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夜幕下的哈尔滨 - 5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日满俱乐部夜宴后的第二天,李汉超就从塞上萧和王一民那里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因为情况严重,他立即请示了省委,省委经研究后指示:第一,北方剧团是一个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团体,一定不能任其落入敌人手中,目前要在剧团里积极地发展反日会会员,成立反日会组织,团结进步演职员,开展抵制排演亲日汉奸戏的斗争,在斗争中壮大我们的力量;第二,支持和鼓励作家塞上萧拒绝写亲日汉奸戏的爱国行动,争取他参加革命的战斗行列。在斗争中要注意他的安全。必要时应动员他离开哈尔滨,如果能先一步送他到游击区去,则是最稳妥可靠的办法,我们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当然这一切都要看他的觉悟程度而定,不可操之过急;第三,要密切注意敌人对卢运启家的行动。敌酋玉旨雄一在卢淑娟身上打什么主意?为什么对她特别感兴趣?要达到什么目的?都要尽可能设法弄清;第四,玉旨一郎这个“谜”要尽快解开,是敌是友要早日分清。王一民同志可以大胆地多接近他,只有多接近,才能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这是关键人物,一定要抓紧进行。四条指示,扼要明确。当李汉超传达给王一民以后,两人研究决定:由王一民立即把省委关于北方剧团的指示传达给刘勃,尽快发展柳絮影等进步力量人会,成立起会员小组,团结所有能团结的爱国演职员,起来抵制演汉奸戏。至于塞上萧的工作,主要由李汉超直接做。王一民目前要突击搞清玉旨一郎的情况,包皮括玉旨雄一对卢淑娟的意图。剧团的工作,王一民当天就布置给刘勃了。刘勃情绪很高,据他反映:剧团的演职员参加完俱乐部夜宴以后,绝大多数人都反对演汉奸戏,连谢捷尔斯克和刘别玉兰那样平常根本不过问政治,只讲吃喝玩乐的演员都不同意。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自以为是超越各种政治势力的“超人”,是清高的艺术家。现在要让他们演汉奸戏,剧团也要变成汉奸剧团,他们当然要反对了。尤其对柳絮影被日寇特务机关长侮辱一事,反应更加强烈,由此更增强了反日情绪。这样一来,连何一萍那样的汉奸儿子,也在明面上顺着大多数人说了。所以刘勃很乐观,信心十足地表示一定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剧团的工作安排完了,王一民就把工作目标集中在玉旨一郎身上。玉旨一郎是早就声称要和王一民交朋友的,所以当王一民向他一靠近的时候,他立即就向王一民伸出了热情的手,甚至邀请王一民到他家去做客。王一民当然立即答应。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王一民按照约好的时间——九点整,来到了玉旨一郎的家门前:道里高士街一座新建的日本式二层楼前。这楼是日酋玉旨雄一的新官邸。玉旨一郎是和叔叔住在一起的。但是他嫌叔叔家里一天到晚来人太多,前厅里经常有人等待接见,给他来回出人增添许多礼仪上的麻烦,曾几次提出要另找住处,但都未获准。最后叔侄二人达成一项协议,在后楼门外单隔成一个小院,在小院墙上单开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供玉旨一郎一个人使用。今天王一民就是按照玉旨一郎画的指示图。来到后边小门前边的。他刚一按门铃,门就开了,迎出来的是玉旨一郎本人。怎么出来得这么快?是专门在小院里等候着?;王一民走进小门一看,小院很幽静,一条南路,直通楼门,甬路两旁是新移栽的龙柏树,还有一架葡萄。葡萄架下摆着竹制躺椅,还有石桌、石凳。石桌上放着一本中国线装书。王一民一看这书才明白,方才玉旨一郎一定是坐在这里边看书边等他的。迎面的二层楼是豆绿色的,典型的日本建筑,墙皮上贴着日本瓷砖。