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第六章田园诗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二
  喧闹嘈杂的声音,车水马龙似的人群,这一切都远远地抛在他们身后了。这会儿,四姑娘感到:世界上仿佛只有他们一行四人了。
  在这连云场的街头,她手臂上挽着个布包,牵着小长秀,一旁走着长生娃,身后跟着老金。这个情景,可以说是一份宣言书,在向全世界宣告:一个新的家庭组织起来了!从此以后,葫芦坝上这几个被生活遗弃了的人,又有了归宿;一场重建家园的艰辛而又甜蜜的事业就从今天开始!
  的确,谁能说,这一行四人不像一个和谐的家庭呢?谁能说,他们不应该有自己的温暖的家庭呢!
  四姑娘领导着这支队伍,昂然走着。她既不显得羞怯,也没有表现出半点骄矜,更无所惧怕,她的目光平静得像一湾秋水,憔悴的双颊抹上一层淡淡的红晕。
  来到食品站的时候,她远远地就望见那儿已经没有人影了。铺板已经插起来,空荡荡的大门外,几条野狗在嗅着地皮……四姑娘不由得失望起来。她停住脚步,怅然地望着那紧闭着的铺板。她原想:割三斤肉的钱不够,但割两斤的钱还是有的,先弄点给可怜的小长秀他们解一解馋吧。但是,现在……
  老金跟在四姨子许秀云的后面走着,一直感到很有点为难。对于四姑娘的偶然出现,他是一点也没有料到,当然更想不到她会贸然采取这样的行动。这一切,对于他来说,实在是来得太突兀了,他缺乏精神的准备。一路走着,他一路想:许秀云呀,许秀云,你何必给你自己招惹麻烦呢!以前的闲言闲语,已经够多了,你硬是不怕么?
  这些年来,老金心中的忧愤,比起四姑娘深沉的苦楚来,要更为广阔得多。他领着两个没娘的孩子困居在葫芦坝的小茅屋里,思考过许多问题,对于葫芦坝的现状,人民的疾苦,亲爱的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想得很多,忧心如焚。他常常一往情深地追忆前些年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神往于自己尚末实现的建设葫芦坝的蓝图,为自己空怀壮志而彻夜难眠。每当深夜,小长秀呼唤着“妈妈”从梦中惊醒,也曾引起他对从小一起长大的相亲相爱的妻子的刻骨思念。然而,这个刚强的汉子懂得:个人问题是受着社会问题制约的,当党和人民都面临着困难的时刻,他怎么能要求自己生活得美满呢?在这样的岁月里,他咬紧牙关忍受着一切困苦,甚至残忍地强迫自己不要泡在个人的情绪里面,而潜心于研究、修政和丰富他那建设葫芦坝的蓝图,准备什么时候拿出来献给党、献给乡亲们。他就是这样生活着,习惯于忘记个人的困难,失去了吃苦的感觉。对于女性的温存,在他头脑里几乎没有什么位置。在他看来,难道世界上还有比自己那死去了的妻子更好的女人么?没有!

  是的,共产党员金东水也有着那种庄稼人的固执的秉性;如果因为和妇女们打交道遭来流言蜚语,影响他的声誉,从而毁坏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那么,他宁肯拒绝一切女性的同情和温存!前几年,人家把他当做“反大寨的典型”来批判斗争,他不曾惧怕;但是,因为女人去世,四姨子代他抚养小长秀而招来的闲话,却使他义愤填膺。正是这种庄稼人式的固执,使他常常忽视了生活中不应该忽视的东西。葫芦坝的事情他什么都想到了:群众的穿衣吃饭、扩大耕地面积、加厚土层、水利、兴修小型水电站,等等问题他都想到了,就是没有去想一想像许秀云这样的妇女的个人生活幸福!他不曾想到:四姑娘内心深处的痛苦、希望和祈求,同样也应是他所关注的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此刻,站在他面前、拉着小长秀,面容俏丽而又神色怅然的这个妇女,她对于自身幸福的希望和追求,难道不是社会问题,不是当代人民的希望和追求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么?

