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悬崖上的谋杀 - 第十五章一次发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博比度过了一段难受的时光。他被迫装出来的懒散使他极其难以忍受。
  阿巴思诺特给他打来一次电话,三言两语地告诉他一切进行得很顺利。两三天后他收到一封弗兰基的信,信是她的女仆送来的,信寄到马钦顿伯爵城堡,附在给女仆的信中。
  自那以后,博比再没听到任何消息。
  “你的信。”巴杰尔叫道。
  博比激动地上前取过信,但信上的笔迹是他父亲的,邮戳盖的是马奇博尔特。
  然而就在此时,他一眼瞥见弗兰基的女仆身穿干净黑袍的身影正走过“海鸥”车行。五分钟后,他拆开了弗兰基的来信。
  亲爱的博比:
  我看是你出马的时候了。我已给家里人下了指令,你将使用本特利车,无论你何时需要都行。准备一件司机制服,我们家常用的是深绿色的。在哈罗兹去征求一下我父亲的意见,细节最好搞准。集中精力把胡子做好,它同别人脸上的胡子要有些差别。
  到这儿来找我。你可以从我父亲那儿带封假信来。据知那辆车如今又运转正常了。这里的车库只容得下两辆车,一辆是家用戴姆勒车,另一辆是罗杰尔·巴辛顿一弗伦奇的双座车。
  幸亏车塞满了,所以你要把车开到斯泰弗利去停。
  到那以后你尽可能去获取当地的消息,特别是有关为吸毒病人开诊所的那位尼科尔森医生的。他这个人有几个可疑的情况:他有辆深蓝色的塔尔博特车;当你的啤酒在十六号那天被人做手脚时,他不在家中;还有他对我撞车事件的细节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我想我已被视为行尸走肉了!再见,我的侦探搭档。
  爱你的胜利撞车人
  弗兰基
  又及:此信我亲自寄出。
  博比的精神为之一振。
  他脱去工装,把马上要走的消息告诉了巴杰尔。正当他匆匆准备离开时,他才记起还没拆开父亲的来信。他看信时十分激动,因为牧师的来信与其说沉溺和吐露一种极度压抑的基督徒忍辱负重的情绪,还不如说是被一种尽职尽责的精神所驱使。
  牧师写的都是马奇博尔特日常活动的实在消息,他叙述了他同风琴师的不快,详说了手下一位教会执事的非基督徒情绪,另外也提到了重新装订《赞美诗集》的事。牧师希望博比坚持做事果断,尽力干好工作,永远对父亲保持挚爱。
  信后又附带写道:
  顺便说说,有个人来访,问你在伦敦的地址。当时我出去了,他没留下姓名。罗伯茨太太说他是个儿高高的、腰有点弯的绅士,戴着夹鼻眼镜。没遇上你,他似乎非常遗憾,急于再见到你。
  一位个儿高高的、腰有点弯的、戴夹鼻眼镜的男人,博比心里把熟人中接近这种描述的想了一遍,但没想出是谁。
  突然,一阵疑虑猛地掠上他的心头。难道这是又一次企图索取他性命的前兆吗?是那些神秘莫测的冤家对头正在试图跟踪他吗?
  他静静地坐着,认真地思考。他们,无论是什么人,已经刚刚发现他离开了家。可以料到,罗伯茨太大给了那个人他的新地址。
  这样,他们,无论是什么人,已经监视了这个地方。如果他外出会被跟踪,而按此时的情况看,要摆脱跟踪根本不可能。

  “巴杰尔,”博比说。
  “我在,老伙计。”
  “过来一下。”
  接下来的五分钟花费在一项真正艰苦的工作上。到十分钟时,巴查尔可以把博比的吩咐牢记在心了。
  当巴杰尔一字不漏地熟记后,博比登上一部标有一九O二年生产的两座菲亚特车,劲头十足地把车驶出车行。他把车停在圣詹姆斯广场,从那里径直走向他所属的俱乐部。
  他在里面打了几个电话,两小时后有人给他送来了包裹。最后,大约三点半时一个身穿深绿色制服的司机走到圣詹姆斯广场,迅速上了一部约半小时前停在那儿的大型本特利车。停车场的服务员向他点头致意,并说把车停在这里的那位先生说过——那位先生说话有点结巴——他的司机要不了多久会来取车。
  博比把车钥匙插进离合器,然后灵巧地抽出。那辆被遗弃的菲亚特车仍正二八经地停在那儿等侯主人。博比任凭上唇由于紧张引起的不适,开始让自己快活起来。他把车朝南开去,不多久,大马力的汽车就在北方大道上奔驰。
  他惟一采取的措施是特别小心。他确信没有跟踪后,驶车转向左边,采取绕道的方式取道去汉普郡。
  恰好在午茶之后,本特利车突突地驶上了梅罗韦院的车道,开车的是一个身体结实、姿势标准的司机。
  “嗬,”弗兰基轻快地叫道,“车来了。”
  她出屋来到大门口,西尔维亚和罗杰尔同她一块出来。
  “一切正常吗,霍金斯?”
