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隐身人 - 第十九章 某些基本原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你没什么事吧?”开普在隐身人让他进卧室以后问道。
  “没什么。”他答道。
  “哦,可是,我听到打碎什么了。”
  “发了一阵脾气,”隐身人说,“我忘记这条受过伤的胳膊了。”
  “你常常这样?”
  “是的。”
  开普走进房间,捡起了地上的碎玻璃。“你的事全传开了,”他站起身,手里拿着玻璃片,“包括所有发生在伊宾村和山坡下的事。现在谁都知道世界上有了个隐身的公民了。可是谁也不会想到你在这儿。”
  隐身人咒骂了一声。
  “秘密已经不存在了。我想原先你并不愿这样做。当然,我不知道你的计划如何,但是,我是很乐意帮助你的。”
  隐身人在床边坐了下来。
  “早餐在楼上,”开普尽量装出很轻松的样子,他看见客人欣然地站起身,就安下心来。他带着路,经过狭窄的楼梯来到楼上的书房。
  “在我们能做其他事之前,”开普说,“我想我必须知道一些关于你的隐身术。”他不安地朝窗外瞥了一眼,然后坐下来,准备要好好谈一谈的样子。他看着餐桌对面格里芬坐的地方,那件无头无手的睡衣,正神奇地拿着一块餐巾,在擦那看不见的嘴唇,于是他对于整个事件的是否合理所持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了。
  “其实很简单——而且完全可以相信的,”格里芬把餐巾放在一边说。“对于你当然没有疑问,不过”开普笑了起来。
  “噢,对我来说,毫无疑问。不过起初也是挺神秘的。可是现在,天哪我们要来一番伟大的创举!我第一次发现这玩艺儿的时候,还在切瑟斯多。”
  “切瑟斯多?”
  “离开伦敦后我就到了那儿。也许你不知道我放弃了医学改读物理?你当然不会知道。可是我改行了。我迷上了光学。”
  “是吗?”
  “光密度!整个问题就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谜——一个难以解答的谜。当时我才二十二岁,一个满腔热情的小伙子。于是我对自己说:‘我愿为之献身。这是值得的。’想想吧,在二十二岁的我们该是多么傻啊。”

  “不是那时候傻就是现在傻。”开普说。
  “好像有了知识就一切都满足了。我就像个黑奴似的拼命工作。我刻苦研究了将近半年以后,突然一线光明从一个网眼里射了出来——照得我眼花缭乱!我发现了一个关于色素和折射的基本原理——一个公式,一个四维几何公式。别说傻瓜和普通人,就是一般的数学家,也无法知道某些公式对于一个研究分子物理学的学生来说,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在那些笔记本——那些被马弗尔偷藏起来的本子里,记录着奥炒而神奇的东西。尽管这并不是什么方法,而是一个概念,但这概念可以引导出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根据各种实际需要,就能把某种物质——固体或液体—一的折射率降低到和空气一样,而且除了在某种情况下颜色可能改变以外,不必改变物质的其他性质。”
  “嘿,”开普说,“的确很新奇,不过我还是不太明白我知道你这样做能损坏一块宝石,可是这和人的隐身差得太远了。”
  “是的,”开普医生说,”这很简单,任何一个小学生都懂得这一点。”
  “任何一个小学生都懂得的还有一个事实,开普,如果把一块玻璃打碎,打得粉碎,它在空气里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它成了一种不透明的粉未;变成粉未的玻璃反射面和折射面就多得多。一块玻璃只有两个面,在粉未中,每个微粒都折射或反射光线,光线很少能直接穿过粉未。但是这种白色的玻璃粉未一旦放迸水里,它马上就看不见了。这是因为玻璃粉未和水的折射卒相差元几,就是说,光线从一个微粒射到另一个微粒去的时候,就很少产生折射或反射。
  “事实证明,假如你把玻璃放进一种折射率几乎相同的液体里,那玻璃就看不见了;一个透明体放在同一折射率的媒介物中,就变得看不见了。你只要略加思索就能想到:如果使玻璃粉未的折射率和空气一样,那么它就可以在空气中消失了。这样一来,当光线从玻璃进入到空气中去的时候就不会产生反射或折射了。”