一楼的建筑面积比二楼大得多,二楼上有玻璃暖房和一个宽敞的平台,平台上搭着绿色的凉棚,凉棚旁摆了很多盆花,有盛开的杜鹃和扶桑,还有高大的万年青和橡树。在这周围都是俄国建筑群落的住宅区里,突然建起了这么一座东洋小楼,显得倒很别致。玉旨一郎请王一民走进了后楼门。紧对着后楼门就是木板楼梯,红漆木板上铺着绿色地毯。玉旨一郎引着王一民顺着楼梯上了二楼,走进一间整洁明亮的房间。这是一间被隔扇拉门分开的套间,里间完全是日本式的,整屋铺满了“榻榻米”,上面摆着矮几和厚重的围棋桌。外间的陈设却介于洋中之间,既像书斋又像待客室。靠东边一面墙摆满了一人多高的书橱,里面竟有一半是中国线装书,织有狮子滚绣球的古典款式中国彩花地毯上面摆着西式的茶几、沙发、写字台和立柜。最引起王一民注意的是西面墙上挂的一张中国水墨画,那上画着一大一小两个乌龟奔向一块玲珑剔透的山石,画上题着“齐年”二字。王一民不用看下面的落款,就知道这是卢淑娟的手笔了。他已经听淑娟讲了画这幅画的全部过程。想不到这画却挂到玉旨一郎房间里来了,而且装裱得这么好,是完全绫镶绢裱的,下面画轴竟是象牙的,真像对待一幅千年古画那样珍重爱护。是什么原因使他这样呢?一个中年下女献茶来了。精制的中国福建黑漆茶盘里摆着两盏汝窑堆花双清小茶盅。中年女人双手托着茶盘,躬身举向王一民,王一民一边说“谢谢”,,边端了一盏茶。他打开碗盖,一股清香之气,扑鼻而来。他稍稍呷了一口,直觉清醇无比,直人肺腑,不由得称赞道:“好茶!好茶!贵国的‘茶道’艺术誉满全球,今天一经品尝,真是名不虚传了。”玉旨一郎谦虚地笑笑说:“我们的‘茶道’确实有很久远的历史。但是无论怎么久远也是从中国学来的。实际中国品茶的讲究程度,更有甚于我们‘茶道’的。《红楼梦》里对‘贾宝玉品茶拢翠庵’那段描写,真是达到了品茶考究的最高峰,连喝茶的水都是从梅花瓣上取下的雪,又装在花瓮里埋在地下五年,才取出来冲茶喝。妙玉的”‘茶道’简直使我们望尘莫及了。“王一民一听也笑着说:“那是只有妙玉那样脱离红尘的散淡闲人才能办到。我读到那里真有点替她担心,我怕那埋了五年的梅花雪水再变成陈年佳酿,岂不坏了茶的味道。”王一民说得两个人都笑了。这时下女又用托盘端上来三个盘子:一盘水果,一盘糖果,一盘点心。玉旨一郎一边让王一民吃一边说:“日本和中国有许多相同的东西,又有许多不同的东西。但是有趣的是不同当中又有相同。”他一指三个盘子说,“例如敬客摆盘子,中国必须是双数,一般是摆四盘。而日本却最忌讳这‘四’字,所以只摆三盘。因为‘四’和‘死’都是发西的音。人们怕死,也就怕‘四’。死和四,中国发音很相近,日本就完全相同。而迷信,怕死,图吉利,这些就都和中国一样了。中国每逢吉庆日子,例如过年过节,不是都不许说死吗?”王一民点点头:“平常也忌讳说死,骂人话上面常常加个死宇。”“日本也这样。所以我说不同当中也有相同。譬如我们的语言是不同的,但是写到纸上的文宇却又相同了,‘真名’和‘假名’,一是完全从中国拿来的,一是拿了一半——单‘立人、宝字盖、草字头、三点水等等中国字的偏旁,就成了我们的字母。再譬如现代穿的衣服,中国和日本是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妇女。但是在中国戏台上演的历史剧中,却可以看到现代日本服装的原型,这又是不同中的相同。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和日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真是到处可见,俯拾皆是了。”王一民注意地听着,品味着,思索着他谈这些话的真正意图。同样的内容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它可以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理论”根据,也可以成为真正亲善的思想基础。那么玉旨一郎想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想到这里,他就接着玉旨一郎的话音,试探着说道:“您讲得很精辟,很有见地。可是是不是有些抬高中国了?”“不,不。”