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哲理散文(外国卷) - 独身生活的回报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梅·萨 顿前几天,我的一个熟人,一位喜欢交往、讨人喜欢的男士告诉我,在纽约的两个约会之间,他没想到会有一两个小时的独处时间,他便去了惠特尼艺术博物馆,独自一人观赏了那儿的展品,幸福地度过了那“空闲”的时光。对他来说,发现独自一人竟能过得如此愉快不亚于坠入情网般令人震惊。他到底一直害怕什么?我问自己。怕突然独自一人了,会发现自己以前是自寻烦恼,还是怕发现简直找不到自我?但他既然已经尝试过独处,现在就得冒险。他将被发射到自己内心的空间,这空间就如宇航员眼中的外部宇宙空间一样浩瀚、未知,有时甚至是恐怖。他有的每一种感觉都会焕然一新,有时甚至极为奇特。这是因为,每一个会用眼观察事物的人,都会偶尔在瞬间有天才的发现。如果身旁有另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必将受到彼此的影响,而变成了双重的看法。我们急于知道:我的同伴对此是怎么看、怎么想的,我对此又是怎么想的。这样,最初的印象失去了,或者模糊不清了。“与你一起同听的音乐已不只是音乐了。”的确如此。所以,音乐本身只能独自一人欣赏。离群索居是人生兴味所在,独处能使人体会到每一经历的真实性。“独处之人永不孤寂;活跃的思绪独自漫步在寂静的花园里,在凉爽的房舍中。”与人相处会强烈地感到孤寂,因为与人相处,即使有时与相爱之人同处,我们也会饱尝兴趣爱好、性格脾气与心境的不同所带来的痛苦。人类的交往常常要求我们磨去感知的棱角;为了不伤害别人,一旦涉及个人私事,我们就要避而不谈;赤身裸体也不便出席社交场合。而独处时,我们可以完全展现真实的自我,去感受我们切实感受到的东西,那是多大的享受啊!我已独身了二十年。对我来说,独身生活最有意义的方面是它变得越来越有益。如果我清晨醒来,看到太阳从海上冉冉升起(大多数日子我都是这样过的),知道我依然有整整一天,可以不受打扰地写几页书,牵着我的狗出去散散步,下午还可以躺下来长时间地思考(为什么人躺平了思考得更好呢),并且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么我就会感到无比幸福。只有当我感到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或者我暂时感到空虚、需要充实时,我才会感到孤独。有时,当我去外地讲学回到家中,或者当我遇到了不少人,讲了不少话,体验多得都快要从心里溢出来,需要整理的时候,我也会感到孤独。随后,我也会有片刻的时间,觉得房子特大,空荡荡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藏在哪里。也许浇浇花草,再看看一棵棵草、一朵朵花,好像它们就是人一样,或者喂喂两只猫,再不然,做做饭,我便又慢慢地找到了藏匿起来的自我。看着田野尽头泉涌的浪花,凝视片刻,我又感到了那一时刻的来临:世界消退了,自我再一次从深沉的潜意识中显现,使我回想起近来经历的一切,并细细探究,慢慢体会;此时我又能和自己内心潜藏的力量交流了,这些力量由弱变强,获得新生,直至死神把我们分开。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墓中人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春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丛,斑驳地落在大牟田子爵家府评的西式客厅里,大牟田敏清子爵的遗孀瑙璃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她是位鲜花般的美人,陪伴在旁的是已故子爵的好友川村义雄先生。漂亮的子爵府位于九州S市的风景秀丽的小山上,从府邸明亮的大客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S市那美丽的港口。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