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幽灵塔 - 第三十九章 内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石壁对面的通道很窄,只能容我弯腰通过。点着蜡烛一看,眼前有两条小道,一条向上,一条向下。
  要下到井底按理说应当往下走,然而当我刚踏上向下去的楼梯时,忽然想起了圣经咒语中写着“先向上登,再向下走”,真险啊,差一点我就中了设计者的诡计。看上去要往下走但必须往上,看上往上走其实必须往下,这是设计迷路的通常手法。所以我要向下去,反而必须先向上爬。
  楼梯很陡,几乎是垂直的。由于几十年来无人走过的缘故,楼梯上堆积了很厚的灰尘。我拿着蜡烛仔细一照,发现台阶上有人走过的脚印,肯定是秋子留下的脚印。这回好了,我用不着费心思考怎么走了,只需跟着脚印走就行。
  沿楼梯向上快走到屋顶时,楼梯又折向下方,而且坡度更陡了。我顺着楼梯向下走了一段,来到了一个小平台上,接着又是向下的楼梯,然后又是平台,这种构造就像大厦里的紧急通道。
  就这样一直经过了四个平台,最后才下到了地底。空气中弥散着尘土潮湿的气息。从这里开始就步入了平地上的迷宫,两侧是石砌的墙壁,很窄,仅容一人通过,而且每隔一段距离就在左侧或右侧出现岔道,复杂极了。
  听说著名的英国汉普顿迷官面积仅仅四分之一英亩,但曲折的线路却长达近半英里。幽灵塔地下迷官的面积也算不上大,但迷宫的路线也是迂回悠长。如果没有秋子的脚印给我指路,我立刻就会晕头转向。从秋子的脚印看,她也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她停下来犹豫不决,有时刚要迈步向右,却又转向左,有时走进了死胡同,又折了回来。地下迷宫也让她颇费脑筋。
  沿着细长的迷路在地下绕了很长时间,终于来到一个可称是地下大厅的宽阔场所。这里或许就是迷宫中最神秘的内殿了吧。我高举着蜡烛四处查看,首先看见在大厅中央趴着一个人。
  会不会是秋子?我赶紧跑上前一看,服装的样子不像秋子,而是个男的。他身上穿着类似无袖外罩的黄罗纱无袖和服外褂,灰色碎花夹祆,淡蓝色的皮制和服袜子。这身打扮我没怎么见过,不像是现代人。噢,原来是他……
  我绕到近前,想把他翻过来看看是谁。谁知手刚一动,尸体就像燃尽的柴灰一样,坍碎在地上,一个骷髅头“咕噜咕噜”滚到了我脚底下。骷髅头上还长着花白的头发,挽成一个发髻,难看又吓人。
  传说的内容是真实的,这就是大富翁渡海屋市郎兵卫的遗骸。几十年前,他亲手设计了这座地下迷宫,却把自己困在其中饿死了。
  一种莫名的感慨涌上我的心头,既意外,又不意外,就像在现实和梦幻之间。我朝他的遗骸毕恭毕敬行了一个礼,弯腰时却发现他手里好像还攥着东西。凑近一瞧,原来是一把大钥匙。我想说不定它会有什么用处,就轻轻取下来塞进了自己的口袋。

  好了,总算知道这不是秋子。方才从机械室里借着闪电看到的人就是渡海屋了,这里刚好在机械室的正下方。
  我心绪稍稍平静,再次举着蜡烛巡视整个大厅的情况,看来这里还不是最后的内殿,迷路并没有到此为止。
  这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大厅,墙和地面都由石砌而成,坚固得像牢房一样。在六边形的各边都有一个黑洞洞的入口,其中一个是我刚进来的,那么还剩下五个,到底该进哪一个呢?我想不出来。也许迷路的设计者是以地狱六道轮回为构思,设计了这个地下迷宫,这里的气氛的确也和地狱差不多。
  我不知道该沿哪条通道走下去,只好拿着蜡烛在地面上继续寻找秋子的脚印。我发现她毫不犹豫地朝右边的一个洞口走去了,就又跟着她的脚印继续走。
  秋子太熟悉迷路的情况了。她曾劝我好好看看咒语和线路图,但我不热心,而她大概是由于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缘故,对咒语和图都研究得很透,才会在迷路中自由穿行。
  这个洞口里面和刚才相同,通路很狭窄,两边是石墙。又在里面来来回回、曲曲折折走了很久。当然一路上又有无数的岔道,可我用不着担心,一直循着秋子的足迹,终于走出了第二段迷路,来到了迷宫的内殿。啊,这回总算到头了,秋子或许就在这里吧。
  “秋子,秋子,我来了。”
  我高兴得大声喊起来,但却没有回应。大厅中央铺着几张红毛毡,上面摆放着五个旧铁皮柜,秋子就倒在一个铁皮柜前的毛毡上。
  啊,难道我来晚了?我赶忙跑上前去。
  秋子身边放着一个烛台,上面的蜡烛已经燃尽了。我把手中的蜡烛插到烛台上,借着烛光我发现烛台边还有一个盖着塞子的棕色小玻璃瓶,这肯定就是秋子从千草屋买来的毒药了。
  捡起小瓶凑近烛光一看,里面的液体还是满满的,一点儿也没有减少。看来秋子还没有喝毒药,可她为什么面无血色,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呢?
  我抱起秋子,用手摸摸她的胸口,心脏还在微弱地跳动。她并没有死,还有苏醒的希望!
  我把她软绵绵的身子抱在膝上,揽入怀中,胸膛紧挨着胸膛,我要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她冰冷的躯体。她那张美丽的脸无力地向脑后垂着,嘴唇半张,露出可爱的洁白牙齿,紧闭的双眼上低垂着长长的睫毛,脸色虽然苍白,但却清澈光滑。
  我想就这样紧紧抱着她直到永远。因为一旦她苏醒过来,我将不得不按照和黑川的约定,跟她无情地决裂。而如果她不醒来,我就随她一同而去,永远和她相依相伴。

