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第一章雾茫茫 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五
  临近正午的时候,雾散开了。葫芦坝依然是青山绿水的老样儿。那些即使是冬天也不枯落的一簇簇翠竹和大片大片的柏树林盘,使这块坝子永远保持着一种年轻气盛的样子;而那些落叶的桑树和梨儿园子,远远看去,灰蒙蒙的,像一片轻烟,又给人一种悠然迷离的感觉,加上这环绕着大半个坝子的柳溪河碧绿碧绿的流水,葫芦坝确实是个值得留恋的好地方!
  许茂在他的自留地里干活。从早上一直干到太阳当顶。他的自留地的庄稼长得特别好。青青的麦苗,肥大的莲花白,嫩生生的豌豆苗,雪白的圆萝卜,墨绿的小葱,散发着芳香味儿的芹菜……一畦畦,一垅垅,恰好配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精巧的安排,不浪费一个小角落,细心的管理,全见主人的匠心。只有对庄稼活有着潜心研究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因地制宜、经济实效的学问。许茂这块颇具规模的自留地,不是一块地,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是他的心血和骄傲。这些年来,他所在的生产队的庄稼越种越不如前几年。而他的自留地的“花”却是越绣越精巧了。凭着这个,老汉有理由蔑视那些把庄稼当成儿戏的人们!有人说许茂落后,他还有一肚子气哩:谁叫他们把集体的土地瞎糊弄!谁给他们权力叫他们不把庄稼种好?麦子地,连土疙瘩都有碗口那么粗,一点儿底肥都没施,能收庄稼么?难道硬要叫一个掌管着自己家庭的吃穿的社员,把自留地也丢了荒,或让它长满杂草,才算“先进”么?
  许茂老汉今天在这小块三角形的土地上给越冬的韭菜再培一层土,好让它在春天来到的时候长成嫩白的“韭黄”,在春节年下能卖最好的价钱。他蹲在那里细心地干着,若说他此刻是在劳动,不如说他在休息。他的眼睛瞅着旁边一畦豌豆苗的又胖又墩的“尖儿”,默算着这一轮可以掐多少豌豆尖。眼下的菜市,别说连云场,就是太平镇上也还没有这样新鲜的菜。如果弄到县城去卖,价钱更高,但是来回百多里,耽搁一天工夫,中午还得下一顿馆子,来去奔波,还是跟在连云场卖差不多。……他这样斟酌着,暂时忘却了清早四女儿留给他的不愉快。
  薅油菜的妇女们收工了。说说笑笑地从许茂身边经过。她们看见老汉蹲在那儿,就都闭了嘴,好些人用敬畏的眼光瞅着他高大枯老的身子,也有人露出鄙视的神情。妇女队长王桂贞故意含着笑问他道:“许大爷,你家秀云今天有啥子事么?没有出工呢。”
  许茂老汉“唔唔”地答应着,支吾道:“是有一点事。”
  “其么事嘛,往天四姐从不耽搁的呀!”王桂贞装做一本正经地说。
  老汉偏是个爱面子的人,多年来严守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格言。他不便提到清晨的事变,于是重复地答应了一声:“唔唔……”就把人家打发走了。
  妇女们抿着嘴唇,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等她们走远以后,许茂心头倒真的有些着急起来了。他知道他每一个女儿的脾气。四姑娘虽然心慈面软,可要真坚持一桩事情,那是一定要坚持到底的;不像三女儿,那个“三辣子”虽然肝经火旺的,吵闹之后还容易说服一些。他就怕四姑娘使那个“闷头性”——你吵她、骂她,她埋着脑壳不开腔。以往的经验证明,吵闹的结果,十回有十回是老汉失败的。
  “咋个办哇?”
