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涨潮时节 - 第三部 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审讯的地点定在玉米市场。验尸官斐马许先生个子矮小,很爱挑剔,他戴着眼镜,十分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他身边坐着高大的史班斯督察,一个留着黑色大胡子,看来像是外国人的男人,坐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位置上。柯罗德一家子:杰若米-柯罗德夫妇、林尼尔-柯罗德夫妇、罗力-柯罗德、马区蒙太太,还有续思全都来了。波特少校单独坐着,似乎手足无措、坐立不安。大卫和罗莎琳到得最晚,另外坐在一旁。
  验尸官清清喉咙,看看由九位地方名流组成的陪审团,展开程序。
  皮考克巡官……
  范恩警员……
  林尼尔-柯罗德医生……
  “葛莱蒂-爱特金去找你的时候,你正在史秦格旅馆替一名病人治疗。她怎么说?”
  “她告诉我,五号房间的客人躺在地板上死了。”
  “于是你就到五号房去?”
  “是的。”
  “能不能形容一下你发现什么?”
  柯罗德医生描述了一番:一个男人尸体……面朝下……后脑受伤……火钳。
  致命伤是上述火钳造成的?”
  “有一部分毫无疑问是。”
  “凶手敲打了很多下?”
  “是的。我没有仔细检查,因为我认为在警方抵达之前,最好不要移动或者触摸尸体。”
  “你做得很对,那个人死了吗?”
  “是的,死了好几个小时了。”
  “你认为有多久?”
  “我不敢肯定。至少有十一小时……也可能十三或十四小时——不妨说是前一天晚上七点半到十点半之间吧。”
  “谢谢你,柯罗德医生。”
  接下来轮到法医,他详细地形容了伤口:下巴有磨伤及红肿,后脑被敲击五,六下,有些甚至是故意在死者死后加上的。
  “是极端的暴行?”
  “对极了。”
  “造成那些伤势需要很大力气吗?”
  “不……不用,不一定要。只要抓住火钳的钳子部分,不需要多少力气就可以挥动,火钳头上的重钢球就是很可怕的武器。如果情绪很激动,即使很娇弱的人也能造成这种伤势”
  “谢谢你,医生。”
  接下来是死尸的细节:营养良好、健康、四十五岁左右,没有疾病的迹象——心、肺等功能都非常良好。
  碧翠丝-李平考特证明死者到旅馆的时间,他登记的姓名是恩纳可-亚登,来自开普顿。
  “死者有没有给你看配给卡?”
  “没有,先生。”
  “你有没有要求他给你看?”
  “起先没有,因为我不知道他要住多久?”
  “可是后来你向他要过?”
  “是的,先生。他是星期五到的,星期六我就跟他说,要是打算住五天以上,就请他把配给卡给我看。”
  “他怎么说?”
  “他说他会给我。”
  “可是事实上没有?”

  “没有。”
  “他没说是弄丢了或者根本没有?”
  “喔,没有。他只说:‘我找出来就给你。’”
  “李平考特小姐,星期六晚上你是否偶然听到某一段对话?”
  碧翠丝-李平考特花了很大的功夫解释她为什么要到四号房间,然后才说出她的故事。验尸官不时机敏地指引她。
  “谢谢你。你有没有向任何人提过这段话?”
  “有,我告诉过罗力-柯罗德先生。”
  “你为什么告诉柯罗德先生?”
  “我觉得他应该知道。”碧翠丝红着脸答道。
  一个高个子男人(盖松先生)站起来,要求发问。
  “死者和大卫-汉特交谈时,有没有确实说出他本人就是罗勃-安得海?”
  “没……没有,他没说过。”
  “事实上,他提到‘罗勃-安得海’的口气,就像罗勃-安得海根本是另外一个人一样?”
  “是……是的。”
  “谢谢你。验尸宫先生,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些。”
  碧翠丝-李乎考特坐下来,接着传罗力-柯罗德。
  他证实碧翠丝把那段对话告诉过他,又说明他和死者见面的经过。
  “他最后对伤说:‘要是没有我合作,我看你是证明不了那个。’他所说的‘那个’,就是指罗勃-安得海还活着的事?”
  “他是这么说,没错。而且他还笑了。”
  “他笑了,是吗?你觉得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喔……我当时以为他只是要我开个价钱,可是后来我又相……”
  “柯罗德先生——你后来怎么想并不重要,我们是不是可以说,那次见面之后,你就设法找寻认识罗勃-安得海的人?后来在某些帮助之下成功了?”
  罗力点点头。
  “是的。”
  “你离开死者的时候是几点?”
  “就我所记得,应该是差五分九点。”
  “你是照什么来判断当时的时间?”
  “我走到街上的时候,听到有一家人家的窗口开着。传出九点报告新闻的报时音响。”
  “死者有没有说另外一位客人什么时候会到?”
  “他说‘随时’。”
  “他没提到姓名?”
