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智齿 - 第一章 先披露一个真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
  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
  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
  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
  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对于你的这种看法,我只能表示遗憾,这是人类走到现阶段必然的观念。再过1 千年,你还这么说就露怯了,如果你能仗着基因技术活到的话。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渐进的,每年都有新真理出现,每年都有老真理被扔进谬误的垃圾箱。人类盘点自己的脚印时会发现,装真理的箱子越来越小,装谬误的箱子越来越大。终极真理极度夸张说充其量也只有针眼那么小,终极谬误盲人摸象般保守说也比太平洋大。
  我现在要告诉你的,就是一个真理。但你肯定不信,原因很简单:如果你信了,你就不是21世纪的人了。21世纪的人类的智力水平绝对不可能将我下面的话信以为真,就像14世纪的人根本不可能相信因特网一样。倘若当年有大臣向明太祖朱元璋进言废除驿站创建因特网用以联络各方诸侯,朱太祖以欺君之罪将该大臣推出斩首是最慈善的举动,弄不好会满门抄斩灭九族。据我估计,我告诉你的这个真理,最早也得在27世纪中叶才会有人发现,最先发现的前100人肯定会鱼贯而入被送进疯人院。从第一个发现这个真理的人被送进疯人院到人类将此真理从谬误彻底平反为真理,最少得占用人类200年时间,这还是以700年后的人类智商指数为依据进行评估的。700 年后的人类智商平均指数比现在要高1 倍左右。

  下边是我要告诉你的真理。
  很长时间以来,人类在思索这样的问题:人类中的天才的数量和人类的总数相比为什么如此凤毛麟角?20世纪末,喜欢秋后算账的人类遴选千年人物,扒拉来扒拉去只有莎士比亚和爱因斯坦两人入选。咱们且不说1000年结束时人类的数量,咱们打个九折,从1900年起算,1900年终结时活着的人类是10亿人,到了2000年末,健在的人类数目是60亿人。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即使按九折方式计算,1000年到2000年之间也有50亿人在这个星球上活过,前90 0年的一概不算,后100 年间死了的也不算。50亿比2 ,悬殊巨大。
  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是天才有的人是非天才?天才和非天才的根本区别在哪儿?
  不计其数的科学家把天才的大脑和非天才的大脑掰碎了研究,力图找出其中的差异,从而实现人类的梦想:人工培育众多天才,造福人类。
  无功而返和止步不前是我对这些科学家的客观评价。他们找错了方向。天才和非天才的区别不在大脑。人和人的大脑几乎没有差异,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和某智障者的大脑不做记号打乱了放在一起,任凭拥有如山的文凭的科学家也不可能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准确挑选出来。
  既然天才和非天才的大脑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天才和非天才的区别在哪里呢?

  换句话说,究竟是什么使莎士比亚和爱因斯坦从至少50亿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垂千古甚至流芳万古的天才呢?是勤奋吗?NO. 在生活中,我见过许多比莎士比亚和爱因斯坦勤奋1 万倍的人,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成为天才。事实上,上述两位“千年人物”以人类的标准衡量,并不勤奋,前者将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沾花惹草,后者读书时曾有过不及格的不良记录。
  既然不是大脑也不是勤奋,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人类中的极极少数人成为天才呢?你就要提前至少700 年知道谜底了,但你百分之百不信。还是刚才那句话,你如果信以为真,你就不是21世纪的人了,你就成为你自己的重孙子的重孙子的2 次方了。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们嘴里的智齿。
  不出我所料,你不信,你也不可能相信。
  智齿分为数学智齿、哲学智齿、文学智齿、物理智齿、化学智齿、音乐智齿、美术智齿、政治智齿、商业智齿、体育智齿等等。很少出现全能智齿,据我所知,人类成员中只有一个叫达芬奇的人有幸长了全能智齿。是上帝安排人类管我们叫智齿的,一个“智”字,其作用昭然若揭。除了我们智齿外,人身上还有第二个被上帝命名为“智”的器官吗?智脑?智心?智肺?
  智嘴?智眼?智耳?笑死你。除智齿外,人身上唯一和智挨边的,是痣,遗憾的是在人类第一大语言汉语里这两个字同音不同义,天壤之别。在人类第二语言英语里不但不同义甚至连音也不同。
  你照完镜子回来了。你说:我有智齿,我怎么不是天才?

  有智齿的人不一定是天才,但天才都有智齿。比如孔子,比如莎士比亚,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概率是百分之百。不信你考察。这是这个星球上最经得起考察的真理。为什么有的天才天才到一半时突然陨落还俗了?他的智齿脱落或被拔除了。
  现在,你迫不及待想知道的是:为什么同样长有智齿,只有极少数人成为天才而绝大多数人却平平孤德滴尬?答案如下:智齿本身无法发挥作用,它必须通过人的大脑发挥作用。人身上,只有大脑具有驾驭人的全身的指挥系统,智齿没有这样的指挥系统。智齿只能通过指挥大脑达到间接指挥人的目的,这有点儿像垂帘听政。事情的关键在于,智齿和大脑之间是否有一条通道,得以确保智齿通过这条黄金之路向大脑传达它的指令。天才人物的智齿和大脑之间都有黄金通道。
  遗憾的是,拥有这条黄金通道的人太少了,其比例基本上是1 亿比1.我觉得我把问题都说清楚了:没有智齿的人不可能成为天才。有智齿没有黄金通道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天才。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由于他们在拥有智齿的同时,还拥有连接智齿和大脑的黄金通道。
  梁功辰有智齿,就是我。他同时拥有黄金通道。顺便提一句,我是一颗文学智齿。
  人类世界中最残酷的事,不是战争,不是天灾,而是在有生之年人为拔除拥有黄金通道的智齿。
  梁功辰的故事要开始了。不管你是为他捏一把汗还是以掷祸,我都不多嘴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