玉旨一郎紧摇着头说,“我是研究历史的——教育史也是历史的一个分类——我非常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真实就是这样,日本有好多东西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在文化方面。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那样敬重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的根本原因。”说到这里,他打开书橱,从里面捧出一个用黄缎子带系着的,一尺见方的木板夹子,轻轻地放到王一民面前,然后又小心翼翼地解开缎带,打开木板,里面展现出一张很粗糙的黄纸——是由于年深日久而变黄的纸。纸上用木版印着一位盘腿打坐的中国老和尚的肖像,肖像的两只眼睛闭着,周围是白色的灵光。肖像下面写着“初祖传灯大法师”,肖像周围印着象征着祥云的“云卷”图案。在黄纸的最下边,有一行小字,上写:江户福康药店制。王一民一边看着,玉旨一郎一边指着说:“这是我国江户幕府初年的一张包皮药纸,距离现在有三百多年了。‘江户’就是东京,‘初祖’是日本医药界对鉴真和尚的尊称,‘传灯大法师’是日本天皇赐给他的法号。看了这张粗糙的包皮药纸,您就会知道日本朝野上下对他是如何敬重和爱戴了。这是历史的见证啊!”王一民深深地点着头说:“好!您收藏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物!”“这是家父留给我的,在日本大概也找不到几张了。”玉旨一郎一边说着一边又小心翼翼地把木板盖好,系上缎带,送进书橱。王一民略微思忖了一下说:“这样珍贵的文物,应该让更多的人看一看,我建议您制成锌版,在画报或报纸上发表一下……”还没等王一民说完,玉旨一郎就摇着头说:“不行,至少现在不行。”稍停了一下,他叹了口气说,“不是时候啊!”他又直盯着王一民看了看说,“连您不都说我在‘抬高中国’吗?您看现在有哪一个日本人能站出来说一句‘抬高中国’的话呢?把中国抬高了日本怎么办呢?还能在这里当‘太君’,当‘太上皇’,像我叔叔那样……”说到这里他把话咽回去了,低下头,看着脚上穿的木头拖板,沉默着……王一民也不说话,静静地看着他。半天,玉旨一郎忽然抬起头来,他眼睛里闪着亮光,直看着王一民说:“王老师,我今天请您来,是要把心里话向您讲讲。因为根据我的观察、研究和分析,我认为您是一位正派的、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如果说得更进一步的话,您可能不是一个人在行动……”说到这里,他把话停下了,直着眼睛看王一民,目光那样深沉,是观察?是审视?还是要看到王一民内心深处的什么?使人不解。王一民静静地。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他连眼睛都不眨,庄严地和玉旨一郎对视着。他脸上既没有惊讶的表情,更没有恐慌的流露,简直平静得像方才看过的鉴真和尚的坐像一样。从墙上传来的嘀嗒嘀嗒的钟声判断,时间大概过去了有一分钟,玉旨一郎才点点头说:“您真镇静!我敬服的也正是您这种大无畏的镇静态度。我第一次发现您这惊人的镇静是在课堂上,您正在给学生讲反抗异族侵略的中国皇帝朱元璋,这时您发现我了,竟能那样不慌不忙地把问题一转,转得又轻松又自然,让人简直无懈可击。接着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令人难忘的谈话。您竟能在爱国真情已经完全流露的情况下,辩解得既不露痕迹又头头是道。我相信,如果那是在一个公正的法庭上,您一定会获得无罪释放的。”玉旨一郎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说道:“后来我们的接触就多了一些,当您的学生罗世城被捕以后,您那镇静的态度被感情的波涛冲破了,您焦急了。接着,我特地请您和我一同去检查他的遗物,我知道您是如何急于要拿到他那些不宜公开、更不宜落人我手中的遗物。但是不幸得很,那本记着他和另外几个学生活动的重要记事本偏偏让我发现了。我看了,并且记住了那几个学生的名宇。后来我把本子交给您了,我在等待着,看您怎么办?开始我以为您会胆怯,会不敢拿走。因为只要我一伸手,您就会立即陷入罗网。这一切,您当然会看得清清楚楚,您会感到那罗网就张在您的面前,您会把手缩回去。