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隐身人 - 第六章 疯狂的家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星期一圣灵降临节的清晨,米莉还没被打发干活去,霍尔太太和丈夫就早早起床了。他们一声不响地来到地窖。清晨在这里所做的一切是绝对保密的,他们决定在啤酒的成分上稍稍搞些小花招。
  刚走进地窖,霍尔太太突然发现,忘了从套间里取一瓶菝葜①来。她是干这种事的老手,一向由她亲自动手,所以理所当然吩咐霍尔上楼去拿。霍尔先生走到楼梯口,看见陌生人的房门半开半掩,觉得非常奇怪。这当儿他没有多想,顾自走进自己的房间,按照指示,很快找到了那个瓶子。
  可是当他下楼的时候,发现前门的门闩拨开了——因此那扇门实际上只不过虚掩着。他一琢磨,不禁联想起楼上陌生人的房间和泰迪·汉弗莱的意见。他清清楚楚地记得昨晚霍尔太太锁门的时候,他在一旁举着蜡烛。想到这里,他发了阵呆,然后拿着瓶子重新上楼去。他敲了下陌生人的房门,没有回答。
  又敲了几下,然后推开房门,走了进去。果然不出他所料,床上和房间都是空的。更令人奇怪的是,客人仅有的那件外套和绷带都散落在椅子和床沿上。那顶边缘下垂的大毡帽则十分随便地歪戴在床柱上。
  “乔治①!你找到我要的东西了吗?”霍尔先生独自站着,直到从地下室里传来妻子的喊声。霍尔太太的质问故意提高了尾音,这是萨塞克斯西部村民急躁的表现。于是霍尔先生急忙转过身,跑下楼去。
  “珍妮②,”他趴在地窖梯阶的栏杆上说,“看来汉弗莱说的是真的。他不在屋里,他跑了,前门的门闩也已经被拉开了。”

  起初霍尔太太没听懂,等她明白过来以后,便决定亲自去看看那间空房间。霍尔走在前面,手里仍拿着那只瓶子。
  “他人虽不在,衣服却都在里面,真奇怪,一大早他不穿衣服出去干吗?”他低声嘀咕着。
  据事后回忆,当他们踏上地窖台阶时,他们都仿佛听见前门的开关声。可是看见门依然关得好好的,又没有其他东西在那儿,所以当时谁也没留心这件事。霍尔太太在走廊上从她丈夫身边走过,抢先跑上楼梯。有人在楼梯上打了个喷嚏。霍尔在她后面相隔六级楼梯,以为是她在打喷嚏,而她走在前面,还以为是霍尔呢。她一把推开房门,站在那里向房内细看,“真奇怪!”她叫道。
  她似乎听见身后有吸鼻涕的声音,可是回头一看,霍尔还在离她十几英尺远的楼梯口,感到非常诧异。可是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她身边。她走到床边,弯下腰,把手放在枕头上摸一摸,然后又把手伸到被子下面。
  “冷的,”她说,“他起床至少一个多小时了。”就在这时,一件最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被子突然自动鼓起聚成一个小山峰,接着又一个倒栽葱跃到床头护栏上,就像有一只手抓住被子中央,用力一甩似的。那顶毡帽随即也从床柱上跳了下来,在空中划了大半个圆圈,朝着霍尔太太脸上直冲过去。接着,一块海绵从脸盆架上飞了起来。椅子也来了,它把上面的衣裤随便抛向一边,古怪地干笑着,那笑声非常耳熟。突然它自动翻转过来,把四只脚对着霍尔太太,瞄准了一会儿,便朝她直冲过去。霍尔太太尖叫一声,连忙转过身去,于是四只凳脚缓慢而又坚定地朝她后背顶来,把她和霍尔同时逼出屋子。房门在他们身后猛烈地关上,并且立即上了锁。

  在楼梯口,霍尔太太几乎晕倒在霍尔先生的怀里。这时候米莉听到尖叫声也赶来了,霍尔先生和女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夫人抬下楼,马上给她服了急救药。
  “妖精,”霍尔太太说,“准是妖精,我在报上读到过。桌子和椅子乱舞”
  “再喝一口吧,珍妮,”霍尔说,“它会使你镇静下来。”
  “把他锁在外头,”霍尔太太喊道,“别让他再踏进这所房子。
  我是想到过我早该料到的呀!那遮着的眼睛、裹起来的脑袋,礼拜天从不上教堂。还有那些瓶子——谁也不该有那么多呀。他还让家具都中了邪我的宝贝家具啊!那把椅子,在我还是女孩的时候,我亲爱的母亲常坐的那把椅子,现在它居然敢跳起来反对我”
  “再喝一点吧,珍妮,”霍尔说,“你的神经完全错乱了。”
  早上五点钟,金色的阳光照耀大地,他们让米莉过街去把铁匠森德·华杰斯喊起来。
  华杰斯先生是位见多识广、足智多谋的人,对这件事的看法,他考虑再三说:“假如不是妖术的话,砍掉我的脑袋。对付像他那号人,最好的办法是用马蹄铁①。”

  他来了,显出非常慎重的样子。他们希望他上楼到那个房间去看看,可是他看上去并不着急,似乎更愿意在走廊里讨论讨论。在马路对面,赫克斯特的徒弟出现了,他正打算把卖烟草窗口的铺板取下来,也被叫来一起商量。自然,几分钟之后赫克斯特先生也来了。他们就像天才的盎格鲁萨克逊议会的议员那样,讨论来讨论去,只是高谈阔论,没有果断的行动。
  “先谈谈实际情况吧。”森德·华杰斯先生坚持道,“首先必须肯定,现在被门而入是否妥当。一扇门总是一打就破的,可是一旦打破了就没法再使它不破了。”
  突然,楼上的房门奇妙地自动打开了。大家惊奇地抬起头。只见陌生人裹得严严实实地走下楼梯,他从那副大得出奇的眼镜后面注视着众人,脸色比平时显得更加阴沉和毫无表情。他直挺挺死板板地缓步走下楼来,始终瞪着眼。他穿过走廊,然后停下了脚步,依然瞪着眼。
  “看那儿!”他说,大家顺着他戴手套的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看见靠近地窖门口的地上放着一瓶菝葜。然后他走进客厅,当着众人的面,“砰”的一声,恶狠狠地把门关上了。
  直到关门声余音完全消逝,大家还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一句话。
  “这要是还不能算异乎寻常的话,”华杰斯把后半句话咽了下去。
  “要是我,我就进去问问,”华杰斯对霍尔先生说,“我必须要求他解释一下。”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