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直捣蜂窝的女孩 - 第三部 磁盘损毁 第二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六月六日星期一
  爱莉卡在星期一早上六点醒来,才睡了不到一小时,却觉得精神异常饱满,应该是某种身体反应吧。几个月来,她第一次穿上慢跑装,以剧烈而快速的冲刺奔向汽船码头。但跑了大约百来米,脚跟便疼得受不了,只得放慢速度,较轻松地慢跑。每跑一步便享受着脚上的刺痛感。
  她仿佛重生了。就好像死神来到她门前,却在最后一刻改变心意,继续往前到下一户去。她至今仍不敢相信自己有多幸运,弗德列森已经拿到照片四天,竟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他做了扫描就表示有所计划,只是尚未付诸行动罢了。
  她决定今年要送苏珊一个非常昂贵的圣诞礼物。她会想个很特别的东西。
  她没吵醒丈夫,七点半便开车到诺杜尔上班。她把车停进车库,搭电梯上编辑室,进入玻璃笼内坐定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请维修部派人过来。
  “弗德列森离职了,不会再回来。”她说:“请派人拿箱子过来收拾他的个人物品,今天早上送到他家去。”
  她往编辑台望去,霍姆刚刚进来,正好与她四目交会,便点了点头致意。
  她也点了一下。
  霍姆是个故意找碴的混蛋,但经过几个星期前的口角之后,他已经不再惹麻烦。如果他继续保持同样的正面态度,或许能保住新闻主编的位子。或许。
  她应该可以扭转局势,她觉得。
  八点四十五分,她看见博舍走出电梯后随即消失在通往楼上办公室的内部楼梯间。今天一定要跟他谈。
  她倒了咖啡,写了一会儿上午的备忘录。看来今天版面有点冷清,唯一有趣的是一则通讯社报道,大意是莎兰德已在前一天被移送斯德哥尔摩看守所。她许可后转寄给霍姆。
  八点五十九分,博舍来电。
  “爱莉卡,现在马上到我办公室来。”说完就挂断了。
  爱莉卡看见他坐在办公桌前,脸色惨白。他站起来,拿起一迭厚厚的纸往桌上摔。
  “这是什么玩意?”他吼道。
  爱莉卡的心往下一沉。她只瞄了一眼封面,就知道博舍今天早上收到什么样的邮件。
  弗德列森没能来得及对她的照片动手脚,却寄出了柯特兹的文章与对博舍作的调查。
  她强自镇定地坐到他对面。
  “那是一个叫亨利·柯特兹的记者写的文章。《千禧年》原本打算在上星期刊登。”
  博舍露出绝望的神情。
  “你竟敢这么对我?我把你带进《瑞典摩根邮报》,而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我的黑幕。你是哪种媒体婊子?”
  爱莉卡眯起眼睛,脸上罩了一层霜。她受够了“婊子”这个字眼。
  “你真以为会有人在乎吗?你以为用这一文不值的东西就能扳倒我?你又为什么要匿名寄来给我?”
  “事情不是这样的,博舍。”
  “那就告诉我是怎么样。”
  “匿名寄那篇文章给你的人是弗德列森,他昨天已经被解雇了。”
  “你在胡说些什么?”
  “说来话长。总之我拿到这篇稿子已经两个多星期,一直在想该如何向你提起。”
  “这是你在背后策划的?”
  “不,不是我。完全是柯特兹个人作的调查、写的文章。我毫不知情。”
  “你以为我会相信?”
  “《千禧年》的老同事们一发现报道涉及你,布隆维斯特就先压了下来。他打电话来又给我一份副本,纯粹是考虑到我的立场。后来文章从我这儿被偷,结果送到你这儿来了。《千禧年》希望在他们出刊之前,让我有机会找你谈谈。他们打算刊在八月号。”
  “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比你更厚颜无耻的媒体婊子,实在叫人难以置信。”
  “既然你看过报道,应该也考虑过背后所作的调查。柯特兹的铁证如山,这你也知道。”
  “这又是什么意思?”
  “如果《千禧年》刊出报道时你还在这里,那会伤害到报社。我自己担心得要命,一直想找个解决方法……但找不到。”
  “什么意思?”
