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 不对劲儿的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哈伯将汽车从停车场开出来一上街,就知道不对劲儿。
  车速太慢,坐垫弹性太大,引擎声太响,刹车也不对。
  “怎么回事儿?”他说。
  他太太泰瑞皱着眉说:“你已经抱怨整个晚上了,我受够了。今天是我们结婚三十四周年纪念日,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兴致?”
  “我不想扫你的兴。”哈伯漫不经心地说,“可是这汽车有毛病,它的性能与平常不一样。”
  “你太吹毛求疵了。你花费在发动机盖下面的时间还不够吗?”
  绿灯亮了,哈伯用力踩油门,但是反应仍很迟缓。
  “我要停一会儿车。”哈伯说。
  “你疯了,这儿不准停车!”
  “我不在乎,我要仔细瞧瞧,我突然觉得这不是我们的车。”
  泰瑞难以置信地说:“你在胡说!五个小时前,我们把这辆车开进停车场,他们发给我们一个牌子。五分钟前,我们把牌子交给他们,他们把车还给我们,同一个厂牌、同一型号、同年出产、同样颜色,每一样都没有不同,这儿……”她打开工具箱,“这全是我们的东西,地图、急救用品、手电筒……”她关上工具箱,回头看看后座说:“还有狗用的破毛毯。”
  哈伯板着脸将车停在路灯下,关掉引擎。
  他打开车里的灯看看汽车内部。不错,看来是一样的,但是车顶上有一块污渍,似乎不熟悉。
  他跳下车,牌照是他的,没有错,左边前挡泥板上有个被撞的凹痕仍在那儿,可是位置高了些。
  他发现两道划痕,是送进停车场前所没有的,一个是车厢上的一条长长划痕,另一个是后面挡泥板上的凹痕。
  他打定主意,溜回驾驶座,发动引擎,驶进车队里。
  “满意了吗?”泰瑞问。
  他回答道:“这不是我们的车,车厢上的划痕和后挡泥板上的凹痕都不对,我们回去。”
  几分钟后,他把车停在停车场对面——不准停车的地带。
  他打开车门,但是泰瑞一动不动。她说:“给上百万我也不愿到那里去看你丢人,我知道你不该喝那两杯威士忌和饭后的那杯酒。酒精老使你精神恍忽,不过,你以前从没这样过。”
  “好吧,那你就在这儿等着,这样反而好些,如果警察问你,你就告诉他我为什么把车停在这儿。”
  他走进一间候车室,里面有十来人正懒洋洋的坐着。
  出纳柜台后面坐着一位健壮的年轻女子,哈伯对她说:
  “对不起,我有件事。”
  “什么事?”
  “几分钟前我在这儿取车,但服务员开错车了。”
  “开错车?”出纳员说,“我不懂,如果服务员开错了车,你为什么要开走?”

  “因为它看起来像是我的,连牌照和里面的东西都是我的,可不是我的车。”
  “我们给你的车在哪里?”她问。
  “在对面,我太太在车子里面等我。”
  她想了想说:“好吧,先生,我给老板打个电话。现在他在办公室里。”
  她转过身拿起电话拨号。他听不见她说什么,因为围在他身后的人们不耐烦地吵嚷着。
  出纳员和老板谈了几句话后,回头说:“先生,他五分钟内就到这儿,请到那边坐。”
  哈伯在一张长板凳上坐下来,二十分钟过去了,仍没有老板的影子。这期间,只要没有顾客,那位出纳员就忙着打电话。
  大约半小时之后,一辆新型大轿车停在入口处,一位高大魁梧的中年男人走出来。
  他走进等候室,向哈伯走过来。
  “我是这儿的老板,我叫吉姆。”那人和蔼地握住哈伯的手说,“尊姓大名?”
  哈伯做了自我介绍。
  吉姆说:“我是一个本份的生意人,但我承认,有些时候我不知道楼上发生的事,到底是什么事?”
  哈伯重述一遍经过。
  哈伯说:“车开起来就不对劲儿,可是最重要的是车厢和挡泥板上的划痕和凹痕。”
  “是吗?”吉姆以一种容忍的神态看看四周说,“通常遇到这种事顾客都是向我们的保险公司申请的,不过说我们换掉整辆车可不太好。我愿意作为例外办理,那些凹痕你要多少?”
  哈伯生气地回答:“我可不是来讹你的钱的,我所以回来,是因为我开走的那一辆车不是我的。”
  吉姆表情严肃起来,“你不是开玩笑吧?好,我和你讲理,假如你说的是真的,你要我们怎么做?”