  司机以手触帽致礼:“是的,小姐,车彻底检修过了。”
  “那太好了。”
  “老爷给你的信,小姐。”
  弗兰基接过去。
  “你要住在……叫什么……‘钓鱼者的港湾’旅店,在斯泰弗利村,霍金斯。如果我要车,早上会打电话的。”
  “很好,小姐。”博比倒车掉头,加速开下车道。
  “真抱歉,我们这儿没房间了。”西尔维亚说,“这车真漂亮。”
  “你在这方面领先了一步。”罗杰尔说。
  “是这样。”弗兰基承认道。
  她很满意,罗杰尔脸上丝毫没有显出认出博比所产生的最微小的战栗。如果真认出了,她会感到吃惊。尽管她很熟悉博比,这时她本人也认不出他来了。小胡子的外观十分自然,即便处于常态的博比表现出了那种缺乏职业特征的不自然的言谈举止,也被那套司机制服完全掩盖住了。
  说话的声音也棒极了,完全不像博比本人的。弗兰基开始认为博比的才能远远超过了她事先对他的估计。
  此时,博比已经顺利地住进了“钓鱼者的港湾”旅店。
  他的任务是扮演弗朗西丝·德温特小姐的司机——爱德华·霍金斯这个角色。
  至于司机们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博比恰恰听得不多,但他设想带点傲慢态度不会有错。他尽量使自己表现出优越感并相机行事。受雇于“钓鱼者的港湾”的各色年轻女人的钦慕态度,产生了明显的振奋人心的效果。他很快就发现弗兰基和她所遭遇的车祸,自车祸发生以来在斯泰弗利已成为主要的话题。博比心情宽松地朝店主走去。店主身体结实、态度亲切,名叫托马斯·艾斯丘,有什么话都留不住。

  “小里夫斯在场看到了撞车。”艾斯丘先生宣称道。
  博比赞同了那位小伙子逼真的谎言。这场出名的车祸现在被一个目击者所证实了。
  “他真以为自己的末日来临了,”艾斯丘先生继续说,“车从山坡上对直朝他冲来,然而没撞上他反而撞到墙上。那位年轻小姐没被撞死真是一个奇迹。”
  “小姐经历了几次死亡威胁。”博比说。
  “她碰上过很多次车祸?”
  “她一向很幸运,”博比说,“但我向你保证,艾斯丘先生,每当小姐从我手上接车去开时——她有时这么做——啊,我深信我的末日到了。”
  在场的几个人都自作聪明地摇摇头,说他们并不觉得奇怪,这正是他们早就想到的事。
  “你这座小楼真漂亮,艾斯丘先生,”博比态度宽厚地说,“非常舒服。”
  艾斯丘表现出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情。
  “梅罗韦院是附近惟一的一座大院吗?”
  “晤,还有格朗吉邱宅,霍金斯先生。严格说你不会称它为一个住所,那儿没有住家户。不,在那位美国医生住进去之前,一连空了好些年。”
  “一位美国医生?”
  “他叫尼科尔森。如果你问我的话,霍金斯先生,那儿发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勾当。”
  这时一个酒吧女招待说,尼科尔森医生使她发抖,真是这样。
  “勾当,艾斯丘先生?”博比说,“唉,你说勾当是什么意思?”
  艾斯丘脸色阴沉地摇摇头。
  “就是说,住进那儿的人并不愿意住进那儿。他们是被他们的亲戚弄进去的。我向你保证,霍金斯先生,你不会相信吧,呻吟声和尖叫声不停地从那儿传出来。”
  “为什么警方不干预呢?”