  过了许久,她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红润,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了起来,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又张开了。
  “秋子,是我啊,你醒了吧。”
  我把她抱得更紧了,含情注视着她美丽的眼眸。
  “哎呀,我这是怎么啦,这是哪里呀?”
  她慢慢向四周看了一下,当回想起自己身处迷宫时,她惊异地看着我,用虚弱的声音问:
  “你是怎么进到这里来的?我不是在做梦吧。”
  “秋子,这不是梦。为了找你,我才来到了这里。因为一直跟在你的脚印后头走,才没有迷路。等我来到这里,就发现你倒在地上,一直抱着你。”
  “是这样啊。可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我没有死?……啊,想起来了,我刚要喝药的时候,突然间一道强烈的闪电把我击昏了。
  “啊,我必须喝下毒药。不不,请你离开我,为了父亲和全家的名誉,我必须喝下毒药。”
  秋子伸手去抓药瓶,我赶忙按住她,把药瓶迅速塞进了自己的口袋。
  “秋子,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为了避免伤害我们一家的名誉,你才到这里来自杀。但是现在你不必这样做了,因为已经有证据证明你是无罪的。”
  “哎,你说什么?你是怎么……”
  “是黑川,黑川律师已经发现了杀害铁婆的真凶,毒害舅舅的很可能也是这个人。黑川表示要替你沉冤昭雪,所以毒药已经没有用了,你赶紧跟我回去吧。赶快去找他。”
  “这,这是真的吗?”
  “你看我是撒谎的人吗?黑川是精通法律的律师,他不会乱说没有把握的事情。”
  “是这样啊。如果是真的话,我就太高兴了……”
  秋子虽然还有点儿半信半疑,但毕竟悬在她心口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眼睛又有神了,脸色也好多了。
  她高兴就是我最大的快乐,然而一想到将不得不离她而去,我又郁闷起来,甚至在心中开始怨恨为什么要让她醒来。
  “我们赶快回去吧。我进来的时候是中午12点钟,现在家里人肯定都在急着找我们呢。别让生病的舅舅为我们担心,赶紧回去吧。”
  我伸手去扶她,但秋子并没有马上回应,而是对我说:
  “先别急,走之前我有东西让你看。好不容易来到了这里,最好还是看看这里的财宝吧。”
  “哎,要看什么?”
  “是财宝。你看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力气修建迷宫,是因为富翁渡海屋确实在这里藏匿了财宝,传说不是假的。”
  现在我也完全相信传说的真实可靠了,因为刚刚我还看到了渡海屋的遗骸。

  “财宝究竟藏在哪里呢?你找到藏宝的地方了吗?”
  没想到秋子竟然笑了起来。我好久没有听到她那令人难忘的笑声了。
  “不就在你眼前吗?看,就在铁皮柜里。你看铁皮柜被细心地放在毛毡上,里面肯定盛的是金银财宝。
  “我本想打开盖子来看看,但是上面有锁,我打不开,你来用力试试吧。”
  这么说,这里确实就是迷宫的神秘内殿了。铁皮柜是古人认为最保险的容器。
  “不用费事,你看,我这里有把钥匙,是刚才从渡海屋遗骸手里找到的,也许这就是开铁皮柜的钥匙吧。”
  秋子在旁边举着蜡烛,我走到一个铁皮柜跟前,把钥匙伸进锁眼里转了一下,没想到锁很轻松地被我打开了。
  掀开盖子一看,里面塞满了麻袋。我捡出其中一个想仔细看看,没想到麻袋片儿因为年代久远已经腐朽了,底儿一下破了,“哗啦、哗啦”掉了一地闪闪发光的东西,在地面的石板上堆起老高。
  “啊,金币!”
  秋子端着烛台,我拎着空麻袋,全都被眼前下起的“黄金雨”惊呆了。在烛光中,数不清的黄金叶片闪着金色的光芒。
  这个铁皮柜里大约放了将近20个相同的麻袋,假设一个麻袋里有一千两黄金,那么总共就有两万两,按时价高达几十万日元。而且这还仅是一个铁皮柜,如果算上另外四个,那么财富的总价值将高达几百万日元。
  我和秋子都不是贪财的人,但头一次见到这么多钱,还是把我们乐坏了。大大小小的金币像秋叶一样纷纷落下,令我们眼花缭乱。
  “咦,你看这是什么,不会是渡海屋的遗嘱吧。”
  顺着秋子手指的方向,我看见铁皮柜盖子里面贴着一张纸条,那是一张厚厚的奉书纸①,上面写着几行粗黑的文字,其大意如下:
  余之家财皆存于此,以期战火平息。若余之子孙取出,以之为起家之
  财,实乃余之所幸。若余绝嗣,则家财悉数转赠儿玉青山先生之后裔,其
  乃余早年穷困时之大恩人。
  ①一种以桑科植物纤维制造的较厚的高级日本白纸。
  后面是渡海屋市郎兵卫的签名,在名下还有他画的押。
  “咦,儿玉青山?他不就是我舅舅的祖父吗?”
  真没想到渡海屋跟舅舅家还有这么一段奇缘,我禁不住叫了起来。
  “这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父亲偶然买下了这栋房子,却不知道这栋房子里其实早就埋藏了本属于他的财宝,这情节简直就像小说一样。”
  秋子也为养父的意外幸运而由衷地感到高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或许您还会喜欢: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