  哈伯突然明白,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要他怎么做。他如此匆忙返回也许是个轻举妄动的错误。可是,事已如此,只好硬着头皮。
  他说:“至少你要向我解释清楚是怎么搞的,不然的话,我要自己进停车间去找。”
  “为了保护你自己起见,”吉姆回答,“你最好不要去。现在是晚上最忙的时候,外人到处逛可能会被撞着。我们给你的那辆车在哪里?”
  “就在对面,我妻子在里面。”
  “我想去瞧瞧。”
  哈伯和吉姆一起走到外面,对面不准停车的地方空空的,哈伯停放的车和太太都不见了。
  哈伯目瞪口呆地说:“我不明白。”
  “是你太太开走了吧?”
  “不会的,这样拥挤的路她从来是不开的。”
  “从这儿到你家要多长时间?”
  “二十或二十五分钟。”
  “你太太坐在车子里等了多长时间?”
  哈伯看看表说:“差不多四十分钟。”

  “也许她等得不耐烦了,你该往家里打个电话问问,她是不是平安回家了?”
  吉姆挽着哈伯的手臂回到候车室。哈伯注意到周围的人比刚才多了。
  “诸位,”吉姆说,“神秘的汽车不见了。这位老兄的太太用自己的钥匙把车开回家了。”
  “不,”哈伯说,同时想集中精神,“她绝不会那样做,尤其是今晚更不会。”
  “今晚有什么特别吗?”
  “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你们做了些什么?”
  “吃饭,然后……”
  “喝了酒?”
  “两杯威士忌,不过……”
  “我明白了,通常你是滴酒不沾的,可是今晚……”
  出纳员柜台的电话响起来,年轻女子拿起话筒听了一会儿说:“是你的,哈伯先生,一位妇人,她说是你太太。”
  哈伯接过话筒时,所有的眼睛都在看着他。
  “哈伯?”是泰瑞的声音,她说:“我在家里,我也要你回家。”
  “泰瑞,可是你为什么不……”
  “雇辆出租车尽快回家,我不想再谈了。”说毕,挂上电话。
  哈伯惊愕地看着话筒,会不会打一开始就错了?会不会是几杯酒影响了他的判断力?
  吉姆问:“她说什么,哈伯先生?”
  “她回家了,要我也回家。”
  “当然,这是三十四周年结婚纪念,要好好吃一顿大餐,喝几杯酒。”他瞟瞟候车室里的人,“你也许喝了不止一杯呢。”
  哈伯生气地瞪着吉姆。
  “好吧,”吉姆容忍地说,“我们给你叫辆出租车,你先回家,明早你再仔细瞧瞧那辆车。假如你还认为是在这儿撞坏的,我们再商量,这样公平吗?”
  哈伯突然明白他必须做什么,吉姆自己提供了答案。他深深吸一口气,整整领结,拉拉衣袖,打起精神,准备做要做的事。
  “对不起,”他说,“也许我是多喝了两杯,不过我不再麻烦你了,谢谢你的好意,我可以自己打车回家。我只能说——我的确认为那不是我的车。”
  哈伯走出候车室,入口处停着一辆汽车,一对夫妇刚下车,车门仍开着,马达仍在响。
  哈伯迅速坐进那辆车,关上门,猛踩加速器,汽车向前直行。
  候车室里一声高叫,有些人追了过来,但是哈伯不理他们。
  他的心怦怦地跳,将车顺着斜斜的车道,驶上二楼。
  前面一个角落标着箭头指示方向。哈伯无暇理会,他的选择很简单,非左即右……他决定左拐。
  刚一拐过来,他就发现拐错了,一辆汽车正迎面向他驶过来。
  哈伯用力刹车,然后跳下车,看着四周。
  距他大约三十米的一个角落里,停着他的车,车前盖被击扁,挡风玻璃四分五裂,一塌糊涂。

  两个穿西装的男人正挟持泰瑞离开一部电话机。
  哈伯大声叫喊,他们转过头来。
  泰瑞嘴巴被塞住,前额有瘀痕。
  他大声叫着向他们跑去,但是对方中的一个人掏出手枪向他瞄准。
  哈伯停住脚步,枪声响起,立刻是一片黑暗……
  有人问:“你觉得怎样?”