  “你必须走。”
  “笑话,我没有做任何非法的事。”
  “博舍,你难道不明白此事被揭发的后果?我不希望非要召开董事会不可,这样太尴尬了。”
  “你什么都不必召开,你在《瑞典摩根邮报》玩完了。”
  “错了,只有董事会能开除我。也许你可以召开一个临时董事会,我建议最好是今天下午。”
  博舍绕过桌子,把脸贴近爱莉卡,她甚至能感觉到他的气息。
  “爱莉卡,你只有一个存活的机会。你得去找你在《千禧年》那些该死的同事,叫他们抽掉这篇报道。如果你处理得好,我也许能忘记你先前做过的事。”
  爱莉卡叹了口气。
  “博舍,你不明白这件事有多严重。《千禧年》要刊什么,我一点影响力也没有。不管我怎么说,这篇文章都刊定了。我唯一在乎的是《瑞典摩根邮报》会遭受什么影响,所以你非辞职不可。”
  博舍双手按住椅背。
  “爱莉卡,如果你的《千禧年》伙伴们知道这篇胡说八道的东西一泄漏出去,你就得马上卷铺盖走路,他们可能会改变心意。”
  他挺起腰杆。
  “我今天要到北雪平开会。”他愤怒又傲慢地看着她说道:“就是斯维亚建筑。”
  “明白了。”
  “等我明天回来,你要来向我报告事情已经解决。懂了吗?”

  他穿上外套,爱莉卡则半眯起眼睛看着他。
  “到时候或许你还能待下来,现在滚出我的办公室。”
  她回到玻璃笼,静坐了二十分钟,然后拿起电话请霍姆进办公室一趟。这回他不到一分钟就来了。
  “坐。”
  霍姆扬起一边眉毛,坐了下来。
  “这次我又做错什么了?”他语带讽刺地问。
  “霍姆,今天是我在报社最后一天,我从现在这一刻起辞职。午餐时间,我会找副董事长、也会尽力找到各个董事来开会。”
  他掩不住满脸震惊地瞪着她。
  “我会建议由你担任总编辑。”
  “什么?”
  “你可以吗?”
  霍姆往椅背一靠,看着她。
  “我从来就不想当总编辑。”他说。
  “我知道,但以你的强悍足以胜任。而且你为了刊载一篇好的报道,会排除万难。要是你能有多一点常识就好了。”
  “发生了什么事?”
  “我和你的作风不同,我们老是为了报道的角度争论不休,从来没有共识。”
  “没错。”他说:“永远也不会有。不过也可能是我的作风古板。”
  “我不知道用古板来形容恰不恰当,你是个非常优秀的报人,偏偏行为举止像个混蛋,根本不必要这样。不过我们最不合的一点,就是你说新闻编辑进行新闻评估时,绝不能受私人因素影响。”
  爱莉卡忽然对霍姆狡黠一笑,随后打开手提袋,拿出博舍那篇报道的原稿。
  “我们就来测试你评估新闻的能力吧。我这里有一篇《千禧年》记者写的报道。早上我在想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今天的头条。”她将活页夹丢到霍姆的腿上。“你是新闻主编,我很想听听你的评估是否和我一样。”
  霍姆打开活页夹读了起来。光是开头便已经让他睁大双眼,他直起身子凝视着爱莉卡,随即又垂下眼睛将整篇文章看完。最后他又研究了参考资料十分钟,才缓缓将活页夹放到一旁。
  “这将会引起天大的骚动。”
  “我知道,所以我才要离开。《千禧年》原本打算在六月号刊登,但被布隆维斯特压下了。他把文章拿给我,要我在他们刊登前找博舍谈一谈。”
  “结果呢?”
  “博舍命令我把消息压下来。”
  “原来如此。所以你为了泄恨,才打算刊在我们报上?”
  “不是为了泄恨,不是。我们别无他法。如果《瑞典摩根邮报》做了报道,就有机会在这场混战中全身而退。博舍除了离开别无选择,但这也代表我不能继续留下来。”
  霍姆沉默了两分钟。
  “该死,爱莉卡……没想到你这么强硬。我从没想到自己会说这种话,不过如果你的皮这么厚,我真的很遗憾你不能留下。”
  “你可以阻止刊登,但如果你和我都OK……你想你会刊吗?”
  “当然要刊了,反正消息迟早会曝光。”
  “对极了。”
  霍姆起身后,有点迟疑地站在桌旁。
  “去工作吧。”爱莉卡说。
  霍姆离开后,她等了五分钟才拿起电话拨给玛琳。
  “你好,玛琳,柯特兹在吗?”
