在家里从没见过礼品包装,也没见过设计独特的陶瓷餐具。即便在圣诞节(丹尼斯尽力营造节日的气氛,带动我们一起庆祝,父亲和鲁特却不改一如既往的冷漠),我们也不会花心思包装礼物,每个人收到的礼物都是相当实用的。
  “现在就打开吧,”凯瑟琳说,其他几个孩子也催我赶快打开礼盒。我逐个撕开包装盒,有发夹、香皂、蓝色花玻璃烛托和圆柱形蜡烛套装、一张CD(毋庸置疑,肯定是坎克斯乐队的),还有一部一次性相机。
  “你用它拍些你家的照片,回头让我们看看,”迈克尔解释道。
  “你可以自己到我家来看啊,”我说。
  他摇着头说:“妈妈不许我们去。”
  麦克?奇夫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去我家呢?她在厨房里忙,我不想去打搅她。以后再细问吧,我心想。
  “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你们,”我说。
  随后,他们为我点上生日蜡烛,一起合唱生日歌,我的眼泪差点就冒出来了——原因并非你们所想的。我借着粉红色小蜡烛的烛光凝视着这一家子,他们和睦美满,其乐融融,连那条混血狗都是这个家里不可缺少的一员。这一生中,我第一次尝到了孤独的滋味。
  晚餐后,麦克?嘉瑞特一家聚起居室看电视,他们争先恐后抢着要看不同的节目,最后大家采取了折衷的办法:全家先一起看一部记录片;看完,麦克?嘉瑞特先生和夫人带小嘉瑞特去睡觉;接下来的时间,电视机就由我们三人支配了。
  十三岁的我第一回看电视,这是一次奇特的体验。硕大的屏幕上跃动着缤纷各异的色彩和形状,电视机俨然一个活物。声音似乎不是电视机发出来的,而是从我们周围的墙里传出来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头狮子和一条鬣狗厮斗的场景,我吓得马上闭住眼睛;画面太生动,太逼真了。
  迈克尔的声音帮我破除了电视的魔咒。他坐在我身后(我和凯瑟琳靠着垫子坐在地上),他看电视喜欢评头论足,为电视上的情节做旁白注解,仿佛屏幕上的动物开口说话了。一头凶猛的狮子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正在吃草的羚羊,口中喃喃道:“我能用它拌薯条吃吗?”
  整个屋子都笑开了。我不觉得有什么好笑,出于礼貌我也跟着笑了笑。迈克尔的父亲嫌他烦,不许他再讲下去了。
  看完记录片,麦克?奇先生和夫人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一起回房间去了。我站起来。
  “你去哪里?”迈克尔问。“好玩的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他握着遥控器让电视屏幕不停地变脸。紧接着我就搞清楚了我们要看的是吸血鬼电影——又一个初次体验。
  不知是因为房间狭小局促,还是因为硕大的屏幕让我觉得压抑,或是因为我在一顿饱餐后又吞了一大块蛋糕,亦或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气氛——长着尖牙的惨白怪物躺在棺材里,一到夜里就爬出来喝人血,我刚看了十分钟左右,喉咙里突然泛起一阵恶心。
  我直冲盥洗室,关上门,又是一阵恶心。我抓着马桶边缘,闭着眼睛狂吐不止,直到把胃吐空了,恶心的感觉方才退去,我慢慢睁开眼。
  我打开水龙头,把自来水往脸上泼,水是冰冷的。抬起头,我看到自己的脸在水盆上方的镜子里扭动,面无血色,脸上挂着一颗颗汗珠,眼睛大而阴郁。我张开嘴,往里面灌水,冲漱呕吐留下的酸水。当我再抬起头的时候,我居然在镜子里变脸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