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哲理散文(外国卷) - 为悠闲者辩护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忙而无暇,无论在中学或大学,还是在教会或市场,都是缺乏活力的一种症状;而忙里偷闲的能力,则暗示着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个性。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半死不活、抱残守缺之辈,除了从事某种平常的职业外,他们对生活并无半分感受。如果领这些家伙到乡间或让他们乘上轮船,你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书桌或书房是如何朝思暮想。他们全无好奇之心,不能肆意纵情于偶然突发的刺激,无法享受纯粹的感官带来的乐趣;除非必然之神用棍子乱打他们一顿,否则他们会站着纹丝不动。跟这帮人说话,完全是白费口舌。他们无法悠然自乐,他们的本性不够宽容大度,他们是在一种昏迷状况中度过悠闲时光的,而不是像在轧金厂里拼命干活那样。当他们无需去工作,当他们不感到饥肠辘辘也不觉得口干舌燥的时候,熙熙攘攘的整个世界对于他们是一片空白。假若不得不花一个小时左右等候火车,他们会两眼圆睁、憨态可掬地发呆。看到他们,你可能会想那里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一看,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交谈;你可能会觉得他们身体瘫痪了或被人疏远了,实际上他们可能在各自的工作中都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之人,对契约中的瑕疵或市场的变化目光敏锐。他们上过中学,读过大学,但是他们始终将目光放在夺取奖章上;他们在世界上游历颇广,与有识之士交往,但是他们心里念叨的始终是自己的事情。仿佛还嫌一个人的灵魂刚开始的时候不够小似的,他们压缩了自己的灵魂世界——只顾工作,从不娱乐,终其一生;直到他们年已四十,在这里苦候火车,对身边的事物无精打采,头脑中毫无娱乐的材料,没有任何一个思想是与另一思想相互抵牾的。在还光着屁股的时候,他可能在箱子上攀上爬下;在二十岁的时候,他可能目不转睛地直瞪着姑娘;但是现在烟斗抽空了,鼻烟盒也吸光了,我们这位可敬的先生腰板直挺挺地坐在长凳上,目光郁闷。在我看来,这称不上是成功的人生。但是,由于他这种忙忙碌碌的习性而深受其苦的,不仅仅是他本人,还有他的妻子儿女、亲戚朋友,甚至还包括与他同乘一节车厢或一辆公共汽车的那些人。自始至终地献身于一个人所谓的职责,只有依靠始终如一地忽略众多其他事情才能维持。而他的职责是否就是他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这可万难确定。如果不偏不倚地判断一下,那么显然—清二楚的是,在人生这个剧场里上演的最聪明、最善良、最慈悲的角色当中,有很多是由无偿的演员来扮演的,而在世人们看来,属于悠闲的时光。因为在这个剧场里,不但走路的绅士、放歌的侍女、在乐队席里一丝不苟地拉着小提琴伴奏的人,而且坐在长凳上观看并鼓掌的人,实际上都在各自扮演着一个个角色,并对整体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你受惠于你的律师和股票经纪人、将你从一处快速地载往另一处的列车员和信号员、为保护四方安宁而在街道上巡逻的警察;但是对那些施惠于你的其他人,譬如令你开怀大笑的偶遇之人或者陪伴在你的饭桌旁的有趣之人,你的心中就不存一丝一毫的感激之情?由于纽科姆上校的帮忙,他的朋友破了财;弗雷德·贝哈姆向人借衬衣,很有一手;但是和巴恩斯先生相比,与这两位交往要有趣得多。尽管福斯塔夫既不庄重也不诚实,我认为我可以指名道姓地指出一两位愁眉苦脸的巴拉巴之流,这个世上如果没有他们可能要好得多。哈兹里特曾提到,与他那些可以夸耀于人的众多朋友相比,他对诺思科特更感恩不尽,虽然诺思科特对他并未做出任何可称为恩惠的举动,因为他强调一个有趣的同伴就是最大的施恩者。我知道世上有些人,除非给予他们的恩惠是以痛苦和苦难作为代价的,否则他们便毫无感恩戴德之心。这种人的性情真是难以伺候。一个人可能寄送给你长达六页信纸的引人入胜的闲话漫谈,或者你可能花上半个钟头阅读他的一篇文章,感到不胜愉快,甚至颇有所获;难道你认为如果他就像与魔鬼签订契约一样,用心血制成手稿,就是更有恩于你?你真的以为如果你的来信者一直恶语诅咒你的纠缠不休,你就会对他更加感激涕零?乐趣比责任对人更有益处,因为如同仁慈一样,由于它们是自然流露的,因此给人双倍的福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广岛札记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 [点击阅读]
归来记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在刑事专家看来,”福尔摩斯先生说,“自从莫里亚蒂教授死了以后,伦敦变成了一座十分乏味的城市。”“我不认为会有很多正派的市民同意你的看法,”我回答说。“对,对,我不应该自私,”他笑着说,一面把他的椅子从餐桌旁挪开,“当然这对社会有好处,除了可怜的专家无事可做以外,谁也没受损失。在那个家伙还活动的时候,你可以在每天的早报上看出大量可能发生的情况。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