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遇见未知的自己 -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张德芬的《遇》看完了,说心里话,很荣幸遇到这本书。这是一本让我安静的书,它也让我意识到内心的平静是如此可贵。
  我相信,不同心境看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也是一本好书应该多读几遍的一个原因,因为你也会因此发现更多的好的东西。总的来说,我想,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通俗却又不见得人人都能完全读懂。篇幅较短却又似乎包含整个人生。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快读完了,其实她想说的无非是:一种生活的“唯心论”“自我论”,一种自我“重心”的认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我想,这种自我“重心”的认知其实很重要。我们活着自我永远是不变的圆心。那么所有的一切,如爱,如情等等都应该是在这个前提下才去构建的吧。就如“爱与孤独”中所说:关于爱关于你,有了,我自然更精彩,没你我也不能去死,如果不能精彩,但起码也得开心。这样看来保持特有的“孤独”还是很必要的呀!”
  “臣服?难道你的意思是认了?逃避?那么。。。。我有些糊涂了。。。”
  “红楼梦中的贯穿始终的“有命无运”。以及张对“命”和“运”的解释似乎有些说不出的类似。”
  “心灵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难道如你所说,是不是我想什么就能能成什么了?”
  “似乎张德芬的这个“唯我论”有些方面类似胡适老头提倡的“易卜生主义”-----对社会及周围“丑陋”的承认,且完全的“个人主义”,她更甚,----“这丑陋既是你自我,内在的我”】

  ------这些,是我第一遍(粗略)读此书时,写下的。
  当时,也跟朋友聊到这本书,提及书中的“人生马车理论”。张德芬把人生比作一辆马车,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命;所走的路途,代表运;命有不同,有些人天生命好,马车大而稳,即使路途坎坷,也应付得来。既所谓的“命好不怕运来磨”。但有些人则只能两个小轮子颠簸一生。朋友不屑地说:张德芬(《遇》)太认命了,相对于《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我更认同后者,我们应该主动地从内在改变自己,在去影响外在的一切。而非认命。
  然而,当我回过头来再次带着问题,好好的认真仔细的读上一遍后(好在此书形式比较新颖,是用小说的方式来叙述的,且篇幅不是很大。^_^)。
  才发现,原来我们都没读懂张德芬,都太狭隘太片面肢解般的去误解了张德芬所说的意思了。其实,张德芬阐述的东西要比我们想象的深很多。
  就拿“我”“心”“命”或者后面她提到的“臣服”什么的来说吧,要说张德芬“认命”吗?我可以说,她“认命”的!要问张“唯心”吗?我也可以告诉你,她“唯心”的!但,关键她书里认的命,不是我们“潜意识”或者说狭隘的认为的那个命。她所认的命,是经“察觉”经“认知”的,那些客观的存在,那些既成的已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也可以说是历史,因为已经发生且过去了),是经过“真我”判别的。
  同样,她唯的“心”,也是经过“真我”鉴定的,或者说这“心”就是“真我”。

  所以,这些她表述的,认的,唯的。其实都是有前提的,也就是书一开始提到的那个“未知的自己”那个“真实的自我”。
  ------------------------------------分割线----------------------------------------
  重新回过头来看那个比喻,那个“人生马车理论”。
  一匹马,一辆马车,一个马车夫和一位乘客组成了一架完整的马车。
  而这一辆马车也代表著我们的人生。
  马车的构造和品质-代表我们的命。(有些人命好,六轮大车,含著金汤匙出生,或是聪明能干,或是美貌迷人。有些人命不佳,两个小轮子要混一生,出生穷困,生不逢时,才智平庸,相貌不杨。)
  我们这一生的路程-就是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径,而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
  马儿-代表“表意识”
  马车夫-代表“潜意识”
  乘客-代表“真我”
  我现在是如此喜欢也很认同这一个比喻,比喻得很贴切也很容易明白。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马儿/表意识),但是实际上我们真的是能够吗?那到底是什么操控了我们的命运呢?马车夫(潜意识)吗?原来真正操控着我们的是乘客(真我)!
  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但要真正理解或者解释它。说大了,有人用了一辈子。(都未必)
  真我:【我认为这个“真我”张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思想层面的”或者说“更高层次的精神面的”本我。而“爱,喜悦,和平”也可理解为这层次本我的内在的最原始也最真实的“向往,快乐,平静”。】

  表意识我、潜意识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潜意识的我”可以理解为“意识层面的”假我,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为了避免社会的能量掠夺战(见书中:现代社会就像个杀戮战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方式试图夺取别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权力驾凌他人,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而外在表现出来的不真实的自己即“表意识的我”。通俗点都可以理解为“面具”这个词。而谁让你去这样带上面具的呢?----潜意识的我(见书中: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映,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是主宰我们的外在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
  如何去“遇到真我”:【至于具体如何去做,我也说不上来。我认为按照张德芬的大概的说法,简单点说就是去臣服和感恩。但是,个人更倾向于尼布尔的那首祷文“请赐我恬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更赐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不管怎么说,此书绝对是本可收藏且可力荐的好书。。。适宜夜晚无人时,泡杯清茶细细看来慢慢品味。。。正如豆友所说“几十年这么一路走下来了,是时候停下脚步看看自己的内心了。”。。。5星,力荐。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果壳中的宇宙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相对论简史霍金爱因斯坦是如何为20世纪两个基本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是位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发现者,1879年诞生于德国的乌尔姆。次年他的全家即迁往慕尼黑。在那里他的父亲赫曼和叔父各自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不很成功的电器公司。阿尔伯特并非神童,但是宣称他在学校中成绩劣等似乎又言过其实。1894年他的父亲公司倒闭,全家又迁往意大利的米兰。 [点击阅读]
水晶般透明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在盛夏竟然会有这么好的天气!蓝蓝的天透明而清澈,云彩一大块一大块那么洁白,更幸运的是竟然会有风!好凉爽!好舒服!明哓溪深深吸上一大口气,觉得自己真是幸运,第一天到新学校上课,便遇到如此好天气,看来在这个新地方她一定生活得很开心。她快乐地走向她的新学校——仁德学院。 [点击阅读]
泡妞秘籍教程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心态篇1、女人爱钱是一种人的本性,这和对你真不真心没有必然的联系,我相信坐在“奔驰”内哭的女人一定比站在天桥底下笑的女人幸福!因为我只听过“贫穷夫妻百事哀”,但没听过“富贵夫妻百事哀”。2、要想泡到超爱的女人你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否则你最好自*解决。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但同样也是如今中国人的职场环境。第二部延续讲故事的风格,主角仍然是王小峰,他将继续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人,那些问题和人熟悉得就像发生在我们周围。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生命如一泓清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生命如一泓清水○俞敏洪生命如一泓清水,源头处没有一点污染,童年的我们无忧无虑,笑容灿烂,生活就像水晶般透明,没有任何苦涩的内容。生命如一泓清水,青年时的我们如乘势的水流,不希望有堤岸的存在。我们渴望像水一样流动,流出父母的怀抱,流离家庭的羁绊,流入一片陌生的天地,去寻找生活,寻找值得终生追求的事业,寻找真正的爱情,和我们所爱的人合二为一、终身相守,就像两股清水,融合得了无痕迹。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