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隐身人 - 第十九章 某些基本原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你没什么事吧?”开普在隐身人让他进卧室以后问道。
  “没什么。”他答道。
  “哦,可是,我听到打碎什么了。”
  “发了一阵脾气,”隐身人说,“我忘记这条受过伤的胳膊了。”
  “你常常这样?”
  “是的。”
  开普走进房间,捡起了地上的碎玻璃。“你的事全传开了,”他站起身,手里拿着玻璃片,“包括所有发生在伊宾村和山坡下的事。现在谁都知道世界上有了个隐身的公民了。可是谁也不会想到你在这儿。”
  隐身人咒骂了一声。
  “秘密已经不存在了。我想原先你并不愿这样做。当然,我不知道你的计划如何,但是,我是很乐意帮助你的。”
  隐身人在床边坐了下来。
  “早餐在楼上,”开普尽量装出很轻松的样子,他看见客人欣然地站起身,就安下心来。他带着路,经过狭窄的楼梯来到楼上的书房。
  “在我们能做其他事之前,”开普说,“我想我必须知道一些关于你的隐身术。”他不安地朝窗外瞥了一眼,然后坐下来,准备要好好谈一谈的样子。他看着餐桌对面格里芬坐的地方,那件无头无手的睡衣,正神奇地拿着一块餐巾,在擦那看不见的嘴唇,于是他对于整个事件的是否合理所持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了。
  “其实很简单——而且完全可以相信的,”格里芬把餐巾放在一边说。“对于你当然没有疑问,不过”开普笑了起来。
  “噢,对我来说,毫无疑问。不过起初也是挺神秘的。可是现在,天哪我们要来一番伟大的创举!我第一次发现这玩艺儿的时候,还在切瑟斯多。”
  “切瑟斯多?”
  “离开伦敦后我就到了那儿。也许你不知道我放弃了医学改读物理?你当然不会知道。可是我改行了。我迷上了光学。”
  “是吗?”
  “光密度!整个问题就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谜——一个难以解答的谜。当时我才二十二岁,一个满腔热情的小伙子。于是我对自己说:‘我愿为之献身。这是值得的。’想想吧,在二十二岁的我们该是多么傻啊。”

  “不是那时候傻就是现在傻。”开普说。
  “好像有了知识就一切都满足了。我就像个黑奴似的拼命工作。我刻苦研究了将近半年以后,突然一线光明从一个网眼里射了出来——照得我眼花缭乱!我发现了一个关于色素和折射的基本原理——一个公式,一个四维几何公式。别说傻瓜和普通人,就是一般的数学家,也无法知道某些公式对于一个研究分子物理学的学生来说,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在那些笔记本——那些被马弗尔偷藏起来的本子里,记录着奥炒而神奇的东西。尽管这并不是什么方法,而是一个概念,但这概念可以引导出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根据各种实际需要,就能把某种物质——固体或液体—一的折射率降低到和空气一样,而且除了在某种情况下颜色可能改变以外,不必改变物质的其他性质。”
  “嘿,”开普说,“的确很新奇,不过我还是不太明白我知道你这样做能损坏一块宝石,可是这和人的隐身差得太远了。”
  “是的,”开普医生说,”这很简单,任何一个小学生都懂得这一点。”
  “任何一个小学生都懂得的还有一个事实,开普,如果把一块玻璃打碎,打得粉碎,它在空气里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它成了一种不透明的粉未;变成粉未的玻璃反射面和折射面就多得多。一块玻璃只有两个面,在粉未中,每个微粒都折射或反射光线,光线很少能直接穿过粉未。但是这种白色的玻璃粉未一旦放迸水里,它马上就看不见了。这是因为玻璃粉未和水的折射卒相差元几,就是说,光线从一个微粒射到另一个微粒去的时候,就很少产生折射或反射。
  “事实证明,假如你把玻璃放进一种折射率几乎相同的液体里,那玻璃就看不见了;一个透明体放在同一折射率的媒介物中,就变得看不见了。你只要略加思索就能想到:如果使玻璃粉未的折射率和空气一样,那么它就可以在空气中消失了。这样一来,当光线从玻璃进入到空气中去的时候就不会产生反射或折射了。”

