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西线无战事 - 第22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们开始大规模彻底清洁整修,仔细地查看每一处部件。只要稍有损坏都重新换新的。我还白捡了一件全新的上衣,克托就更不用说了,竟拥有了一身崭新的制服。不同的传说此起彼伏。有的说可能打完仗了,很快就要和平了。不过有一种消息更让人相信;我们就要到俄国那边去了。但还是令人置疑去那边我们又何必把所有东西都换新呢?到后来更确切的答案传出:皇帝陛下要亲临我们这儿巡视。难怪检查一次接着一次。
  我们仿佛又过了整整八天的新兵营生活,自始至终不间断的操作训练。人们几乎不堪忍受了,心情烦躁而激动。开始的大量清洁检查就已让人非常厌恶了。现在又要重新搞那套枯燥的分列前进阅兵式训练,我们甚至比上前线更为愤怒。
  最终到了那个时刻!我们整齐地立正着迎接皇帝的驾到。大家满心好奇都希望能亲眼目睹一下皇帝的风采。他在队列中昂首挺胸地向前走去,但我却不免大失所望,以前从图片上见他比现在的样子更伟岸更高大,而且我想他应该是声如宏钟铿锵有力才对。
  他把十字勋章分发下去,同时和人们问候,讲几句话。之后我们齐步离开了。
  很长时间大家都议论纷纷,七嘴八舌争议着。恰德更是一肚子的吃惊:“这就是万人之上受人仰慕尊敬的皇帝陛下。在他面前任何人都要恭恭敬敬地立正站好。”他眼睛里充满敬仰与疑惑心里想着便又问:“就连兴登堡①本人难道也得在他面前立正吗?”
  “那是自然啦。”克托十分肯定地说。
  恰德还在狐疑,想了一会儿接着又问:“要是一个君主是不是也要在国王面前立正站好呢?”
  这下大家都说不准了,但我们觉得不应该那样了。他们都是世人仰慕的尊贵之躯,不会强迫对方也像别人那样毕恭毕敬地站立在自己面前。
  “你尽瞎说八道些什么。”克托冲他说,“你首先要知道的是,你自己必须立正站好就行了。”

  恰德仿佛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满脑子毫无意义的幻想:“但你们知道吗,”他几乎喊着说,“我简直无法相信,尊贵的皇帝上厕所时也跟我们一样。”
  “这个你尽管相信好了。”克络普也为他的迂腐逗乐了。
  ①兴登堡(1847-1934)德国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初,任第八军军长,坦能堡之战后,升任东线司令。一九六年起任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一九二五年和一九三二年;两度当选为总统。一九三三年授命希特勒组织政府,使政权转入纳粹手中。
  “你真是个二百五。”克托对他说,“你现在是个木头脑袋,里面有了蛀虫,知道吗恰德,先到厕所好好冲一冲你的死脑筋,别再问些婴幼儿的东西了。”
  恰德一溜烟不见了。
  “不过你们说要是皇上一声令下咱们这仗就能不再往下打了吗?”阿尔贝特问道。
  “仗肯定还会打的。”我接过他的话,“你没听说一开始他就反对我们打仗吗?”
  “可要是世界上其他像他一样的人也都起来反对打仗呢?”
  “我想那可能就不打了。”我说,“但问题是他们现在都赞成打仗。”
  “那就让人奇怪了。”克络普又说,“我们舍生忘死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而他们法国士兵也同样是保家为国。说来说去,谁对谁又错了呢?”
  “可能两边都对吧。”我说,但我心里却很怀疑。
  “就算如此,”阿尔贝特一副究根问底的样子,好像是一定要难住我,“可咱们那些教师、学者、牧师、新闻报纸却只认为我们这边是高尚的,正如我们心里期望的那样;而他们那边的学者、牧师、报纸又只说他们是高尚的,你说这又如何解释呢?”
  “这我又怎么知道,”我回答道,“但别忘了,我们还照例在打仗,而且越打越大,又有好些国家也都先后加入进来了。”

  恰德又过来了,仍然兴奋不已,很快又加入我们的交谈,他问我们,为什么会爆发战争有什么起因。
  “通常都是一个国家侵犯了另一个国家引起的。”阿尔贝特多少有点得意地说。
  恰德也假装莫名其妙的神情说:“你说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呢?德国的山不会跑去侵占法国的山。连同河流、树林、田野这些都不会过那边去侵犯人家吧。”
  “也不知你是真糊涂还是故意拿我开涮呢?”克络普嘟囔着埋怨他说,“我的话是说一个民族侵犯了另一个民族……”
  “可与我何干呢?”恰登说道,“我倒没觉得被人家侵犯了什么。”
  “跟你说吧,乡巴佬,这些并不是由你说了算。”阿尔贝特生硬地说。
  “要依你的话,我现在就能回家了。”恰德并不妥协,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听着都不禁乐了。
  “你真是个弱智的人,民族就是一个大集体,我们整个国家——”米罗也看不下去了急着对他解释说。
  “什么是国家,”恰德掰动着手指关节“巴巴”直响,“所谓军队,警察,税款,就是你们心目中的国家。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克托终于发言了:“恰德你终于说对了一句。国家和我们的故乡是有差别的。”
  “但二者又应紧密相连的,”克络普还是强调自己的观点,“至少国家应该是我们故乡的前提保障。”
  “你说得很对,但我们大家都去想一下,我们只不过都是一些普通公民,而那边的法国人也大部分都是一般工人、做手工的和小职员,可为什么会打到一块呢?这都是决策者造成的。在此之前,我们都未曾见法国人,法国人多数也没见过我们。大家谁又愿意去关心要不要打一仗呢?”

  “那你说,为什么要打仗呢?”恰德问。
  “还不是有人会从中谋取好处呀。”克托伸了伸腰平心静气地说。
  “我可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不是那些人。”恰德咧着大嘴笑着说。
  “不但你,我们这儿每一个是。”
  “可那会是些什么人呢?”恰德迫不及待地往下问,“要说皇帝,他还要什么呢?该有的他一样都不缺。”
  “这也难说,”克托回答道,“他上任以来他没打过仗呢,历史
  上每个有成就的皇帝都要有一场大仗才会名传千古。不信你就去翻翻课本。”
  “那些带兵指挥的将军元帅们也要打仗方能声名远扬。”德特林说。
  “他们有的比皇帝名气还要大呢。”克托补充了一句。
  “后方也肯定有人需要战争来谋取利益。”德特林又小声嘀咕了一句。
  “就像一种寒热病,”阿尔贝特说,“大家都讨厌它,它却突然而至。我们许多人也都不想打仗,它却偏要把我们卷入。”
  “但法国人那边更能哄骗人,”我说,“那些俘虏身上带的传单居然说拿比利时小孩当饭吃。那些出主意的人才更应该被送上绞刑架,他们才是战争的罪人。”
  这时米罗起身说:“但只要看看那些杂乱的弹坑我们就该庆幸仗是这儿而不是在德国打的了。”
  “是啊,”恰德赞同说,“可要是不打仗不是更好吗。”
  他显得很得意,毕竟说服了我们这些只须服一年役的应征兵士①。况且他的话翻来覆去别人是不可能驳倒的,我们都是些普通士兵,对许多其他影响确实知道的太有限了。军人所特有的民族情结就是他已在这个地方了。而这也正是那种情结的尾声,此外所有的东西就只用是否用得着来对待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