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我的名字叫红 - 23.人们将称我为凶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的机械钟滴答作响,告诉我此时已是傍晚。祷告的呼唤尚未开始,然而我早已点起了画桌旁的蜡烛。把我的芦秆笔蘸饱了黑色的哈桑帕夏墨水,流畅地挥洒在光滑平整的纸面,很快就靠记忆完成了一幅鸦片瘾君子的图画。接着我听见了内心中的呼喊声,它每晚都呼唤我到街上去。但我忍住了。我打定主意晚上不出,要留在家里工作,有一阵子甚至想把我的门给钉死。
  这本我匆匆完成的书是一位亚美尼亚人委托的,有一天一大清早,人们都还没起床时,他就老远地从加拉塔跑来敲门了。尽管他口吃,但还在做翻译和导游。每当有法兰克或威尼斯的旅客想要一本《服饰之书》时,他就会来找我。在一场激的讨价还价之后,我们协议以一百二十个银币的价格,制作一本二十页的、品质粗糙的服饰之书。于是着手画了十几个斯坦布尔人同时出现在晚祷的场景中,并特别仔细地画了他们的服装。我画了一个伊斯兰教长、一个宫廷门房领班、一个阿訇、个禁卫军步兵、一个苦行僧、一个骑兵、一个法官、一个熟食小贩、一个刽子手——刽子手施行拷打的图画卖得很好——一个乞丐、一个去澡堂的女人、一个鸦片瘾君子。为了多赚三五个银币,这种书我实在画过太多次,因此我替自己发明了不同的游戏,排解画图时的无聊。比如说我逼自己一笔画出法官,或是闭上眼睛画乞丐。
  每一个恶棍、诗人及忧郁的人都知道晚祷开始后,他们体内的精灵和魔鬼便会愈来愈躁动而叛逆,异口同声地挣扎着:“出去!到外头去!”心骚乱的声音会说:“跑去找同伴,去找黑暗、痛苦和丑恶。”这些年来我一直压抑心中的精灵与魔鬼。在这些精灵和魔鬼的帮助下,我画出了人们视为我笔下奇迹的图画。然而自从杀死那个混蛋后,这七天以来,每当黄昏过后,我再也控制不住心里的精灵与魔鬼。他们狂暴地嘶吼,我只能告诉自己,许出去走走可以使他们平静下来。
  这么想之后,和平时一样,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发现自己已经在街上游了。我走得很快穿越积雪的街道、泥泞的小径、结了冰的斜坡,以及没人走过的人行道,一直走个不停。当城市中荒凉、毫无人烟的角落里的夜幕越来越浓时,我越走就越觉得我的罪孽已缓缓落在了身后;在窄窄的街巷里,石头客栈、宗教学校和清真寺的墙上回荡我的脚步声,我的恐惧也随之减少了。
  我的双脚不自主地带我来到了这个边远郊区,带我来到了连鬼魂和精灵进去时都会感到害怕的荒凉街道,每天晚上,我都会来到这个地方。我听说这个区里一半的男人都死在与波斯的战争中,剩下的人则全都离开了这个不祥之地。然而我不相信这种东西。与波斯的战争中惟一降临在这个美丽居民区的悲剧,就是四十年前,因为怀疑这里是敌人的窝点关闭了海达里耶苦行僧修道。

  我漫步在黑刺莓和那甚至在最严寒的天气里也会散发迷人清香的月桂树后。几片墙板倚在倾颓的烟囱与没有了百叶窗的窗户之间,我一如往常,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扶正。我走了进去,深吸了一口气,把百年焚香的气息和湿霉的味道灌入了我的肺里。身处此地让我感到幸福无比,感觉眼泪几乎就要眶而出了。
  如果我前面忘了提的话,现在就要对你们说,我什么都不怕,除安拉,人世所制定的刑罚对我而言毫无意义。我所害怕的,是像我这样的杀人凶手,将在最后的审判日接受各式各样的酷刑,正如荣耀的《古兰经》中,比如在“准则”这一章中所清楚描述的那样。在我能够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古书里,常常可以看到鲜明而强烈的酷刑图画;或者以前的阿拉伯画家们在小牛皮上画的地狱图里,也有许多简单、幼稚但同样吓人的场景;或者,莫名其妙地,就连中国和蒙古艺术大师画的鬼折磨图也是。每当看到这些图画,每当我想像这些惩罚的色彩和痛苦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歪解得出这么一个逻辑:“夜行”这一章第三十三句是怎么讲的?它难道不是写着,一个人不应该毫无理地夺走另一个人的生命,这是真主所不允许的?那么好吧:被我送入地狱的贱货既不是安拉所不允许杀的穆斯林;而且此外,我有太多砸烂他脑袋的理由。
  这个家伙诽谤我们这些接受苏丹秘密委托制作书本的人。如果我没让他闭嘴,他早已经公开指责姨父人、所有细密画家、甚至奥斯曼大师都是不信教者,而任由气急败坏了的艾尔祖鲁姆教长的狂热追随者恣意妄为。只要听见有人大声地说细密画家犯了亵渎罪,这些本来就在找借口展示其力量的艾尔祖鲁姆信徒们,将不仅仅满足于杀掉细密画师,他们还会将整个画坊夷为平地,而苏丹陛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我依照每次来此的习惯,拿出藏在角落的扫帚和破抹布把四周打扫干净。当我打扫时,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觉得自己是个安拉的好仆人。为了不让他收回我这幸福的感受,我向安拉祷告了许久。能让一只狐狸的大便冻成黄铜一样的寒冷,直钻入我的骨髓。我的喉咙已开始隐隐作痛。我跨步到了外头。
  过没多久,在同样奇异的心境下,我发现自又了另外一个居民区。我不知道苦行僧修道院被关闭了的居民区和这里有什么关系,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我怎么就到了这两旁立着柏树的街道。

