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这书能让你戒烟 - 第43章 拯救剩下的吸烟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43章 拯救剩下的吸烟者
  社会风气正在转变,所有的吸烟者都感到迷茫。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吸烟,包括吸烟者自己。数百万吸烟者已经成功戒烟,所有的吸烟者都在考虑戒烟。
  每当一个吸烟者脱离陷阱,剩下的吸烟者就会更加痛苦。他们心里很清楚,用来之不易的金钱购买卷在纸筒里的干烟叶,点燃之后塞在嘴里,把致癌性的焦油和其他剧毒物质吸入肺部,这一切是多么荒唐。如果仍有人执迷不悟,不妨让他们把点燃的香烟塞进耳朵里,问他们这样究竟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这样他们就无法摄入尼古丁,而如果他们不把香烟塞在嘴里,就根本不需要尼古丁。
  吸烟者无法为吸烟行为做出理性的解释,但如果还有别人也这么做,他们就不会感到那么愚蠢。
  吸烟者会为他们的"习惯"而说谎,不仅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他们仍然想保留自尊,就必须对自己进行洗脑,必须为吸烟这种肮脏的"习惯"找寻借口。他们要欺骗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所有的非吸烟者。所以,他们总是在宣扬吸烟的"好处"。
  "我亲身经历了一场奇迹!一切都无比新颖,无比神奇。是你为我打开了奇迹之门,我心中的感激之情简直无法表达!"----黛比·斯
  如果吸烟者使用意志力戒烟法,即使能够成功,他们也会感到痛苦,仿佛戒烟是一种牺牲。别的吸烟者看到他们这样,更会对吸烟的合理性深信不疑。

  成功的戒烟者都知道戒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再也不用花钱毒害自己了。但是他们用不着为戒烟寻找理由,因为戒烟本来就是正确的。他们不会逢人就讲,戒烟的感觉多么神奇,非吸烟者的生活多么幸福。只有别人问起的时候,他们才会描述戒烟的感觉。然而吸烟者根本不会问,因为他们不愿意听到答案。让他们吸烟的原本就是恐惧,他们宁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
  只有在真正需要戒烟的时候,他们才会问。
  帮助那些可怜的吸烟者吧。帮他们消除恐惧,告诉他们非吸烟者的生活多么幸福。告诉他们戒烟之后,他们就不会受到咳嗽和嚏喷的折磨,不会受到烟瘾的奴役,不用承担心理阴影,可以真正享受生活。最好是让他们也读一读这本书。
  不要指责吸烟者,怪他们污染环境,让周围的人恶心。许多戒烟者在这方面的表现特别恶劣,我认为这主要是意志力戒烟法的后遗证。使用意志力戒烟法的人,虽然成功摆脱了烟瘾,却没有完全从洗脑作用中解脱出来,他们内心深处仍然认为戒烟是一种牺牲。他们之所以指责吸烟者,是为了向自己证明戒烟的合理性。指责吸烟者完全没有帮助,只会让他们感觉更加痛苦,从而加深他们的烟瘾。

  尽管社会风气的转变是许多吸烟者选择戒烟的原因,却不会让他们的戒烟过程变得更容易。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现在的吸烟者大都认为,他们是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才决定戒烟的。这样说并不准确。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都是一样的,然而过去却没有那么多人戒烟。事实上,戒烟者越来越多,是因为社会正在逐渐认清吸烟的本质:一种毒瘾,一种肮脏的行为。"吸烟是一种享受"原本就是幻觉,而随着人们的觉醒,这一幻觉正在逐渐消失,让吸烟者彻底失去了寄托。
  地铁系统的例子可以很好地体现吸烟者遭遇的困境。许多地铁系统都全面禁止吸烟,这样吸烟者就只有两种选择:告诉自己"如果地铁里禁止吸烟,我就改乘别的交通工具"(当然,这样想完全没有意义);或者是告诉自己"这样也好,可以帮我减少吸烟的量"。事实却是,他在乘地铁的一个小时里,身心都要遭受烟瘾的折磨。
  原本在这一个小时里,他最多只会吸一两支烟,然而走出地铁站之后,他很可能开始连续吸烟,最终吸了四支,甚至更多。不仅如此,他还会更加相信吸烟是一种享受,导致心理上对吸烟的依赖更加严重。
  像这样强制禁止吸烟导致的负面效应,在孕妇身上最为明显。由于烟草公司的宣传和社会的洗脑,许多女孩子都会在年轻时染上烟瘾。等到她们结婚怀孕,生活压力最大的时候,她们对吸烟的依赖也最强,然而医生和其他人却会要求她们停止吸烟,因为吸烟会对胎儿造成严重伤害。很多孕妇无法抵抗烟瘾,尽管这不是她们自己的错,她们却会内疚一辈子。也有很多孕妇会暂时戒烟,心想"为了孩子,我必须这样做,而且等到产期过后,我肯定也不会想吸烟了"。经历过分娩的痛苦之后,她们会迎来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一切痛苦和恐惧都已经结束,美丽的婴儿已经出生----而因为之前的洗脑效果还在,她们几乎都会马上恢复吸烟。成功生育的快乐让她们意识不到烟味的恶劣。她们并不想再次染上烟瘾:"只要一支烟就好。"太晚了!烟瘾已经卷土重来,这一支烟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就算她们产后不会马上吸烟,也有可能因为产后抑郁的压力,重新掉进烟瘾的陷阱。

