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罗文不是一个人去战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首先,我挺喜欢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的这个精装版本。个人感觉,从中文的语境来考量,A MESSAGE TO GARCIA译作“把信送给加西亚”比“致加西亚的信”更能强调出事件过程的波折辛苦。去掉罗列着广告词的腰封,翻开标有黄金版徽章的绿色*封套,是大红的、烫金中英文书名的硬质封面,非常励志的设计,像红宝书。
  很多人说这是一本“洗脑书”——精神鸦片、自欺欺人、精神奴役……等等。自然,当下是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但就像这本书的中文版序中所言:“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主动性*、敬业、忠诚决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互惠的交换: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当你人云亦云附和说“洗脑”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被洗脑”,如果时光倒流,在十几二十几岁的年纪读这本书,我想我说不定也会拿无知当个性*,如今心态不同,会更多地理解到书中所表述、所赞扬的——踏实、信仰、行动。
  我觉得阅读本书应当从第六十五页开始,这篇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执行人安德鲁·罗文讲述的送信经历——前言那些“日俄战争期间前线上的俄罗斯士兵每人一册”、“日本天皇下令所有日本zheng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均须人手一册”之类的噱头就不必花费心神去研究信息来源真伪了——让我们来关注事件和人物的本身。
  麦金莱总统需要一个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瓦格纳上校推荐的人选是罗文,总统立刻决定就派他去。罗文在接到命令后坐船从纽约去往牙买加,古巴联络处的人在牙买加安排罗文继续出发,在途中某一站罗文遇到了被指派来做他向导的格瓦西奥,随后他们乘一艘小船前往古巴,然后穿越丛林,攀登峭壁,里奥将军带了二百人骑兵前来接应,终于到达加西亚将军所在的驻地。返程同样艰难,罗文在3名军官的陪同下,再次穿越古巴,乘船返回目的地,向上级迅速作出汇报。
  然后来看第三页阿尔伯特·哈伯德关于这个事件的解读(你可以将之与附录第八十九页的英文版对照查看,以实现本书利用的最大化——不但让你进行为人处事的思考,还可以提升英文阅读能力哈),他的重点在于赞扬罗文的主动性*和执行力。文中哈伯德先生有一处强调这样写到: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事实上,从当事人罗文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的是,总统只是通过瓦格纳上校对罗文口头传达了他的命令,而罗文之所以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是因为瓦格纳上校已经告诉了他前行的大致路线,也就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哈伯德先生先生的角度明显是俯视的,即基于雇主对雇员“无条件执行”的要求,他这样演绎,完全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主题:“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要塑就一种精神:忠于上级的托付,迅速采取行动,全力以赴完成任务。”虽然对他的论据不以为然,我还是部分赞同哈伯德先生的这个论点,前提是上级的指令是靠谱的,而非无厘头。
  让我们从哈伯德先生的评论中抽离,回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个事件本身。没有瓦格纳上校对下属罗文素质能力的了解和信任,没有决策人总统先生的果断和明确指令,没有格瓦西奥等助手的团结协作,以罗文个体的一己之力,再怎么忠诚机智、坚韧不拔,绝对难以成就个人利益、团队利益和国家利益共赢的圆满结局。一部机器的有效运转的前提是每个零部件都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罗文,需要瓦格纳、需要麦金莱,也需要格瓦西奥。
  不管你处于机器的哪个部位,我们都应当从罗文精神出发来审视自己,尝试思考和沉淀:
  ——你愿意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不可复制的每一天?
  ————————牛x的分割线————————
  单位发的书,要求写读后感。我是这样写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盖特露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倘若从外表来看我的生活,我似乎并不特别幸福。然而我尽管犯过许多错误,却也谈不上特别不幸。说到底,追究何谓幸福,何谓不幸,实在是愚蠢透顶,因为我常常感到,我对自己生活中不幸日子的眷恋远远超过了那些快活的日子。也许一个人命中注定必须自觉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必须备尝甜酸苦辣,必须克服潜藏于外在之内的内在的、真正的、非偶然性的命运,这么说来我的生活实在是既不穷也不坏。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神秘的第三者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凌晨时分,帕克-派恩先生乘坐由巴塞罗那开往马霍卡岛的汽轮在帕尔马下了船。他立刻感到了失望,旅馆全满了!供他选择的最佳住处是一间衣橱似的不透风的楼房,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从房间向下看,是旅馆的内院。帕克-派恩先生并不打算住在那里。旅馆老板对他的失望显得漠然。“你想怎么着?”他耸了耸肩,说道。如今,帕尔马名声在外,游人如织。英国人,美国人,人人都在冬天来到马霍卡。整个岛屿拥挤不堪。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