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质数的孤独 - 质数的孤独书评——天涯相伴的孤独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质数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是所有数字中最迷惑人心的,也是最孤独的,因为它尽管有同伴,却没有规律能指出它的同伴在那里,而它的同伴除了同样是孤独的外,和它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质数的孤独是无限的,如果到达世界的尽头就能尽情呼喊爱情,它永远没有机会,因为质数的世界没有尽头。这种等级的孤独,谁能用文学表达出来?我不相信26岁的物理学专家能在他的处女作中做到,但事实是,他做到了,《质数的孤独》真的太孤独了。
  有人说,上帝造人是造一双的。也许真是这样,所以有了“孪生质数”。他们有个看得到、但无法依偎取暖的同伴。孪生质数是两个紧紧跟随的质数,就像3和5、11和13,被一个完满的偶数给隔开。他们咫尺天涯,却又天涯相伴。他们一同陷在孤独的深渊,却又无法互相救赎。但有时候,知道有个人了解自己的苦,也就足够了。《质数的孤独》讲述的就是一对孪生质数的故事,在天地间,他们发现了彼此,无言的孤独让他们互相靠近,但几秒钟的距离却在他们之间筑上永恒的墙。
  艾莉契只是一个小学生。她的父亲是个律师,严格且严肃。父亲对独生女儿要求很高,丝毫不容情。艾莉契特别讨厌滑雪,但父亲强迫她接受滑雪训练,成为一个滑雪选手。结果,害怕让艾莉契一次又一次在雪地里尿湿裤子。那天,也许是因为喝了太多牛奶,艾莉契不仅尿湿裤子,还拉肚子在身上。幸好那天有着浓浓的大雾,她在山腰上,让浓雾隐藏住自己的身影,直到其他同学都离开上山。艾莉契一边想着该用什么借口向父亲解释自己提早回家才不会挨打,一边缓缓地向山下滑去。浓雾让艾莉契错过了那个滑道中止的标识,多一点点的前倾角度让她倒栽下陡坡。纷飞的白雪和无边的寒冷陪伴艾莉契到夜晚。就是那天,艾莉契成了跛子,还在腹部留下一个巨大的疤痕。也是那天,让艾莉契始终恨着父亲。

  马提亚只是一个小学生。他有个双胞胎妹妹米格拉。两人长得很像,几乎一模一样。不过,米格拉的脑子有问题,智力很低,还不时激动发狂。马提亚没有朋友,也没有参加过生日派对,因为他总是和妹妹在一起,除了他,谁都不愿意靠近米格拉。也许是因为母亲的奔走吧,终于有个同学邀请马提亚和米格拉一起参加生日派对。马提亚试着鼓起勇气请妈妈别让米格拉参加。母亲没有因此生气打他,只是坚定地说:米格拉必须一起去。于是,那天,马提亚提着一份过于隆重的生日礼物,带着妹妹出门,心里一边想着妹妹一定会打翻蛋糕果汁、胡乱喊叫。那同样是个寒冷的雪天。马提亚突然决定将妹妹留在那个常去的公园里,独自去参加生日派对,毕竟他只会去一下下。将要转身离去时,他看到米格拉的眼神异常清亮。就是这个眼神,伴随马提亚一辈子,因为米格拉就此失去了踪影。

  中学时,马提亚被原来的学校驱逐,转学到艾莉契的学校。马提亚的学业成绩异常优秀,却让每个教过他的老师痛苦不堪。他从不和人来往,双眼总是冷淡疏离。他的导师曾试图打开他的心门,让他坐在教室的中央,周围围绕着其他同学,希望他就此说出挤压着他的心的秘密。沉默良久后,马提亚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我可以回到我原来的座位了吗?马提亚的手上伤痕累累,是从米格拉失踪那天开始的,马提亚总忍不住要划破自己的手。马提亚说过,不管是多大的伤痕,正是因为它一直在那里,时间过去后反而看不见、感觉不到。也许是害怕自己忘记了某个伤痛,马提亚不断地为自己增添一些新的伤口。
  艾莉契的中学生活并不好过。她是个跛子,还患有厌食症。马提亚是将自己关在孤独的监牢中,艾莉契则是被所有人关进去。艾莉契也曾经交过一个朋友,还为了这个朋友在腹部纹上了一朵紫罗兰。不过这段友谊很短暂,艾莉契很快就被无情地打回孤独当中。不过艾莉契却因此认识了一个男孩,一个手上包着绷带的男孩。那男孩有双孤独的眼神,那男孩是马提亚。就是在艾莉契打碎一片镜子,要马提亚用一块碎片将她腹部上的紫罗兰纹身去掉时,马提亚告诉她说这纹身一直在那里,所以很快就再也看不见了。

  马提亚和艾莉契经常窝在艾莉契的房间,一起度过无数个午后。两人之间的话并不多,通常只是一起躺在床上各自发呆。两人在一起说不上快乐,但很轻松,彼此都是对方唯一的朋友。然而,每次艾莉契靠得太近时,马提亚总会感到些不和谐。大学时,马提亚主修数学,艾莉契则是迷上摄影。马提亚大学毕业后直修博士,艾莉契则是从学校退了出来,一边摄影,一边照顾癌症住院的母亲。母亲是艾莉契和父亲之间的桥梁,是家中维系一切的人。在为生病的母亲摄影时,艾莉契认识了医生法比欧。法比欧是个乐观开朗的人,艾莉契每次去医院看母亲,都会他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马提亚拿到博士学位了。毕业那天,马提亚拒绝父母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当马提亚手握毕业证书、独自走出校舍时,他感到昏眩茫然。马提亚很喜欢读书,因为里面的东西都是死的,都是早已发生过的,在里面,他可以慢慢的思考,不需要做任何的选择。但是毕业之后,他该走向哪里?他想到这里,几乎喘不过气。他走进图书馆,在他常坐的那个位置坐了下来,盯着桌面发呆。突然一个包着玻璃纸的玫瑰花被扔在他面前,是艾莉契。艾莉契劈头盖脑就把马提亚骂了一顿,怪他不够意思,居然没有通知她今天是他毕业的日子。艾莉契随即拉着马提亚上车,准备好好庆祝一番。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神秘的第三者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凌晨时分,帕克-派恩先生乘坐由巴塞罗那开往马霍卡岛的汽轮在帕尔马下了船。他立刻感到了失望,旅馆全满了!供他选择的最佳住处是一间衣橱似的不透风的楼房,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从房间向下看,是旅馆的内院。帕克-派恩先生并不打算住在那里。旅馆老板对他的失望显得漠然。“你想怎么着?”他耸了耸肩,说道。如今,帕尔马名声在外,游人如织。英国人,美国人,人人都在冬天来到马霍卡。整个岛屿拥挤不堪。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