  “是的,是的,”开普说,“可是人并不是玻璃粉未!”
  “不错,”格里芬说,“人的光密度更大。”
  “胡说!”
  “这是个医生说的话吗!你居然这么健忘!在这十年中你把物理学都忘干净了吗?想想那些其实透明看起来却不透明的东西吧!就拿纸来说,它是用透明的纤维做成的,这些透明的纤维制成纸后却呈白色而不透明,其原因就与玻璃粉未一样。如果在白纸上涂一层油,纸的分子间的空隙被油填充,情况就不一样,它除了表面以外,不再产生折射和反射,那么纸就和玻璃一样变得透明了。开普,不仅是纸,就是棉、麻、羊毛、木头、骨头等东西的纤维,以及肌肉、毛发、指甲和神经,事实上,整个组成人体的纤维,除了血液的血红素和毛发的黑色素以外,都是由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的——由于它们极其微小,因此我们彼此可以看见。总的来说,大部分生物纤维的光密
  “当然,当然!”开普喊道,“昨晚我也想到海里的幼虫和水母!”
  “现在你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这一切都是在六年以前——我离开伦敦一年以后知道的。我把它记在心里,对外绝对保密,不对任何人宣布。我不得不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工作。我的教授奥立弗是一个科学界的流氓,专门剽窃别人学术成果的盗贼——他老是在私下打听!你当然也知道科学界尔虞我诈的风气。我就是不愿意把它公布于众,不愿意让他分享我的荣誉。我继续工作,并且愈来愈接近现实——把公式付之于实验。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我要以无可争辩的效果把我的工作公诸于世,使我一举成名。我开始研究色素问题以弥补某些空白,可是突然——不是预计的而是偶然的——我在生理学上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是吗?”
  “你知道血液里的血红素——它可以变成白色的,无色的,同时却保持它原有的机能!”

  开普诧异地叫了起来。
  隐身人站起身来,在这小小的书房里来回走动。“难怪你要大惊小怪,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的情形。夜很深了,我还在拼命工作——白天总是跟那些呆头呆脑的傻学生打交道——有时我,一直工作到天亮。突然,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奇丽完美的幻想。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实验室里静极了,只有明亮的煤气灯静悄悄地高挂在头上‘我可以使一只动物——一个细胞组织——变得透明!除了色素以外,我可以便它什么也看不见。我可以变成隐身人!’我说。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具有这种知识的羊白头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真是太惊人了。我丢下手中的工作,兴奋地走到大窗子前,凝视着窗外满天的星斗。‘我可以隐身,我可以变成隐身人!’我反反复复地对自己说。
  “做这样的一件事几乎是超越魔法的。拨开迷雾,我发现隐身术能给予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神秘、权力和自由。至于弊病呢,我根本看不到。想想吧,像我这样一个衣衫褴楼、身无分文、没有出息的省立学院的助教,成天带着一群傻瓜学生做实验,一天之间突然变成——我问你,开普,要是换上你我敢发誓,无论是谁都会把这项研究继续下去的。我为此整整工作了三年,每逢我攀上一座困难的高峰,眼前就立刻出现一座更高的山峰,此中细情真是难以尽说!最令人愤慨的是那位教授,那位省立学院的教授老是在打听。’你打算什么时候发表你的成果呀?’他喋喋不休地老提这个问题。还有那些学生,也不断牵制我的精力和给我带来麻烦。我忍受了三年
  “三年来我一直守口如瓶,经历了千难万难。三年后,我发现要完成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的。”
  “怎么?”
  “钱,”格里芬说,然后他走到窗前,向窗外凝视。
  他突然转过身来。
  “我抢了一个老人的钱——我父亲的钱。可是这钱并不是属于他的,结果送了他的命——他自杀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