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中短篇小说 - 一夜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和苏尔芭拉一块上小学,一块玩耍。每当我去她家里的时候,她母亲对我特别好,又总是把我们俩儿相提并论,常常赞叹道:“啊!这两个孩子多么般配呀!”
  虽然我年龄还小,但是我能理解这话的含意,对于苏尔芭拉,我比别人更拥有一种特殊的权利。这种念头在我的思想中已经深深扎了根。由于我陶醉在这种权利之中,所以我就不能不对她常常发号司令,做出一些粗暴的举动。而她却总是耐心地去执行我的各种指令,承受我对她的惩罚。村里人都夸她长得娇美,但是她的娇美在一个野蛮的男孩子眼中是没有价值的——我只知道,苏尔芭拉是为了承认我这个主人的地位才降生在她父母的家里。因此,她就成为我特别蔑视的对象。
  我父亲是地主乔杜里的大管家。他希望我长大后跟他学习管理地主帐房的本领,以便将来我也能找到管家的差事,但是我心里却很不愿意。我们村里的尼尔罗东,跑到加尔各答去学习,后来当上了一名税务监察官。我的一生奋斗目标,也要像他那样——即使不能成为税务监察官,至少也要做一名法院首席书记员,我就这样默默地下定了决心。
  我经常发现,我父亲对于法院的上述工作人员是非常景仰的——我从孩提时代起就看到,父亲以种种借口,经常带着鱼、菜、钱去孝敬他们;因此,法院的小职员,乃至通信员都在我心目中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他们就是我们孟加拉邦的崇拜之神,他们是三亿三千万人的一种新的小小的追求。为了获得物质利益,人们在内心里对他们的指望要比对财神贡耐沙本身还要大;从前用于敬奉贡耐沙的资金,现在都落在他们的的手里。
  我深受尼尔罗东这个榜样的鼓舞,抓住一个机会,也跑到了加尔各答。起初,我住在同村的一个熟人那里。后来,我开始得到父亲的一些接济,学习也走上了正轨。
  此外,我还加入了一个协会。为了祖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很值得的,对此我毫不怀疑。但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实现上述宿愿,而且也没有任何人为我作出榜样。不过,谈论起这种事情来,倒是不乏热情的。我们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不像加尔各答那些早熟的孩子们那样,学会了讥笑一切事务;相反,我们的信念是很坚定的。我们协会的领导者们经常发表演说,而我们都饿着肚子,中午在炽热的阳光熏烤下,挨家挨户地去征集签名,乞求施舍,在大街上散发传单,布置会场,安排桌椅;要是有谁说一句损害协会领导者声誉的话,我们就会同他厮打起来。城里的年轻人看到我们的这种表现,就称呼我们是东孟加拉土包子。
  我来加尔各答的目的,是想成为一名法官,可是现在却充当了运动的陪衬。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和苏尔芭拉的父亲都一致主张为我们俩儿筹办婚事。
  我15岁时跑到了加尔各答,当时苏尔芭拉才8岁;现在我已经18岁了。我父亲认为,我已经超过了结婚的年龄。但是对此问题我在心里发誓说:“我一辈子都不结婚,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不过,我对父亲却说,不完成学业,我不能结婚。

  两三个月之后我获悉:苏尔芭拉和律师拉姆洛琼先生结了婚。当时我正为贫困的印度征集捐款,所以就觉得这个消息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已考入大学,正准备第一次文科考试的时候,我父亲去世了。在家里不只我一个人,还有我的母亲和两个妹妹。因此,我必须离开学校,回去找工作。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在诺瓦卡利地区一个小镇的小学校里谋到第二教师的职位。
  我满以为,我找到了一个适合我的工作。我要通过教育和鼓励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印度的军事将领。
  我开始工作之后才发现,应付所面临的考试要比考虑印度未来前途紧迫得多。除了语法和代数再向学生们讲授其他别的东西,校长会生气的。不到两个月,我的热情也开始消失了。
  像我这样的平庸之辈,坐在家里常常想入非非,可是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肩上套上枷板,背后承受鞭打,日复一日地埋头拉犁耕耘,晚上只要能吃饱肚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再也没有那种青春勃勃的热情了。
