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 第二部 阿耳戈英雄远征记__阿宋满足埃厄忒斯的要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伊阿宋满足埃厄忒斯的要求
  伊阿宋高高兴兴地回到同伴们中间。美狄亚走向她的侍女们,她轻捷地登上车,赶骡起步,骡便自动朝着回家的方向急奔。转瞬间,美狄亚回到了王宫。
  这当儿,伊阿宋告诉他的同伴们,美狄亚刚刚交给他一种神奇的魔药,并拿出油膏来给大家看。所有的人都很高兴,只有伊达斯坐在旁边,气得直咬牙。第二天早上,他们派了两个人到埃厄忒斯那里去拿龙牙种,国王埃厄忒斯把当年卡德摩斯在忒拜杀死的那条龙的牙齿给了他们。把龙牙交给他们时,他很自信,因为他相信伊阿宋绝对不可能活到把龙牙种子撒到地里的时候。
  就在这天夜里,伊阿宋按照美狄亚的吩咐沐浴,献祭赫卡忒女神。女神听到他的祈祷,从地下洞底走出来,那样子十分吓人,周围全是丑恶的龙,龙嘴里都衔着直冒火焰的橡树枝,地底的狗也围着她狺狺狂吠,蜂拥而来,野草在她的脚步下不停地颤抖,法细斯河的女神们也吓得嗷嗷地嚎叫。连伊阿宋往回走时听到背后的嘈杂和犬吠也吓得毛发倒竖,但他一丝不苟地遵守着美狄亚的要求,决不回头,直到又回到同伴们中间。这时,朝霞已在高加索的雪峰上辉映。
  埃厄忒斯穿上他与巨人战斗时穿过的那副坚硬的甲胄,戴上四羽的金盔,抓起四层皮革的重盾,除了他和赫剌克勒斯再也没有别的英雄能够举起它。他上了车,抖动缰绳,车便疾驰出城,后面跟着数不清的民众。他想参观这一幕活剧,却像亲自出战一样披挂起来。伊阿宋按照美狄亚的指导用魔油涂抹了他的剑、矛和盾。同伴们围着他,都想用自己的武器跟他的矛较量,但他的矛毫无损伤,他们的武器甚至不能使他的矛稍有弯曲。那枝矛拿在他坚实的手中就像变成了石头一般。见到这个情景,伊达斯很生气,他举起剑来,猛地向枪柄砍去,但他的剑就像铁锤落在铁砧上一样被挡回。英雄们看到可喜的胜利前景,都热烈地欢呼起来。

  现在,伊阿宋用油膏涂抹了身体。他立刻感到四肢增添了奇异的力量,双手脉胳突起,更加有力,渴望投入战斗,像一匹临阵前的战马,精神振奋,竖耳扬头,马蹄踏地,放声嘶鸣。伊阿宋作好了战斗的准备,他伸展了一下身体,高抬起腿,手中举着长矛,挥舞着盾牌。英雄们随同他们的首领来到阿瑞斯田野,便遇到了国王埃厄忒斯和一大群科尔喀斯人。
  船一到,伊阿宋就手持矛和盾跳到岸上,立刻收到一顶装满尖锐的龙齿的金光闪闪的战盔。随后,他用一根带子把剑背在肩,大步走上前来,像阿瑞斯或阿波罗一样的威武庄严。他在田野上环顾四周,很快就看见了驾牛的金属轭放在地上,旁边有犁和铧,这一切器具都是钢制的。他仔细看了看这些农具,把枪头固定在他的长矛的坚硬的枪杆上,又把战盔放在地下。然后他带着盾往前走,寻找公牛的足印,但这些被关在地洞里的牛突然钻出来,从另一侧向他猛冲。伊阿宋的朋友们见到这些怪物无不吓得失魂落魄,伊阿宋却叉开双腿,岿然不动,他持着盾牌,等待它们进攻,就像海边的岩石等待海浪冲击一样。公牛也真的晃着犄角向他冲来,但它们没能使他后退半步,就像在冶炼厂里风箱扇起熊熊的火焰,它们反复地咆哮,喷着火焰向前冲击,炽热的火光像耀眼的闪电射向这位英雄,但少女的魔药保护了伊阿宋。