  “在,在他座位上。”
  “你能不能把他叫进你的办公室,然后打开扩音器?我们得开个会。”
  柯特兹不到十五秒就到了。
  “怎么了?”
  “柯特兹,我今天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
  “是吗?”
  “我把你关于维塔瓦拉的报道拿给我们报社的新闻主编了。”
  “什么?”
  “我要让新闻明天上报,撰稿人是你,当然也会付钱给你。事实上,价码由你来开。”
  “爱莉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简述了过去几个星期发生的事,以及自己如何差点毁在弗德列森手上。
  “我的老天!”柯特兹惊呼。
  “我知道这是你的报道,柯特兹。但我也没有其他办法。你能同意吗?”
  柯特兹缄默了好一会儿。
  “谢谢你来问我。”他说:“用我的名字刊登报道没关系,我是说如果玛琳不介意的话。”
  “我无所谓。”玛琳说。
  “谢谢你们了。”爱莉卡说:“麻烦你们告诉麦可好吗?我想他应该还没来。”
  “我会跟麦可谈。”玛琳说:“不过爱莉卡,这是不是表示你从今天起失业了?”
  爱莉卡笑着说:“今年剩下的时间我打算好好休个假。相信我,在《瑞典摩根邮报》待几个星期就够了。”
  “我觉得你还不能想放假的事。”玛琳说。
  “为什么?”
  “你今天下午能不能过来一趟?”
  “做什么?”
  “我需要人帮忙。如果你想再回来当总编辑,可以从明天早上开始。”
  “玛琳,总编辑是你,没有其他可能性。”
  “那么你就来当编辑秘书。”玛琳笑着回答。
  “你是说真的?”
  “爱莉卡啊,我实在想死你了。我之所以来这里上班就是为了有机会和你共事,结果你却跑到其他地方去了。”
  爱莉卡安静了一分钟。她没想到还能重回《千禧年》。
  “你们真的欢迎我吗?”她犹豫地问。
  “你说呢?我想我们可以先来个盛大庆祝会,由我亲自筹备。而且你回来得正是时候,我们刚好要出版……你知道的。”
  爱莉卡看看桌上的时钟,十点五十五分,短短几小时内,她的整个世界颠覆了。她突然领悟到自己有多渴望再次爬上《千禧年》办公室的阶梯。

  “接下来几小时,我这里还有事要处理。我四点左右过去好吗?”
  苏珊直视着阿曼斯基,一五一十说出前一晚发生的事。唯一只隐瞒一点,就是她直觉弗德列森家的电脑遭入侵可能和莎兰德有关。她保守这个秘密有两个原因。第一,她觉得太匪夷所思。第二,她知道阿曼斯基已经和布隆维斯特一头栽进莎兰德事件当中。
  阿曼斯基专注地听着。苏珊说完后,他才说:“贝克曼一小时前打过电话。”
  “哦?”
  “他和爱莉卡过几天会来签约。他说要谢谢我们米尔顿为他们所做的,尤其更要感谢你。”
  “明白,能让客户满意真好。”
  “他还想订一个家用保险箱。我们会在周末以前去安装,并完成整个警报系统。”
  “那很好。”
  “他说要我们把你这个周末的费用账单寄过去,那账单的金额会很可观。”阿曼斯基叹气道:“苏珊,弗德列森可以到警局去指控你一堆罪名,这你知道吧?”
  她点头不语。
  “没错,他自己到头来也会三两下就入狱,但他也许觉得值得。”
  “我很怀疑他有胆子去报警。”
  “也许你想得没错,但你的作为已经远远超出我的指示。”
  “我知道。”
  “那么你觉得我应该有什么反应?”
  “这得由你决定。”
  “那你觉得我会有什么反应?”
  “我怎么想不重要。你还是可以开除我。”
  “很难,我可承担不起失去你这么优秀的专业人员。”
  “谢谢。”
  “不过你要是再犯一次,我会非常生气。”
  苏珊点点头。
  “你怎么处理那个硬盘?”