  他张开两眼,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
  低头看着他的,正是停车场那位出纳员。
  “糟糕透了!”他告诉她。
  “子弹打中你的头盖骨,不过医生说没有问题。你太太也没有事。不久就可以看到她了。不过,首先我要自我介绍一下。”她亮出警徽。
  “我是斯特利普普探。”她说,“我要谢谢你的警觉,能注意到汽车不是你的,然后又开回来询问。假如你不回来的话,吉姆他们可就逃掉了。”
  “逃掉?”哈伯问,“怎么回事?”
  “这个停车场是个毒品交易站,毒品藏在汽车里,由送货员开来,所有的服务员都是同一伙的,我们派了一个警察在这里卧底。一个送货的歹徒认出了他,他开着你的车上楼时,有两个歹徒开枪打死了他,你的汽车玻璃被打碎,车里血迹斑斑,前面也撞凹了,没法还给你。”
  “他们为什么不干脆说车被偷了?”
  “那就会把警察带来。歹徒需要时间处理你的汽车和警探的尸首。他们偷来一辆和你那辆一样的车。在这个城里这并不难。他们希望在黑暗中你不会注意到车的不同。”
  “我明白了,所以当我开车回去的时候,他们就决定杀我和泰瑞。”
  “是的,昨天晚上,我已经在担心卧底的警探了,他已经有好个个小时没有露面,所以当你出现说出碰到的怪事,吉姆又同意来和你谈时,我就相信这事和警探的失踪有关,通常吉姆是不理会顾客的抱怨的。”
  “我等候吉姆时,你在打电话,那些电话是打给警方的?”
  “是的,我们在候车室部署了许多便衣。”
  她停顿了一会儿问:“有一件事我不明白,你太太打过电话后,你为什么不听她的话打车回家?她告诉我们,她打电话时,他们拿枪顶住她的头,她没法警告你这是陷阱。”
  “坦白地说,”哈伯说,“就是因为如此,我才产生了怀疑。”他微笑着说:“如果她真是自己开车回家的话,她不会只说那么几句。但是使我下决心偷辆车开上楼的是吉姆的话。他知道那天是我们三十四周年结婚纪念,我可没有告诉他,很明显,他是从泰瑞那儿打听到的,那表示不论停车场有什么事,都和他有关。”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恶月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仅点燃着烛光的书房里,桌案上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刹那间,我知道我的生活即将面临一场可怕的转变。我不是算命先生,我也不会观看天象,在我眼里,我掌中的手纹完全无法揭露我的未来,我也不像吉普赛人能从湿得的茶叶纹路洞察命理。父亲病在垂危已有数目,昨夜我在他的病榻旁,替他拭去眉毛上的汗珠,听着他吃力的一呼一吸,我心里明白他可能支撑不了多久。我生怕就这样失去他,害怕自己将面临二十八岁生命中首次孤零零的生活。 [点击阅读]
悖论13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听完首席秘书官田上的报告,大月蹙起眉头。此刻他在官邸内的办公室,正忙着写完讲稿,内容和非洲政策有关。下周,他将在阿迪斯阿贝巴①公开发表演说。坐在黑檀木桌前的大月,猛然将椅子反转过来。魁梧的田上站在他面前,有点驼背。“堀越到底有甚么事?是核能发电又出了甚么问题吗?”堀越忠夫是科学技术政策大臣。大月想起前几天,他出席了国际核能机构的总会。“不,好像不是那种问题。与他一同前来的,是JAXA的人。 [点击阅读]
悬崖山庄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我觉得,英国南部没有哪个滨海小镇有圣卢那么令人流连忘返,因此,人们称它为“水城皇后”真是再恰当也没有了。到了这里,游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维埃拉(译注:法国东南部及意大利西北部的海滨地区,濒临地中海,以风光旖旎著称)。在我的印象里,康沃尔郡的海岸正像法国南方的海滨一样迷人。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他听了以后说:“昨天餐车里的那份菜单上就是这么说的,我的朋友,所以这并非你的创见。 [点击阅读]
惊险的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帕金顿先生与太太吵了几句,气呼呼地戴上帽子,把门一摔,离家去赶八点四十五分的火车,到市里去上班。帕金顿太太依旧坐在早餐桌前。她的脸涨得通红,紧咬着嘴唇,要不是最后愤怒代替了委屈,她早就哭出来了。“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帕金顿太太说,“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她继续想了一会儿,又喃喃道:“那个放荡女人,狡猾卑鄙的狐狸精!乔治怎么会这么傻呢!”愤怒逐渐平息了,悲伤和委屈的感觉又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