  许茂老汉茫然地望着开阔的静悄悄的葫芦坝田野,耀眼的太阳射得他眯起眼睛,刚才干活的时候不曾出汗,这会儿却觉得棉袄一下子变得又厚又重,浑身毛焦火辣的。

  他突然又想起很快就要“祝生”的事情了。这件事,前些年辰他并不在意;不知为啥,近几年他却把这件事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了。也许是年岁的关系吧,平常日子省吃俭用,到祝生这一天,却毫不吝啬,早早地做好一切准备,把卖小菜和鸡蛋的钱,一角一分地积起来,买回酒、肉、粉条和各种好吃的东西,让女婿、女儿、外孙以及亲戚们来饱餐几天,把什么都吃光以后才离去。那几天正是老汉最高兴的日子:他不仅破例地要喝一点酒,而且酒后还要和女婿们谈谈庄稼经;远地归来的女儿们听着他幸福地回忆起合作化、高级社年代担任作业组长那阵,如何费心费力地经营集体的农副业生产,都不由得十分感动。因为那些年,她们都在娘家,一家人好热闹,老头儿忙着集体的事情,整天脸上泛着红光。那年头,是许家最为昌盛发达的年代,也是许茂一生中最为光辉灿烂的年代啊!……当然,在为他祝寿的日子里,大多数的客人都不是来白吃他的,特别令他感兴趣的是家住川西坝的第二、第五和第六三个女婿,他们各自领着一家大小,带着丰厚的礼物前来,他们的孩子们一个个都穿戴整齐、长得像小猪仔似的分外可爱。至于对待出嫁在本大队的三个女儿,虽然不能说老汉有嫌贫爱富的思想,至少可以认为是表面上没得那么亲热。
  就说老大许素云两口子吧,提起他们,许茂老汉的心就会感到冰凉。前年,在葫芦坝的政治生活中发生过一场酝酿已久的大风暴,许茂老汉的大女婿金东水首当其冲,结果是金东水的支部书记被停职;不久,倒霉的金东水又遭了一场祸事:火灾毁掉了他的住房。当时,身任大队长的龙庆跑来找许茂商量:要老汉把他宽敞的房屋腾出两间来给老金夫妇和两个孩子暂住。许茂先不吭声,进到自己屋里独个儿召开了一次紧张的“形势分析会”。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他断定金东水摔了这一跤以后,是永远也爬不起来了。这倒不是老汉嫌弃大女婿的为人,金东水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上支部书记以后,也确曾像他许茂当年办高级社那样,尽心尽力地领导集体生产,使老汉觉得好像又回到了那兴旺的年代。可是结果呢,啪嗒一声摔下来,谁知道以后会有个什么结局?他终于心一横,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龙庆的要求,使人们都惊奇得睁大了一双眼睛。没有法子,老金一家只好搬到葫芦坝抽水房的小棚子里去住,随后,女人又一病不起,老金为她耗尽了火烧以后剩下的全部家私,终于医治不好,临到落气的时候,连口棺材都没有办法买回来。听到大女儿落气的消息,许茂老汉独自弹了泪,到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啊!然而,当九姑娘领着几个社员来到家里(扌老)木料去为死者做棺材的时候,老汉却巍然站立在大门口,不让人们进去,九姑娘气得大哭也不顶用。这实在太奇怪了!整个葫芦坝的善良的人们,莫不感到不可理解。人们完全不懂得这个劳动一辈子的庄稼人为啥这般的没情没义?当时,似乎只有龙庆懂得这个。他来到许家门前,把众人劝说离去,默默地望了许茂一眼,然后就承头邀集了几个相好的干部和乡邻,凑起钱来把老金的女人——许茂的从小受苦的大女儿的丧事办了。自此以后,许茂老汉做生,再也见不到大女婿一家的影子。他似乎也没有把他们计算在自己的亲戚名单里了。
  许茂老汉太狠了!真太狠了!但他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没有心肝的人。他是一个被土地牢牢束缚着的农民啊!在他的壮年时代,他也曾走在合作化的前列,站在葫芦坝这块集体的土地上做过许多美好的梦。那时候,他那间三合头草房大院刚刚兴建起来,他的女儿们常常可以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但今天,在中国社会处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动乱的时刻,当葫芦坝大队的集体土地上的荒草淹没了庄稼苗的年代,他许茂还能笑得出来么?他怎么能不担惊受怕首先顾着自己。这是自私自利!是的。可是许茂老汉什么时候也没有夸过自己“大公无私”呀!当许多人高喊着革命的口号进行着政治战争,几乎忘掉了土地的时候,许茂确曾为着自己的利益,运用他惊人的智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拼命聚集着财富。他甚至不怕被人家取笑,曾专门干过一段时间拣废破字纸的工作。那年头连云场、太平镇遍街都是大字报,他每天晚上跑十来里到场上去撕下来,存放好,定期卖到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去。他理直气壮、慢条斯理地干着那件事,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好或下贱;后来,街上的大字报少了,他倒觉得是十分遗憾的事情呢!

  在那个年代,社会把许茂忘掉了!高喊着政治口号的人们,不仅没有注意到乡村里油盐柴米等等“经济小事儿”,反而想出了种种的妙计不让乡下人过日子!没有人给许茂这个农民一点实际利益,没有人找他谈心,也没有人对他进行耐心的批评或适当的教育,却有人在背地里议论这个老汉的“资本主义”;甚至连他的女儿——担任团支部书记的许琴,整天忙着社会工作,也把他朝夕相处的父亲忽略了。
  许茂老汉几年来就在这样的“空隙”里生活着和发展着。然而,今天早上,他的生活秩序也给四姑娘打乱了。四姑娘惹起的一场麻烦事,确实严重影响了老汉的心情,而且必定会冲淡许家即将到来的“节日气氛”。——对这一点,老汉尤其愤慨极了!他骂起来:
  “肇皮!……看样子她硬是不走了?……哼哼,‘做些吃些’,说得撇脱!”