  “没有。”
  “大卫-汉特。”
  瘦高个子的年轻人带着挑战的表情站在验尸官面前时,温斯礼村的居民都引颈看着他,人群中发出于阵轻微的窃窃私语。
  验尸宫迅速问了些必要的前言,又接着说:
  “星期六晚上,你去看过死者?”
  “是的,我接到他求助的信,信上还说他在非洲的时候认识我妹夫。”
  “你把信带来了吗?”
  “没有,我从来不保留信件。”
  “你刚才听到碧翠丝-李乎考特小姐说明她听到你和死者谈话的内容了。她说的是事实吗?”
  “根本不对。死者提到认识我已故的妹夫,又抱怨他自己倒霉落魄,要求我在经济上帮助他,而且他相信将来还得起。”

  “他有没有说罗勃-安得海还活在世上?”
  大卫微微-笑。
  “当然没有。他说:‘要是罗勃还活着,一定会帮助我。’”
  “这和碧翠丝-李平考特所说的完全不同。”
  “偷听别人说话的人,”大卫说,“常常只听到一些片段,却拼命加油添醋,所以常常把整件事都弄错了。”
  碧翠丝生气地大声说:“胡说,我才没有……”验尸官用威严的口气说:“请保持肃静。”
  “好,汉特先生,星期二晚上,你有没有再去看死者——”
  “没有。”
  “你听到罗力。柯罗德先生说死者正在等一位客人了吧?”
  “也许他的确在等一个客人,可是并不是我。我已经给过他五镑,应该够了,何况,他没办法证明他确实认识罗勃-安得海。舍妹自从继承她丈夫的一大笔遗产之后,就有很多人写信要她帮忙,也成为这附近每一条寄生虫的目标。”
  他一声不响地扫了柯罗德全家一眼。
  “汉特先生,能不能告诉我们,星期二晚上你在什么地方?”
  “去查啊!”大卫说。
  “汉特先生!”验尸官用力敲敲桌子,“你这么做真是愚不可及!”
  “我凭什么要告诉你我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反正等你控告我谋杀那个人之前,还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查。”
  “要是你坚持这种态度,我们只会提早控告你。你认得这个吗?汉特先生。”
  大卫俯身向前,把金打火机拿在手上。他似乎觉得很困惑,把打火机还给验尸官,然后缓缓地说:“不错、是我的。”
  “你最后一次使用是什么时候?”
  “我丢了打火机——”他停下来。
  “说下去啊!汉特先生。”验尸官的声音。
  盖松坐立不安,仿佛想说什么,但是大卫抢在他前面开口。
  “礼拜五……是礼拜五早上,后来就没再看过了。”
  盖松先生站起来。
  “请准许我发言,验尸官先生。汉特先生,你星期六晚上去看过死者,不会是那时候遗忘在那儿吗?”
  “也有可能,”大卫缓缓地说,“不过我确实不记得星期五之后看过它——”他又说,“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验尸官说:“以后再说,你可以坐下了,汉特先生,”
  大卫缓缓地走回自己的位置,低头和罗莎琳-柯罗德轻声交谈着。
  “波特少校。”
  波特少校支吾嗫嚅着站了出来。他挺直地站着,就像军人在行进一样。只有轻舔唇部的动作,才看得出他内心其实很紧张。
  “你是以前在皇家非洲来复枪队服役的乔治-道格拉斯-波特吗?”
  “是的。”
  “你对罗勃-安得海有多熟?”

  波特少校用报数似的声音大声举出许多时间和地点。
  “你看过死者尸体了吗?”
  “看过了。”
  “认得出来是谁吗?”
  “认得出来,是罗勃-安得海。”
  法庭四周响起一阵兴奋的嗡嗡声。
  “你绝对肯定,一点也没有疑问?”
  “是的。”
  “绝对不可能弄错?”
  “不可能。”
  “谢谢你,波特少校。戈登-柯罗德太太。”
  罗莎琳站起来,她走过波特少校身边时,他用好奇的眼光盯着她,她却看都不看他。
  “柯罗德太太,警方带你去看过死尸了,对吗?”
  她打了个冷颤。
  “是的。”
  “你说根本不认识那个人?”
  “是的。”
  “波特少校刚才表示过他的看法了,你是不是需要收回或者修正你的话?”
  “不用。”
  “你还是坚决否认死者是你丈夫罗勃-安得海?”
  “那不是我丈夫的尸体,我这辈子从来没看过那个人。”
  “好了,柯罗德太太,波特少校已经肯定地认出来死者就是他朋友罗勃。安得海了。”
  罗莎琳毫无表情地说:“被特少校弄错了。”
  柯罗德太太,本庭不需要宣誓,但是你也许很快就要到另外一个需要宣誓的法庭。到时候,你是不是也准备发誓说死者不是你丈夫,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呢?”
