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永别了武器 -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清藍明淨的河水,在河道里流得好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个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要去描述战时的残酷景色与人们的悲苦,就好比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希望作出一副精美的油画。虽不无可能,但也绝不容易。
  那么,现今的人们若要去了解战争时期的惶恐,该如何是好?前人的描述总是不尽人意、缺乏传奇性,而战争电影亦是孰优孰劣,不知怎样的场景才是真相。——幸而有了文学的存在,人们能够将自己亲眼所见或脑海中曾经留有丝毫印象的一幕幕以文字的形式记叙下来,或平实讲诉,或加入情感因素,甚至能使用修辞,使得阅读者能够通过作家的手笔来感知他所希望你知道的事情。这大概是下面这一段出色的荒景描写出现的原因之一:
  "那一年的晚夏,我们住在村庄上的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著河流的平原和那些高山。河床里有圆石和漂石,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清蓝明净的河水,在河道里流得好快。部队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扬起沙尘,洒在树叶子上。树干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著部队在路面上开着走,尘沙往上飞扬,树叶儿给微风吹得向下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赤裸裸的只剩一片落叶。"
  这是这本书的开场白,能够展示极能进入内心,发自灵魂的荒凉和干燥。闭上眼睛,我们仿佛能够看见那些平原、高山,树叶在飘落、军车驶过时空中的尘埃。这时我们的感觉就被这位文学家带着,在那时的故事中遨游:作为志愿军参加战役、与那年轻貌美的护士相恋,改变了他的性格和观点,组成了一生中无比重要的家庭……这是俗套的故事情节,却是不同水准的描写。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多次描写了不同的荒凉,空气、河谷、切断的高山、凋谢的葡萄树、远方卡索高原的意向。各种战时的人物,并不多却能代表不同的人:单纯的青年、爆粗口的军官、与当时环境不合的神父,还有最重要的坚毅的护士小姐。
  不同作家笔下的战争显然有不同的意向、不同的格调和态度,无论是托尔斯泰的战争、还是乔万尼奥里的战争、或都德的战争还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战争,他们互相之间各异乃是必然,但毫无疑问有一点的相同又是必然:他们一定是极力表现战争的残酷而不是美好,大概也有一些反面的魅力,但绝不可能有正面的歌颂:有谁愿意去歌颂一场战争,而去招惹亿万人的骂名?有谁能够构思一篇小说,意于表现战争能够给人带来的欢乐?
  幸而最终亨利离开了战争,他对这样的世事厌恶,而热爱安逸自由的生活,他对颠沛流离的逃亡恐惧,希望和爱妻共同行路,他对战争的缘由迷惑不解,内心期盼战争的完结。受苦于人类历史上所有战争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总以"战争快要结束了"来安慰自己却不得不接受战争的持久和加剧。所有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就如同在战场上飘扬的尘埃,毫无自由,不知将落向何方。但一场战争若能导致永久的和平,那么那些死去的生命就在刹那间化为永恒:他们虽然离去,却至少为后世带来了安宁。但众所周知,并不存在这样的战争,它们并不能带来永恒、不能带来欢乐,哪怕是战争结束以后。战争依然在继续,这给人予以无可奈何或一些人夸夸其谈的资本。
  虽然卡隆玲的悲情演绎出愤怒而绝望的话语:人生不过是一场卑鄙的骗局——不过现在的情况看上去就好像是人们安于在骗局中度过永远。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宇宙尽头餐馆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有一种理论宣称,如果任何一个人真正发现了宇宙存在的原因、宇宙存在的目的,宇宙就会立刻消失,被某种更为怪异、更难以理解的玩意儿取代。还有另外一种理论宣称,上述事件已经发生了。迄今为止,故事的发展如下:起初,创造出了宇宙。这激怒了许多人,被普遍视为一种恶劣行径。许多种族相信宇宙是由某种神所创造的。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