  “是的,是的,”开普说,“可是人并不是玻璃粉未!”
  “不错,”格里芬说,“人的光密度更大。”
  “胡说!”
  “这是个医生说的话吗!你居然这么健忘!在这十年中你把物理学都忘干净了吗?想想那些其实透明看起来却不透明的东西吧!就拿纸来说,它是用透明的纤维做成的,这些透明的纤维制成纸后却呈白色而不透明,其原因就与玻璃粉未一样。如果在白纸上涂一层油,纸的分子间的空隙被油填充,情况就不一样,它除了表面以外,不再产生折射和反射,那么纸就和玻璃一样变得透明了。开普,不仅是纸,就是棉、麻、羊毛、木头、骨头等东西的纤维,以及肌肉、毛发、指甲和神经,事实上,整个组成人体的纤维,除了血液的血红素和毛发的黑色素以外,都是由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的——由于它们极其微小,因此我们彼此可以看见。总的来说,大部分生物纤维的光密
  “当然,当然!”开普喊道,“昨晚我也想到海里的幼虫和水母!”
  “现在你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这一切都是在六年以前——我离开伦敦一年以后知道的。我把它记在心里,对外绝对保密,不对任何人宣布。我不得不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工作。我的教授奥立弗是一个科学界的流氓,专门剽窃别人学术成果的盗贼——他老是在私下打听!你当然也知道科学界尔虞我诈的风气。我就是不愿意把它公布于众,不愿意让他分享我的荣誉。我继续工作,并且愈来愈接近现实——把公式付之于实验。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我要以无可争辩的效果把我的工作公诸于世,使我一举成名。我开始研究色素问题以弥补某些空白,可是突然——不是预计的而是偶然的——我在生理学上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是吗?”
  “你知道血液里的血红素——它可以变成白色的,无色的,同时却保持它原有的机能!”

  开普诧异地叫了起来。
  隐身人站起身来,在这小小的书房里来回走动。“难怪你要大惊小怪,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的情形。夜很深了,我还在拼命工作——白天总是跟那些呆头呆脑的傻学生打交道——有时我,一直工作到天亮。突然,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奇丽完美的幻想。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实验室里静极了,只有明亮的煤气灯静悄悄地高挂在头上‘我可以使一只动物——一个细胞组织——变得透明!除了色素以外,我可以便它什么也看不见。我可以变成隐身人!’我说。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具有这种知识的羊白头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真是太惊人了。我丢下手中的工作,兴奋地走到大窗子前,凝视着窗外满天的星斗。‘我可以隐身,我可以变成隐身人!’我反反复复地对自己说。
  “做这样的一件事几乎是超越魔法的。拨开迷雾,我发现隐身术能给予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神秘、权力和自由。至于弊病呢,我根本看不到。想想吧,像我这样一个衣衫褴楼、身无分文、没有出息的省立学院的助教,成天带着一群傻瓜学生做实验,一天之间突然变成——我问你,开普,要是换上你我敢发誓,无论是谁都会把这项研究继续下去的。我为此整整工作了三年,每逢我攀上一座困难的高峰,眼前就立刻出现一座更高的山峰,此中细情真是难以尽说!最令人愤慨的是那位教授,那位省立学院的教授老是在打听。’你打算什么时候发表你的成果呀?’他喋喋不休地老提这个问题。还有那些学生,也不断牵制我的精力和给我带来麻烦。我忍受了三年
  “三年来我一直守口如瓶,经历了千难万难。三年后,我发现要完成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的。”
  “怎么?”
  “钱,”格里芬说,然后他走到窗前,向窗外凝视。
  他突然转过身来。
  “我抢了一个老人的钱——我父亲的钱。可是这钱并不是属于他的,结果送了他的命——他自杀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