  海洛因上瘾者属于罪犯的范畴,他们却能得到社会的同情----"我们该怎么帮助这些可怜人?"对于可怜的吸烟者们,我们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其实,他们自己并不想吸烟,只不过是无法自拔,而且与海洛因上瘾者不同,他们通常需要忍受多年的身心摧残。这样缓慢的自杀过程,远比一下子结束生命更为痛苦。所以,不要羡慕吸烟者,也不要鄙视他们,他们需要你的怜悯。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美的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2
摘要:多年以后我们终于相逢,眼前的你一如梦中,而我仍是你眼中的陌生人。被麻辣烫的电话吵醒时,正在做春梦。梦里我二八年华,还是豆蔻枝头上的一朵鲜花,那个水灵劲,嫩得拧一下,能滴出水来。我站在操场边看他打篮球,篮球打偏了,滴溜溜地飞到我的脚下。他大步跑着向我冲来。白色的球衣,古铜的肤色。头发梢上的汗珠,随着奔跑,一滴滴飞舞到空中,在金色阳光照射下,每一滴都变成了七彩的宝石,我被那光芒炫得气都喘不过来。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婚姻潜规则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婚姻是人们最终的归宿。爱情与婚姻共同构成了人生两大主题。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没有婚姻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与婚姻注定将捆绑在一起。都说爱情是生命的一场意外,这场意外却每天都在上演。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两个人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爱情就在煎熬和考验中演绎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忽然某一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合适的人,婚姻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2005年7月30日星期六阴我30岁。我没房子,住在岳父母家。每天,我睡到上午十点钟起床,煮一大碗面条,狠狠地填饱肚子,然后出门“上班”。白天就不再吃东西了,到了晚上七点,我“下班”回家吃晚饭。一天吃两顿,从不例外。我“上班”就是找一个网吧上网。 [点击阅读]
帝凰神医弃妃
作者:佚名
章节:270 人气:2
摘要:【简介】试问女子的贞洁有多值钱?大婚当天,她在郊外醒来,一件薄纱、一身吻痕,在众人的鄙夷下,一步一个血印踏入皇城……她是无父无母任人欺凌的孤女,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铁血王爷。她满身是伤,狼狈不堪。他遗世独立,风华无双。她卑微伏跪,他傲视天下。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人,却阴差阳错地相遇……一件锦衣,遮她一身污秽,换她一世情深。 [点击阅读]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靠姿色靠青春不如靠能力前言如果说“女人十八一枝花”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二十几岁的女人则是盛开的花,相较于“十八”这只花骨朵来说,更加成熟、有魅力。二十几岁的女人有着年轻的容颜、**的活力、对生活的渴望;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也有着不太成熟的性格、初为**的羞涩,对生活的迷茫……总之,二十几岁的女人拥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同时,这些与众不同时刻决定着自己一生的命运。 [点击阅读]
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感谢我妻子艾琳·考威尔,感谢她的爱和支持,感谢她在编辑方面给我许多出色的建议,感谢她在这25年中与我深入、有益的沟通。感谢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的编辑米歇尔·霍瑞和亚历山德拉·奥西,感谢他们热情而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以及他们对这本书的信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