  “哦,算了吧,你听我说,别人认为这很正常。里面是精神病人以及类似的病人,病情并不很严重的疯子。医生是个绅士,可以说很正常……”此时店主把脸埋进酒罐,脸冒出来后又显得疑心很重地摇摇头。
  “哈!”博比带着一种心术不正的意味说,“如果我们知道了那个地方发生的全部事情……”他也做出埋头喝酒的样子。
  那位酒吧女招待心急如火地唠叨起来:“这是我说的,霍金斯先生。那儿有什么勾当?呀,有天晚上,一个可怜的年轻姑娘逃出来,只穿着睡衣。医生和两个护士出来找她。‘啊!别让他们抓我回去!’她就这么叫呀喊呀,太让人同情了。她真的有钱,她的亲戚叫人把她送了进去。后来他们确实把她捉回去了。医生解释说她是个迫害狂,就是这么叫的。这么一想,大家都反对她了。可我常常觉得奇怪,真的,我常常觉得奇怪……”
  “哎呀!”艾斯丘先生说,“说说倒容易……”
  在场的一个人说根本不知道那儿发生什么事,又一个人说那是正常的。
  最后,闲聊结束了,博比说想在睡觉前出走散散步。
  他知道,从梅罗韦院这边看,格朗吉邸宅在村子的另一头,于是他就朝那个方向走去。晚上听到的这些事,他觉得值得注意。当然很多话不能全信。村民们向来对新来的人抱有偏见,如果新来者国籍不同更是如此。如果尼科尔森办一家戒毒所,那儿很可能会传出奇异的声响,呻吟声甚而尖叫声都可能传出来,这没有任何犯罪的原因,然而那个潜逃的姑娘的故事使博比的心情极不愉快。

  难道格朗吉邱宅真是一个强行关押人的地方吗?一定数量的真病人可能拿来作为幌子。
  博比就这样东想西想地来到了一堵有铸铁大门的高墙前面。他走到铁门前,轻轻地摸了下门。门锁着,哼,为什么不锁呢?
  不知什么缘故,他一触摸到紧锁的大门,就产生一种微弱的罪恶感。这个地方像一座监狱。
  他沿着墙外的路走,用眼睛打量着围墙。有可能翻进去吗?墙面平滑,墙很高,根本没有易于攀援的裂缝。他摇摇头。突然,他走近一扇小门,没抱多大希望地推了推,门出乎他意料地开了,门没锁。
  “一点小小的疏忽。”博比想道,不禁咧嘴一笑。
  他溜进小门,在身后轻轻把门带上。
  他发现自己站在一条通往一排灌木丛的路上。他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路走时,想起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①那本书中写的那条弯道。
  没有任何预示,路突然猛地一转,通向了离房屋不远的一块开阔地。夜晚的月光很明,空地被照得一片清晰。博比在停下脚步之前就已经完全步人月光之下。
  就在此时,一个女人的身影从房屋的拐角处出现,她轻手轻脚地蹑行着,以一只被人追逐的动物的警觉,目光四下扫视,似乎注视到了博比。突然她停住脚步,站在那儿,身子摇晃起来像要倒下似的。
  博比冲上前去扶住她。她的嘴唇发白,博比从没见到任何人的脸上出现过这么令人害伯的恐惧神色。
  “没事了。”他用很低的声音安慰她,“完全没事了。”
  这个年轻女人轻轻地哼出声来,眼脸半合。
  “吓死我了,”她喃喃道,“真吓死我了。”
  “出什么事了?”博比问。
  突然,她似乎听到了什么声响,连忙挺直身子,从博比手中挣脱出来,对他说:“走吧,马上走。”
  “我要帮帮你。”博比说。
  “你?”她用锐利而动人的目光盯着博比看了一两分钟,似乎在探寻他的灵魂。
  后来,她摇摇头:“没人能帮我。”
  “我能,”博比说,“我什么事都愿意干。告诉我,什么东西把你吓成这样?”
  她摇摇头。
  “现在不行。哦:快……他们来了:你现在不走就帮不了我。马上……马上走吧。”
  博比在她的催促下屈服了。
  “我住在‘钓鱼者的港湾’旅店,”他对她低声耳语,说罢便跃回原路。他回首最后望她时,她还是那副催他快走的紧张姿势。
  突然他听见身前的路上传来脚步声,有人从小门那边向这儿走来。博比一下跳进路边的灌木丛里。
  他没听错,一个男人正沿路而来。他从博比近处走过去,由于天色太暗,博比没能看清他的脸。
  此人走过后,博比继续退却。他觉得今天晚上什么事也干不成了。
  总之,他的脑中一片混乱。
  因为他认出了那个年轻女人,毫无疑问,她就是那张神秘消失的照片上的那个人。
  注释:
  ①《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国数学家C.L.迈奇森以笔名刘易斯.卡罗发表的小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燕尾蝶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韦迪·卫斯特韦特之墓韦迪·卫斯特韦特是位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海军军官。他从越南战场上生还后,深深地为佛教的精神所折服,因此在退役后移居日本。虽然不能舍弃带血的牛排和打猎的爱好,但他尽可能对佛教教义加以部分独特的解释,努力使两者并存。当韦迪正在享受他最喜爱的打猎时,死神来临了。当看到爱犬得林伽已经把受伤的野鸭追得无路可逃时,他扣动扳机准备打死野鸭。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