  “我的确准备发誓说死者不是我丈夫,只是一个陌生男她的声音清晰稳定,眼睛和验尸官相遇时眨都不眨。
  他喃喃道:“你可以坐下了。”
  接着,他拿下夹鼻眼镜,对陪审团发言。
  陪审团必须判断死因,这一点没什么好怀疑的。不可能是意外或者自杀,也不会是过失杀人,所以只有一种宣判——蓄意谋杀。至于死者的身分,目前还没办法确定。
  陪审团已经听到一个正直诚实、值得信任的证人说,死者确实是他朋友罗勃-安得海。另外一方面,罗勃-安得海死于热病的事实,已经由当地当局确认,毫无任何问题。但是罗勃-安得海的遗孀——也就是现在的戈登-柯罗德太太的说词却和波特少校完全相反,她说死者绝对不是罗勃-安得海。这两种说法极端相反。除了死者身分问题之外,陪审团还要判断是否有任何证明足以证实凶手是什么人。他们也许认为证据指向某一个人,但是在判决一个案子之前,还需要很多其他证据-一谋杀动机、行凶的机会。一定要有人在适当时候看到嫌犯在附近出现过。少了这项证据,陪审团顶多只能判决“凶手不明的蓄意谋杀”。这么一来,警方就必须再做必要的调查。接着,他命令陪审团下去考虑判决。
  陪审团一共花了三刻钟。
  他们的判决是控告大卫-汉特蓄意谋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高老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伏盖公寓一个夫家姓伏盖,娘家姓龚弗冷的老妇人,四十年来在巴黎开着一所兼包皮容饭的公寓,坐落在拉丁区与圣·玛梭城关之间的圣·日内维新街上。大家称为伏盖家的这所寄宿舍,男女老少,一律招留,从来没有为了风化问题受过飞短流长的攻击,可是三十年间也不曾有姑娘们寄宿;而且非要家庭给曲生活费少得可怜,才能使一个青年男子住到这儿来。 [点击阅读]
魔戒第一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天下精灵铸三戒,地底矮人得七戒,寿定凡人持九戒,魔多妖境暗影伏,闇王坐拥至尊戒。至尊戒,驭众戒;至尊戒,寻众戒,魔戒至尊引众戒,禁锢众戒黑暗中,魔多妖境暗影伏。※※※当袋底洞的比尔博·巴金斯先生宣布不久后会为自己一百一十一岁大寿举行盛大宴会时,哈比屯的居民都兴奋的议论纷纷。比尔博不但非常富有,更是个特立独行的奇人。 [点击阅读]
魔戒第三部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在首部曲《魔戒远征队》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爱隆在该处慎重地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持有者。 [点击阅读]
魔戒第二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这是魔戒三部曲的第二部分。在首部曲“魔戒现身”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去。爱隆在该处慎重的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的持有者。 [点击阅读]
魔手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我经常回想起收到第一封匿名信的那个早晨。信是早餐时分送来的,当时,时间对我来说过得非常慢,所以我做任何事都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我慢吞吞地拿起信,发现是本地寄出的,地址是用打字机打的。除了这封信之外,另外还有两封信,一封显然地帐单,另一封看得出是我那个无聊的堂兄写来的,所以我先看手上的这封。现在回想起来,乔安娜和我会对那封信特别感兴趣,倒是有点奇怪。 [点击阅读]
魔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你干得汗流满面,才能维持可怜生计,长年劳动,精疲力竭,如今死神召唤着你。这用古法文写成的四行诗,题在霍尔拜因①的一幅版画下面,朴实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愁。这幅版画描绘一个农夫扶着犁把犁田。广袤的原野伸展到远方,在那边可以看到一些可怜的木板屋,太阳沉落到山丘后面。这是一天艰辛劳动的结尾。农夫虽然年老,却很粗壮,衣衫褴褛。他往前赶的四匹套在一起的马儿瘦骨嶙峋,有气没力;犁刀铲进高低不平的坚硬的泥土里。 [点击阅读]
魔法神刀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威尔拉着他母亲的手说:“快点,来吧……”但他的母亲畏缩不前,她还是害怕。威尔在暮色中打量着这条狭长的街道,街边是成排的房子,房前是小花园和方形篱笆,阳光在房子一侧的窗户上闪耀着,却将另一侧置于一片阴影之中。没有多少时间了,人们现在大概正在吃晚饭,周围很快就会出现别的孩子,会注意到他们,议论纷纷地盯着他们看。等待很危险,但他所能做的还是像往常那样劝她。 [点击阅读]
魔牙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九月四日。重宗祐下午两点准时离开银行。银行座落在新宿第一百货大楼对面,位居繁华街道一角。重宗徒步朝歌舞伎町走去。他是去歌舞伎町那家叫吉野的餐厅出席定期的银行支店长会议的。这种宴会带有和睦的性质。聚会下午七时才开始。现在的时间尚早,重宗便拐进了一家电动弹子游艺室。他每月都要玩几次这种电子游戏。虽然他十分喜爱这项游乐,但怕别人笑话。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麦田的守望者》简介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