  最后,他终于从左侧抓住一头公牛的角,使出全身气力把它拖到放铁轭的地方。到了这里,他把它踢倒,让它跪在地上。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制伏了第二头牛,牛飞快地冲向他,他只一击就把牛打倒在地。然后,他甩开他那宽大的盾牌,在火舌的舔击下用双手死死按住被摔倒的牛。连埃厄忒斯也禁不住惊叹伊阿宋的神力。
  这时,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刻斯按照事先的安排,把放在地上的轭递给了他,他连忙把它套在牛脖子上。然后他又抬起犁套把它扣在轭的铁环里。那对孪生兄弟赶快跳离火焰,因为他们不像伊阿宋那样不怕火烧。伊阿宋则又拿起他的盾,抓起装满龙齿的战盔,手持他的矛赶着暴怒而且喷射火焰的公牛拉着铁犁往前走。由于拉犁的牛和扶犁者全都具有神力,土地犁得很深,巨大的土块嘎嘎响着在犁沟里粉碎。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跟在后面,把龙齿撒在垄沟里,同时小心地往后头顾盼,看这些龙齿是否已经长成巨人向他追击。公牛迈着铁蹄往前走着犁地。整片土地尽管足有四亩,但到了下午,已经全被不知疲倦的耕种者犁完了。他把公牛从犁上卸下来,用武器朝牛一发狠,它们就越过开阔的田野逃跑了。他见垄沟里一直没有长出巨人,便回到船上去了。

  同伴们围着他欢呼;他却什么也没有说,光是用战盔盛满河水咕嘟嘟地喝下去以解火烧火燎的焦渴。他活动了一下他的膝关节,心中充满再战的渴求,正如一头狂怒的野猪冲着猎人磨牙。这时,整片田野都长出了巨人,整个阿瑞斯丛林里到处都是盾牌和长矛,战盔闪闪发光,闪烁的光辉直达天穹。伊阿宋想起足智多谋的美狄亚的话,他轻而易举地搬起一个四个壮汉也抬不起来的巨大圆石,把它远远地抛到那些从地里生长出来的武士们中间。他自己则勇敢而小心翼翼地藏在他的盾牌后边,科尔喀斯人大声呼叫,连埃厄忒斯也无比惊叹地注意到了伊阿宋怎样把巨石抛掷出去。那些土里生出来的人突然像猛犬一样相互冲击撕咬起来,都呜呜地怒吼着相互残杀。他们在相互拼杀的长矛下像被旋风连根拔起的枞树或橡树一样倒在他们的母亲大地上。当他们仍在酣战时,伊阿宋拔出宝剑,跳进去左砍右刺,把还立在那里的砍倒,把刚长到肩高的像割草一样削平,对其他人则割掉他们的头。垄沟里血流成河,负伤者逃往四面八方,许多人一脸是血又像从地里冒出来一样深深地沉到土里去。国王埃厄忒斯不禁震怒了,他一句话也没说,便转身回城,心里只想着怎样才能更有把握地制伏伊阿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燕尾蝶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韦迪·卫斯特韦特之墓韦迪·卫斯特韦特是位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海军军官。他从越南战场上生还后,深深地为佛教的精神所折服,因此在退役后移居日本。虽然不能舍弃带血的牛排和打猎的爱好,但他尽可能对佛教教义加以部分独特的解释,努力使两者并存。当韦迪正在享受他最喜爱的打猎时,死神来临了。当看到爱犬得林伽已经把受伤的野鸭追得无路可逃时,他扣动扳机准备打死野鸭。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