  可惜,金东水一时还难以理解这一点。因此他对于许秀云无所顾忌的勇气,感到困惑而又吃惊。
  四姑娘的目光从食品站紧闭的铺板门那儿移开,回过头来对着长生娃——实际是对她大姐夫——说道:
  “哎呀,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收摊子啦!”
  卖肉的收了摊子,倒好像是她的不是似的。她脸上和语气中都明显地流露出难为情的样子,悄悄抬眼看了一下老金。这迅速的一瞥,她接触到了大姐夫那淡漠的目光和局促的神情。
  老金捺住不安的心跳,做出温和的样子伸手去拉小长秀:“秀,跟我回家去吧,时候不早了呢!”
  长秀躲开他的手,紧紧地抱住四姨娘的腿,侧过小脸说:“不跟你回去!我跟四娘去买肉肉吃。”
  长生娃懂事些,他对妹妹说:“卖肉的关门了,过几天再来吧。”
  “不嘛,不嘛……”小长秀把四娘的腿抱得更紧了。
  当父亲的为难极了。但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哄孩子的办法,蹲下身子,对孩子说:“秀,跟我回去,我到河里摸条大鱼……”
  长生娃一旁天真地插话说:“爹,这样冷的天气,咋能下河摸鱼哟!”
  老金说:“能!你们看,我不怕冷!……摸条鲢鱼,又肥又大。秀啊,好吃得很呢!”
  可是,小长秀不听他的。她把脑袋钻到四娘挎着的包袱下面去。
  许秀云乞求地望着大姐夫,说道:“娃娃们都饿了,那边有饭馆,我们……”
  才说出“我们”两个字,她的脸就红了。下面的话还没说出口,只见老金烦躁地站了起来,伸手抓住长秀的小胳膊,凶狠狠地一提,抱起来就走,连一句道别的话也没有。这个粗心大意的汉子!

  长生娃迟疑了一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四姨娘,跟在他爹身后走着,一步一回头……
  小长秀被吓了一跳,当她惊魂初定,早已离开她的四姨娘几丈远了,她在他爹的手臂里号啕大哭起来,两只手在空中挥舞,拼命地叫唤着:“四娘,四娘……我要四娘!”
  许秀云怔怔地站在原地,脸色惨白,紧紧地咬着嘴唇。直到金东水高大的身影消失在石板路的尽头,还听得见小长秀凄厉的哭喊。这时候,她再也忍不住,双手掩住脸,眼泪像清泉似的从每个指缝里渗了出来。
  羞辱,失望,幻灭……种种情绪搅着四姑娘的心。好苦啊!
  在这严寒的冬季里,只有正午的时候,那阳光才是明亮的,给人世间带来一丝儿暖意,但,惟独四姑娘没有福分享受这片刻的温暖。……不知捱过了多久,赶场的庄稼人渐渐走散,连云场变得空旷寂寞起来了。天上的浮云移来遮住了阳光,小北风一阵阵吹起来,肮脏的街面上的草屑、纸头,随风飞卷着。
  四姑娘终于打起精神,抹干净脸上的泪痕,埋着脸,迈开细碎的脚步朝葫芦坝走去。她走得很快,赶过了一个一个归去的庄稼人,把那些挑担儿的男子汉,提筐儿的妇女们甩在身后。她迅速地走完那一段荒凉的红土山梁,下坡的时间,差不多是放小跑,不多一会,就来到了柳溪河桥头。她停在黄桷树底下,极目远望,对岸就是葫芦坝阡陌纵横的田野,挨近河沿的地方一片灰濛濛的桑园挡住了她的视线,再也看不见长生娃和大姐夫的影子,听不见小长秀的声音。此刻,她又一次失去了勇气,只觉心里一沉,仿佛她生命中一件重要的东西从此丢失,将永远不复返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