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读后感——误读的背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算不上经典,但创造了一个销量神话,堪称图书营销策划的成功案例。它讲述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要求中尉罗文把一封信交给加西亚将军,罗文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任务。后来一个名叫埃尔伯特·哈伯德的作家(书商)将这个故事写了出来,意外成就了这篇史上最值钱的短文,同时罗文也被塑造成为企业优秀员工的典范。但实际上,这个神话的产生实际上源于一个个“误读”,以下试举四例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误读一:罗文没有问加西亚在哪里就完成了任务
  书中作者哈伯德开篇就强调: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加西亚在哪里?却最终把信送到了加西亚手中,这也成为这本书宣扬的重心以及后来被“老板们”封为知音的重点。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书中附录的罗文自述:《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实际上罗文在见到总统之前,首先见到的是瓦格纳上校,瓦格纳已经事先提示罗文要坐去往牙买加的船,更为关键的一个被哈伯德有意忽略的地方是,实际上总统明确地对罗文说了加西亚进军可能在古巴东部的一个地方。知道了这一点,再加上后来一连串的周密安排,即使不是罗文,依然可以把信送到加西亚手中。
  误读二:罗文仅靠自己个人力量就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根据书中罗文的自述,事实上罗文的行程早已被精心安排妥当,并有一个团队的力量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全力协助罗文。我们可以看一下整个过程,罗文在接收总统的命令后,瓦格纳上校安排军需官哈姆菲克斯把他安排到金斯顿上岸,然后乘坐阿迪伦达克号轮船前往牙买加,之后被安排乘坐马车见到了向导瓦西奥,在瓦西奥的护送下,又见到了瑞奥将军派来的卡斯特罗上校,之后瑞奥将军又派两百人的骑兵部队护送罗文,于是最终见到了加西亚将军并把总统的信带给了他。这一切的周密安排、无间配合,难道仅仅是个人的力量吗?
  误读三:罗文可以成为效仿学习的对象
  首先,故事的背景是美西战争,是在美国急迫地需要了解西班牙军队的情况,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如果不是战争环境,绝也不轮到让一个年轻中尉完成这样一个重大任务。其次,罗文是一个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商业组织不同于军队,不可能奢求员工绝对地服从,企业的民主化管理已不容否定。另外,这本书实际上其实是一本很“美国”的书,宣传的是一种硬汉精神,歌颂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这在国内,特别是企业中是不现实的。
  误读四:这本书的销量很高,受到了普遍欢迎
  实际上,哈伯德的文章只有三千字,要在国内根本不能算作一本书。它的畅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购买”。先是纽约中心铁路局,后来“俄国铁道大臣希拉科夫亲王在读了丹尼尔重印的文章后,又让人将它翻译成俄文,并且将《致加西亚的信》分发给他的所有铁路员工,让他们人手一册。”“接着,俄国军队也引进了这篇文章:每一个被派往日本前线的俄国士兵都拿到了一本《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在俄国俘虏的物品中发现了这篇文章,随后将它翻译成日文。根据天皇的指令,每一位日本zheng府人员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书中又提到美国总统布什也读过这篇文章。连日本天皇和美国总统这样的人物都对它如此重视,这说明了什么呢?究其原因其实与《圣经》、《毛选》得以成为最大销量图书类似。
  国内很多企业老板总是认为是企业养活了员工,员工应该感恩戴德,誓死效忠,但事实上应该是员工养活了企业,员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很多老板都喜欢拿马云说事,但奇怪的是马所倡导的“员工第一、客户第二、企业第三”却没有几个企业愿意倡导并践行。国内公司在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共同推崇《致加西亚的信》,究其原因,奥秘就在于这本书宣扬了“员工要学会服从上级,始终忠诚于公司,主动克服任何困难,直至完成任务。”这实际上也正是《致加西亚的信》得以流行并被刻意误读的背后原因。
或许您还会喜欢:
日常生活的冒险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1读者可曾想象过接到这样来信时的辛酸味?信上说,你的某一尽管时有龃龉,但长期来常挂心间交谊甚笃的好友,不意在某个远如火星上的共和国的哪个陌生处所,原因不明,轻生自尽了。在弱小的兽类世界,想来也有像遇到较强兽类,将其坚实头颅,如同软蜜饯似地一下咬碎一类的残酷体验,但在人类世界,以我目前的想法,即此便是辛酸不过的体验了。 [点击阅读]
日瓦戈医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精彩对白Gen.YevgrafZhivago:Tonya,canyouplaythebalalaika?日瓦戈将军:冬妮娅,你会弹三弦琴吗?Engineer:Cansheplay?She'sanartist!工程师:她会弹吗?她是个艺术家!Komarovski:Igivehertoyou,YuriAndreavich.Weddingpresent.科马罗夫斯基:我把她给你,尤里,结婚礼物。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反军军官举起他的电子双筒望远镜,把焦距调准对着那些在雪中坚定地前进着的东西,看上去象一些来自过去的生物……但它们是战争机器,每一个都大踏步地走着,象四条腿的巨大的有蹄动物——帝国全地形装甲运输器!军官急忙抓起他的互通讯器。“流氓领机——回话!点零三!”“回波站五——七,我们正在路上。”就在卢克天行者回答时,一个爆炸把雪和冰溅散在军官和他惊恐的手下周围。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对反军联盟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时期……冻结在硝酸甘油中的汉-索洛,被送到了可恶的歹徒加巴手中。决心救他出来,卢克天行者、莱亚公主以及兰度-卡内森向加巴在塔托勒的堡垒发起了一次冒险的进攻。现在,在这部《星球大战》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章里,反军指挥官把所有反军战斗舰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达斯-维达。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塔土尼星球。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恒星闪烁,炫目的白色光芒照耀着这颗行星上广袤的荒原。因此生成的热气从平坦的“沙质地表蒸腾上升,在巨大的断崖和高耸苍凉的山巅之间形成了一片晶莹的氤氲。这是这颗行星上惟一典型的地貌特征。大块大块风化的巨岩如哨兵般屹立,在潮湿的雾霭中俯视着一切。当飞车赛手呼啸而过,引擎发出狂野的嘶吼,炽热的光和空气似乎都在颤动,群山也为之颤栗不止。 [点击阅读]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