  遇事都有主见、按着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和决定“政策”的许茂老汉,绝不相信这样的事情:一个女人没有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家庭,可以独立生活下去。他对于女人们个人感情和精神方面的利益,向来不考虑,他用以指导自己行为的方针,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他决定:假如现在迁就了她(像那些没有出息的父亲那样),那么,将来不论对她还是对自己都是永远的麻烦。非叫四姑娘许秀云离开不可!葫芦坝有什么好留恋的,他不打算在自己家里养一个离了婚的老姑娘!
  代理支书龙庆从几丈远的大路上走过,阳光刺着他生病的眼睛,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到许茂蹲在一个地方,于是便喊道:“许大爷,过午了么?你家老九叫你莫等她吃晌午饭了,下午还要开会呢!”
  许茂站起身来回答说:“听到啦!”接着骂道:“死女子!跑野了!”他对幺女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当然不是什么“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那些闲情逸致,而完全是从最实际的考虑出发。他早把许琴的生活前途给安排好了的。他的已故的妻子生了九胎,他曾一次又一次地盼望她生一个男娃儿,但直到许琴出世,老婆害“产后寒”过世为止,他没得到一个可以继承他的“事业”的儿子。旧的传统思想压力曾使他痛苦得咬牙切齿,然而现实主义者的许茂却并不因此悲观厌世,他不久就习惯了,他把老九当儿子看待。在他看来,既然老九被确定为一个“儿子”,那么,必须像教育儿子那样对她的前途进行苦心经营,他尽了最大的力量供她上学,一直读完高中。他从来不反对她参加社会活动,虽然他觉得那是没意思的事。但他相信,这样的世道,一个庄稼人的家庭里,有个把人当点公事也并不是坏事情。老九一年年长大起来,他不声不响地注视着葫芦坝上的青年人,看有没有一个称他心的小伙子,他要寻一个“上门女婿”。但那条件当然是非常的严格,他不能让自己这座带石头院墙的宽敞的草房院落在一个浪子手上。

  许茂听说九姑娘不回来,自己也无心回家煮饭。他又开始他的崇高的劳动了,一面干着,一面继续思考。他有着良好的思考习惯,他会自言自语地表达他思想里面的矛盾斗争,而且不向任何人请教就能作出他自以为正确的决断。
  这样一个身体健壮的老人,并不是不会感到肚于饿的,半下午的时候,他肚子里一副健康的肠胃就开始咕咕叫了。太阳一打斜,柳溪河上的风就吹过来,这会儿,他又觉得身上的棉袄太薄太轻了。他想到圈里的猪,应该喂了。但他没有回去,还发狠地干着。
  太阳落坡的时候,他还坚持着干下去。为了明天在连云场的早市上赢得人们的赞叹和惊奇,他弯着腰,用最准确的动作,一根一根地把豌豆尖掐下来。每一根豌豆尖几乎都掐得太长了些,带着一截根本没法吃的老秆儿。他这样不顾质量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他的丰富经验和通晓价值法则:他知道,眼下即使捎带着更长一点的老秆儿,也能卖出去,大约再过两三天以后,卖豌豆尖的庄稼人多起来了,那时候再注意质量也不为迟。
  许茂老汉背起背篼直起腰来,正要回家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他看见郑百如正向他对直走来。
  这会儿,天色完全黑下来了。许茂过去的四女婿从公社开完会,不走通往郑家瓦屋的直路,却绕着河边的小道来到老汉面前,白净的脸盘上完全没有平常那种骄矜的神态,眼里流露着负疚的神情,站在许茂面前。老汉完全没有想到,不由得心里有点失措了,但他并没显得慌张。他尖利地望着对方,两手拄着锄把,等着人家先发话。
  郑百如笑嘻嘻开口说:“爹,才收工呀?”
  郑百如当面这样恭顺地叫他“爹”,在许茂的记忆里已经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那是同许秀云新婚前后的事情。这不能不使许茂更为吃惊,但他依然不说话。
  郑百如故意躲开老汉的目光,收起笑容,用略为沙哑的声音说道:“哪阵你老人家有空,我想跟你谈谈自己的思想。哎,想想过去的事情,我真后悔,都怪我年轻无知。自从和秀云离婚以后,我才知道我是大不该!”
  许茂心头涌起一种满足和胜利的喜悦,但他还是不开腔。他常常用这个办法逼得对方把真话全说出来。
  但是,郑百如却在这里打住了。他只是告诉他说:今晚他要开会,没有时间了,过两天再到许茂家来“汇报思想”,听取“批评帮助”。说完,又用求告的眼光望了许茂一刻,便折转身从麦田的小径离开了。
  许茂喷着鼻子,一步一步慢慢往家走。及至走入院子门以后,还有点心神不定。他把背篼放在高高的阶沿石上,搔了搔脑壳,自语道:“呸!……这又是咋个一回事啊,未必你们这几年还没有闹够么?”
  院子里静悄悄的。梅花散发着幽香。四姑娘的孤零零的破小屋里亮着灯。正房却是黑黑的,老九还没有回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