  “毁掉了,今天早上用老虎钳把它夹碎了。”
  “那么就把这一切都忘了吧。”
  爱莉卡利用上午剩余的时间打电话给《瑞典摩根邮报》的董事们。副董事长人在瓦克斯霍姆附近的避暑度假屋,她好不容易说服他尽快开车进市区。午餐时间,只有少数几人凑合着开董事会,爱莉卡一开始便解释自己如何取得柯特兹的活页夹,以及已经产生的后果。
  她说完后,一如她所预期的,有人提议找找其他的解决方案。爱莉卡告诉他们《瑞典摩根邮报》将在翌日刊载这篇报道,也告诉他们说这是她最后一天上班,而且她心意已决。
  她请董事们批准两项决定,并载入会议记录。一是要求博舍即刻让出董事长之位,一是指定霍姆担任总编辑。接着她告退出来,让董事们自行商讨。
  两点时,她到人事部请他们拟出一份合约,然后去找文化版主编史特兰伦德与记者伊娃。
  “据我观察,你认为伊娃是个很有能力的记者。”
  “的确。”史特兰伦德说。
  “过去两年申请预算时,你都要求至少要增加两名员工。”
  “是的。”
  “伊娃,因为你日前收到那种邮件,如果我雇用你当全职,可能会有难听的谣言。不过你还有兴趣吗?”
  “当然有。”
  “那么我在报社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跟你签这份聘用合约。”
  “最后一件事?”
  “这事说来话长。我今天要离职了,能不能拜托你们两个先暂时保密一个小时左右?”
  “这是……”
  “很快就会有备忘录出来。”
  爱莉卡在合约上签名后,推给了桌子对面的伊娃。
  “祝你好运。”她微笑着说。
  “星期六和埃克斯壮开会的人当中年纪较大那个叫乔治·纽斯壮,是一名警司。”费格劳拉说着将茉迪用手机偷拍下的照片放到艾柯林特桌上。
  “警司。”艾柯林特喃喃说道。
  “史蒂芬昨晚确认了他的身份。他去了火炮路的公寓。”
  “对他了解多少?”
  “他是正规警察出身,一九八三年开始为国安局效力。一九九六年开始担任调查员,有他自己的专责领域,除了内部管控还要查核国安局已经完成的案子。”
  “好。”
  “从星期六早上起,共有六个值得注意的人进去过。除了乔纳斯和纽斯壮之外,里面肯定还有克林顿。今天早上他搭救护车去洗肾了。”
  “另外三个是谁?”
  “一个名叫奥多·哈尔贝,八十年代待过国安局,目前则属于国防参谋单位,在替海军与陆军情报局做事。”
  “了解。怎么好像不令人惊讶呢?”
  费格劳拉又放下一张照片。“这个人身份还没确认。他去找哈尔贝吃午餐,今晚等他回家的时候,看能不能拍一张清楚点的照片。不过最有趣的是这个人。”她又往桌上放了一张照片。
  “我认得他。”艾柯林特说。
  “他叫瓦登榭。”
  “没错。大约十五年前,他在反恐特遣队,是坐办公桌的。他曾经是我们‘公司’大老板的人选之一。我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
  “他在一九九一年退休了。猜猜看,大约一小时前他在和谁吃午饭?”
  她放下最后一张照片。
  “秘书长申克和预算主任古斯塔夫·阿特波姆。我想二十四小时盯着这些人,我要确实知道他们见过谁。”
  “这样不实际。”艾柯林特说:“我能派用的人只有四个。”
  艾柯林特边沉思边捏下唇。然后抬起头看着费格劳拉。
  “我们需要更多人手。”他说:“你可不可以偷偷联络包皮柏蓝斯基,请他今天跟我一起吃晚饭?七点左右,如何?”

  艾柯林特接着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已经背下的号码。
  “你好,阿曼斯基,我是艾柯林特。承蒙你那晚盛情款待,能不能让我回请一顿?不,我非请不可。就约七点好吗?”
  莎兰德在克鲁努贝里看守所一间二乘四米大小的囚室中过夜。囚室设备十分简单,但门上锁之后没几分钟她就睡着了。星期一一早醒来,她乖乖地依索格恩斯卡医院理疗师的嘱咐做伸展运动。接着送来了早餐,然后她就坐在床铺上发呆。
  九点半,她被带到走廊尽头的审讯室。警卫是个短小、秃头的老男人,圆圆的脸上戴着一副玳瑁框眼镜,态度开朗有礼。
  安妮卡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她则对法斯特视而不见。这是她第一次与埃克斯壮检察官见面,但接下来的半小时她只是坐在椅子上,定定地瞪着埃克斯壮头部正上方墙面的某一点,一言不发、动也不动。
  到了十点,埃克斯壮中断这毫无结果的审讯,对于她丝毫没有反应感到很气恼。观察了这个瘦弱得有如布偶的年轻女子之后,他头一次有不确定感。她怎么可能在史塔勒荷曼殴打蓝汀和尼米南这两个恶棍?即使他握有可靠的证据,法官真的会相信吗?
