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星际战争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第八章 星期五夜晚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星期五那天发生了一连串怪事,在我看来,怪中之怪莫过于我们社会秩序的日常生活节奏正好与那一连串事件的端倪相吻合,尽管那些事件即将把我们的社会秩序搅得天翻地覆。星期五夜晚,倘若你带上一对罗盘,围绕沃金的沙坑画一个半径为5英里的圆,那么在圆圈之外,你是否能发现哪怕一人其情绪或饮食起居受到天外不速之客的任何影响,这都要打个问号,除非是躺在公地上死硬了的斯藤特或那三四个自行车手或伦敦佬的至爱亲朋。当然,许多人都听说了那只圆筒,而且在饭后茶余还摆谈论它呢,然而它却不像英国发给德国的照会
  那样引起轩然大波。
  倒霉的亨德森向伦敦发了电报,报道圆筒顶部逐渐旋开的情况,那夜却被伦敦视为假报道,他所供职的晚报拍电报要他核实真伪,但没有收到答复——此人已经丧生——便决定不发专稿。
  即使在那五英里圆圈以内,绝大多数人也掉以轻心。前面我已经描叙过我与之交谈的男男女女们的行为反应。整个地区,人们都在进晚餐;工人们劳作了一天后,在家种菜养花;孩子们上床睡觉;少男少女们徜徉于街头巷尾,谈情说爱;学生们伏案啃书本。
  也许有过一阵街谈巷议、酒馆里的高谈阔论,或许不时有邮差,甚至惨剧的目击者掀起一股激动的旋风,可以听到大喊大叫声,可以看到匆匆的步伐。然而那天的大部分时光,人们照常吃、喝、睡、干活,悠悠岁月中形成的生活习惯依旧——仿佛宇宙根本就不存在火星似的。甚至在沃金火车站、霍塞尔、乔布汉姆,情况也没有两样。
  沃金车站,火车来来往往,旅客下车上车;调轨的调轨,候车的候车,一切与往常毫无二致。城里来了个报童,闯入史密斯的领地,叫卖登有下午新闻的晚报。卡车的轰隆声、车站火车头的呼啸声和着“火星人!”的叫喊声,一片喧嚣。大约晚上9点光景,一些情绪激动的人来到车站,带来了特大新闻,可是他们却被当作胡言乱语的醉汉,没有引起什么惊动。在轰隆隆地开往伦敦的火车上,旅客眺望窗外的黑夜,偶尔看见霍塞尔方向一束微弱的火光闪烁一下,倏忽而逝,一点红光、一缕轻烟掠过星空,还以为不过是石南花起火罢了。只是在公地边缘附近,才能观察到躁动不安的迹象。沃金边界上好几座别墅在燃烧。在公地那一面的三个村庄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人们彻夜不眠。
  乔布汉姆和霍塞尔两座桥上,滞留着好奇而又焦灼的人群,人们来来往往,但人群却一直未散。后来才得知,有一两个冒失鬼潜入黑暗,爬到火星人跟前,但却一去不复返,因为不时有一束光,强烈如战舰上的探照灯光柱,扫射公地,而那道热光接踵而至。除此之外,偌大的公地一片死寂、荒凉,整夜满天星斗,烧焦的尸体躺在公地上,翌日整天也躺在那儿。许多人听到从巨坑传来丁丁当当的锤打声。
  这就是星期五夜晚的情景。公地中央躺着那只圆筒,犹如一只毒镖刺进我们古老地球的肌体,但毒性还没有发作。圆筒周围是一片沉寂的公地,有些地方还在闷燃,这儿那儿依稀可见几具黑糊糊的物体,姿势扭曲地躺着,一丛灌木或一棵树正在燃烧。公地边缘是兴奋的人群,边缘以外,激动情绪尚未蔓延,而世界别处,生活的流水仍同千百年来一样静静地流淌。战争狂热尚在孕育之中,它一旦脱胎而出,即将阻塞血脉,扼杀大脑,摧毁神经。
  通宵达旦火星人都在锤打、躁动、安装快要完工的机器,不睡觉,不知疲倦。偶尔冒出一股浅绿色烟光,飞旋升上繁星闪烁的夜空。
  约摸11点光景,从霍塞尔开来一队士兵,穿过人群,驻守在公路边缘,形成一道封锁线。随后,又有一队士兵穿过乔布汉姆,驻守在公路北面。因克尔曼驻军的几名军官早些时候来到了公地,据报道,其中的伊登少校失踪了。午夜,纵队上校亲临乔布汉姆大桥,忙着问这问那的。看来军事长官对形势的严峻性十分关注。据第二天的晨报称,头天夜里11点左右,卡迪根卡迪根:英国威尔士西南部城市。纵队的一队轻骑兵、两挺马克沁式重机关枪和大约400名士兵从奥尔德肖特开来了。
  午夜后数秒钟,呆在沃金境内彻特塞公路上的人群看见一颗星星从天上坠落,掉进西北边的松树林里。那颗星星呈浅绿色,亮如夏天的闪电,无声无息。那是第二只圆筒。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爱弥儿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这两个仇人种下的灾难的祸根使一对舛运的情人结束掉生命。——《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邂逅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 [点击阅读]
十字军骑士
作者:佚名
章节:103 人气:2
摘要:——《十字军骑士》亨利克·显克维奇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波兰著名作家。他的历史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和短篇小说集早已介绍到我国来了。《十字军骑士》是作者另一部重要的历史长篇小说,这次介绍给我国读者,将使我国读者对这位作家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亨利克·显克维奇一八四六年五月四日生于波兰一个地主家庭。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波兰农民的生活,对于农民的艰苦劳动、悲惨生活有所反映。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点击阅读]
灿烂千阳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五岁那年,玛丽雅姆第一次听到“哈拉米”这个词。那天是星期四。肯定是的,因为玛丽雅姆记得那天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她只有在星期四才会这样,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而这一刻到来之前,为了消磨时间,她爬上一张椅子,搬下她母亲的中国茶具。玛丽雅姆的母亲叫娜娜,娜娜的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只给她留下这么一套茶具。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