可是,您没有顾到个人的危险,您不但拿走了本子,还把那封写有罗世诚家庭地址的信也拿走了。您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这样干了。而更使我惊奇的是,干完这样的冒险事情以后,您不但不藏不躲,还照常上班,见了我的面也一如既往,好像您根本没有干过任何伯人的事情一样。您的镇静使我不由得怀疑起自己:是不是我看错了,那本子和信您根本没有拿走?我又第二次去重新检查罗世诚的遗物,不但本子和信确实没了,竟连任何可疑的东西和线索都没有留下,您干得于净利落!您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保卫着别人——也可能还要加上保卫您的信仰。您的行动不但使我佩服,使我同情,也使我非常感动。紧接着,我们又都到罗世诚家去了——可惜的是我去晚了一步,没能在那特定的环境里遇上您。如果那时遇上,可能今天我要说的话在那时就说了。当然,罗家的人——主要是当时自称为小学教师、实际是名演员柳絮影小姐,隐瞒了您去过的真实情况,这我从她家的种种迹象和哭红了的眼睛上都可以断定。所有这一切,都向我说明:您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但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单纯的爱国者,您不是一个人在行动。”玉旨一郎讲完,就目不转睛地盯视着王一民,等待着他的回答。王一民这回没有再沉默,他异常冷静地说道:“对您的推理和判断,我先不进行辩解和说明,我将保留这个权利。我想先大胆地问您一下:您讲这些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进一步了解您。”“了解并不是目的。”“我的目的很简单,”玉旨一郎一挥手说,“我早就当您讲过,我要有您这样一位诗书传家,深晓汉文,能够和我在事业上共同切磋琢磨的中国朋友。交朋友,就必须要有所了解。”“可是这种了解不应该是单方面的。”王一民也一挥手说,“如果您是以上司——副校长的身份来询问一个教员,那我将有问必答。如果为了达到您所说的目的,那就应该是双方面的。”玉旨一郎点着头说:“您说的有道理。”“可是我一点也不了解您。”“我的心向您敞开着。”“那您能允许我大胆地向您提问题吗?”“像您刚才说的那样:我将有问必答。”“好。”王一民点点头,郑重地说道,“我对您不了解的地方很多——不,不是不了解,是不理解。您用您的行动在我的脑子里打上了一长串问号,这一串问号汇集到一起,就成了一个谜。不必讳言,您曾间接地、直接地,给过我好多援助,这是正义的援助,是人道主义的援助。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我早就应该站到您的面前,在向您致谢的同时,主动伸出友谊的双手。但是严酷的现实不但限制我在行动上那样做,连感情上的流露都不可能,因为什么会这样呢?”玉旨一郎垂下眼帘说:“因为我是侵略你们的日本人。”“不,不单纯是为了这个。”王一民摇摇头说,“您是一个日本人,但却不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您是哈尔滨——甚至整个北满的日本统治者玉旨雄一阁下的亲侄子,在您背后站着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请允许我用一个不够恰当的比喻:犹如您在前边走,您的背后跟着一头老虎,您走到哪老虎跟到哪,这在中国叫什么呢?”“您的意思是说‘为虎作怅’吧?”“至少会让人往这方面想。一往这方面想,您的那些正义行动就必然被画上问号。”“这么说,您的问号主要是集中在我和家叔的关系上?”王一民点点头。“好。那我就向您讲讲我的家庭情况吧。”玉旨一郎喝了一口茶,仰起头,眼睛望着西边墙上贴的大小两个乌龟,缓缓地说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身边的江湖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 [点击阅读]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