  莎兰德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后,花了一小时在脑子里默解方程式,焦点放在球面天文学领域,她两年前看过一本相关书籍。
  两点半,她又被带回审讯室,这回警卫是个年轻女子。莎兰德坐在审讯室中的空椅子上,思考一个特别复杂的方程式。
  十分钟后门开了。
  “你好啊,莉丝。”口气很和善。是泰勒波利安。
  他对她微笑,她却全身血液凝结,原本在空气中建构的方程式元素一个个跌落在地,她甚至听到数字和数学符号蹦跳擦撞的声音,仿佛是有形的实物。
  泰勒波利安站着看了她一会儿,才与她隔桌面对面坐下。她仍继续盯着墙上那一点。
  片刻过后,他们俩四目交接。
  “真遗憾你落到如此下场。”泰勒波利安说:“我会尽全力帮助你,希望我们能建立某种互信关系。”
  莎兰德从头到脚地看他。乱七八糟的头发、胡子、门牙中间的细缝、薄薄的嘴唇、全新的褐色夹克、领口敞开的衬衫。她聆听着他那圆滑又和善得可怕的声音。
  “我也希望这次能比上次帮上更多忙。”
  他往桌上放了一本小笔记本和笔。莎兰德垂下眼睛看着那支笔,尖尖的银色笔管。
  风险评估。
  她克制住伸手夺笔的冲动。
  她的视线移到他左手的小指上,看见一个不明显的白色痕迹,那是她十五年前的齿痕,当时她死命地咬住他,差点把他的手指咬断,靠着三名警卫合力才扳开她的嘴。
  那时候我还是个尚未进入青春期、吓坏的小女孩,现在我长大了,随时可以杀了你。
  她再次将目光定在墙上那一点,收拾起散落一地的数字与符号开始重组方程式。
  泰勒波利安面无表情地打量着莎兰德。他能成为国际知名心理医生并非浪得虚名,而是确实有看穿情绪与心情的才能。他可以感觉到有个冷冷的阴影通过室内,照他的解读,这是病人尽管外表沉着内心却感到恐惧与羞耻的迹象。他认为自己的出现对她产生了影响,见她态度多年未变也很高兴。她上法院是自找死路。
  爱莉卡在《瑞典摩根邮报》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写一份备忘录给所有员工。一开始,她情绪很激动,写了满满两页解释自己辞职的原因,其中包皮括对一些同事的观感,但后来还是全部删除,以较平静的口气从头写过。
  她没有提到弗德列森。若是提到他,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转移到他身上,性骚扰事件必定会造成轰动,而她离职的真正原因也会被掩盖。
  她说了两个原因。主要的一个是她提议主管与股东应该降低薪水与分红,却遭到管理层强力阻挠。也就是说她才刚到报社上任就必须忍痛裁员,这不仅违反了她当初接下工作时公司给予她的承诺,也使得她为了壮大报社而打算作长期改变的强心全部付诸流水。
  她提出的第二个理由是揭发博舍一事。她说他命令她掩盖这则报道,这完全与她心目中的工作大相径庭,因此她除了辞去总编辑一职别无他法。她最后说《瑞典摩根邮报》的危险处境不是出于人事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她重读了一次备忘录,订正打字错误后,寄给报社内所有职员,同时寄了副本给《新闻报》以及商业杂志《报人》。之后她收起笔记本电脑,走到霍姆的座位旁。
  “再见了。”她说。
  “再见,爱莉卡。和你工作真痛苦。”
  他们交换了一个微笑。
  “最后一件事。”她说。
  “说吧。”
  “约翰奈斯一直在替我跑一条新闻。”
  “对,而且谁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
  “给他一点后盾。他已经查到不少东西,我会和他保持联络,让他做完这个工作吧。我保证结果会让你很满意。”
  他似乎有点警觉。但后来还是点了头。
  他们没有握手。她把卡片锁放在他桌上,便搭电梯下车库。四点刚过不久,她的宝马车已经停在《千禧年》办公室附近。
或许您还会喜欢: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