  但不管我走多远,仍有一个念头是我摆脱不了的,它像只虫子一样啮咬着我的心。或许我跟你们说说,就可以稍微减一些。那个“龌龊的诽谤者”,或者说是“可怜的高雅先生”——其实两者本来就是同一个——这位已故的镀金师在离开人世前不久,当他激动地指责姨父时,还对我说了另外一件事。他指责姨父大人在所有的画中都使用了异教徒的透视技巧,然而当他发现我并没有反应时,这只禽兽进一步说道:“还有最后的那幅画,在那幅中,姨父污辱了我们所信仰的一切。他的所作所为不再只是无神论者的行为,完完全全就是亵渎。”在这个混蛋进行此诽谤三个星期前,姨父大人的确叫我画过一些不同的东西,像是一匹马一枚钱币和死亡,要我以差异极大的比例画在一张纸的不同位置上,而这也正是法兰克绘画的形式。在姨父要我画画的纸上,他总是用其他纸遮盖住上面一大部分,似乎想要对我和其他细密画家隐瞒些什么。而这一部分是已经拉好了线,由倒霉的高雅先涂过金的。
  我想问姨父在最后的大幅图画中他都画了些什么,然而有多东西没让我问。如果我问了他,他一定会怀疑是我杀害了高雅先生,并且会把他的怀疑告诉大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让我感到不安,那就是如果我问了他,姨父可能坦承高雅先生所说的是对的。偶尔,我对自己说我可以去问,假装是我自己有所怀疑,而不是从高雅先生那儿得来的。但这并没有减轻恐惧。人如果是无意识地做了一些不信教的事,那也许并不可怕,然而我现在却头脑清醒。
  我的腿,反应总是比我的脑袋还快,它们已经依照自己的意思带我来到姨父大人家所在的街道。我躲在一个角落,尽我所能在黑暗中久久地看着他的房子。坐落在树丛之中的,是一栋宽敞、奇特、有钱人的两层楼房!我看不出谢库瑞在房子的哪一边。如同塔赫玛斯普王时代大布里士的许多画的一样,我想像着,要是把房子用刀子切成两半,我就能看到谢库瑞到底是在哪一扇百叶窗之后。
  门开了,我看见黑在黑暗中离开了屋子。姨父站在庭院大门后面,关爱地目送他,过了一会儿才把门关上。
  我的脑中刚刚充满傻乎乎的幻想,此时却飞快而痛苦地根据眼前所见,得出了三个结论:
  一、由于黑比较廉价,也比较不危险,所以姨父大人决定请他来完成我们的书。
  二、美丽的谢库瑞将会嫁给黑。
  三、不幸的高雅先生所说的都是真话,因此,我白白地杀了他。

  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是当我们无情的理智得出了我们心里怎么也不愿意得出的痛苦结论时,我们整个的身体会起来造它的反。一开始,我半个心智强烈地反抗第三个结论,因为那表示我只不过是个最卑贱的杀人凶手。而这期间我的腿,再一次反应比我的脑更快,也更理智,已经主动带领我跟上了黑先生。
  我们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条小巷。看着走在前方志得意满的黑,我心想,要杀他是多么的容易,如此一来将能解决心中挥之不去的前两个痛苦结论。而且,这样一来,我也就不算是平白无故地敲烂了高雅先生的头颅。现在,如果我往前跑八步到十步赶上黑,用尽全力狠狠砸一下他的脑袋,一切都将恢复正常。姨父大人将会叫我一起去完成我们的书。然而这个时候,我理智中更正直(正直在部分时候除了恐惧还能是么?)和谨慎的一面还在不断地告诉我,被我杀害、抛入井中的恶棍确实是满口胡言。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便不是白白地杀了他而且,姨父的书里也没有任何需要隐藏的,他肯定会叫我去他家的。
  然而,望着走在前方的黑,我心里很清楚一切不会发生。全都是幻想。黑先生比我还现实。我们都体验过这种情形:有时候我们一个星期又一个星、一年又一年地抱着幻想,以为想得很有逻辑,有一天我们看见某样东西,一张脸、一件衣服、一个快乐的人,然后陡然明了,我们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比如我们终于了解他们绝不可能把那位姑娘嫁给我们,比如我们一辈子也达不到某一种地位。
  我望着黑的头、脖子、他忽高忽低的肩膀、他那令人厌恶的走路姿势——仿佛跨出的每一步都是纡尊降贵——心底紧紧缠绕着深沉的仇恨。像黑这样的人,不受良心之苦,未来充满希望,把整个世界都看成自己的,他们如同走进他自己家马厩的苏丹一样,打开每一扇门,立刻就瞧不起蹲踞在里面的我们。我几乎克制不住强烈的冲动,只想抓起一块石头冲过砸向他的脑袋。
  我们,爱上了同一个女人的两个男人,他走在前面,他一点都没觉察到我走在后面。我们走过伊斯坦布尔蜿蜒曲折的街道,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如兄弟般穿专门留给野狗群聚打架的荒凉街巷,越过有精灵在此等候的火灾废墟、天使斜倚在圆顶上熟睡的清真寺后院,沿着窃声低语的扁柏,绕过幽魂聚集的积雪墓园,经过正在杀人的劫匪身旁,走过数不完的商店、马厩、苦行僧修道院、蜡烛工厂、皮革工厂和石墙。就这么走着走着,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跟踪他,而是在模仿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