  为了预防火灾,要有一位教师住在学校里值班。我孤身一人,这项任务自然落到了我的肩上。我就住在与学校大礼堂相连的一所房子里。
  我们学校的校舍位于一个大池塘的岸边,距离民房不太远。四周生长着槟榔树、椰子树和木棉树,而紧靠着校舍有两株高大的古老尼姆树,两株树的树冠已经连成一片,形成了树荫。
  有一件事,至今我都没提起过,而且到现在我都认为没必要提起。当地政府的律师拉姆洛琼·拉易的住宅离我们学校不太远。我知道,他和妻子——我童年的女友苏尔芭拉住在一起。
  我认识拉姆洛琼先生。我不知道,他是否晓得我在童年曾经同苏尔芭拉一起上过学,我还觉得,重新见面时再提及此事是不合适的。况且,对于苏尔芭拉在一个时期同我的生活有过某种联系这件事,我已经淡漠了。
  假期里的一天,我前往拉姆洛琼先生家去拜会他。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我们谈了些什么问题,大概,讨论了当前印度的困难情况。不能说拉姆洛琼先生对此问题特别忧虑和热心,但他还是一边吸烟,一边滔滔不绝地谈论这个题目,达一个半小时之久。
  就在这时候,我听到从隔壁房间传来柔和悦耳的手镯丁零声、衣裙的窸窣声和轻轻的脚步声。我明白了,大概,透过窗户的缝隙一双好奇的眼睛正在望着我。
  我立即回忆起那双眼睛——充满信赖、坦诚和童贞之爱的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黑黑的眼珠、浓浓的睫毛,刚毅而温柔的眼神。我突然觉得,仿佛有人用一只坚硬的巨掌压在我的心口,顿时感到心里一阵剧烈疼痛。
  我回到了住处,但是这种疼痛感并没有消逝。不论读书还是写字,不论做什么,我都无法驱除内心里的这种压抑感;思绪仿佛变成一个巨大的重物,在我胸口的血管上滚压起来。
  到了晚上,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开始思索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我内心质问道:“你那位苏尔芭拉到哪儿去了?”

  我反驳道:“我是自愿离开她的呀。难道她能等我一辈子吗?”
  在我的内心里有人说道:“现在即使你磕破了头,也再没有权利看一眼当时你想得到的人了。尽管童年时代的苏尔芭拉和你那样亲近,可是现在你只能听到她的手镯声,闻到她发油的芳香,一堵墙把你们俩人永远分开了。”
  我说道:“不要说了,苏尔芭拉算是我的什么人?”
  我又听到了内心的回答:“今天苏尔芭拉同你已经没有关系了,可是苏尔芭拉难道就不可能成为你的人吗?”
  这话讲得对呀。苏尔芭拉难道就不可能成为我的人吗?她是我最贴心的人,是我最亲近的人。她本来可以成为分享我生活一切苦乐的伴侣,可是,如今她却离我那么遥远,简直成了一个陌生人啦。今天,已不允许我去会见她,甚至同她说说话也是一种过失,思念她更被视为一种罪过。还有,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一个拉姆洛琼,他凭借着念涌几句咒语,猛扑过来,一瞬间就把苏尔芭拉给夺走了。
  我不打算在人类社会中推行一种新的道德,也不想摧毁现存的社会,扯断现有的联系。我只想诉说我内心中的真实感受。可是,内心里所产生的一切感受又怎么能说得清呢?苏尔芭拉虽然住在拉姆洛琼的家里,但是我对于她较之拉姆洛琼拥有更多的权利——我无法打消这种念头。我承认,这种想法是极不对头的,也是毫无道理的,可是却也不是违背情理的。
  从那以后,我无论做什么,都不能集中精力。中午,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喧哗,但外面的一切却显得十分宁静,熏风习习,吹送着尼姆树的花香,这时候我心里萌发了一种愿望——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愿望——但是我现在可以说明:我不想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整天为这些前途无量的未来印度的活动家们修改语法错误。
  学校放假了,我一个人留在一所大房子里,感到心情很不平静。即使有人来访,我也不想接待。晚上,我一边听着池塘岸边槟榔树和椰子树枝叶发出的毫无意义的沙沙絮语,一边想,人类社会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谬误之网。人们往往不想在一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一项确定的事务,可是后来时过境迁,却又怀着一种非分之想而痛苦不堪。
  像我这样的人,如果同苏尔芭拉结婚,本来可以幸福地生活,直至白头偕老;也许我会成为一个大人物,可是到头来却当上了名乡村小学教师!而拉姆洛琼·拉易则是一名律师,他成为苏尔芭拉的丈夫是没有任何必然的理由的;直到结婚前夕,不论苏尔芭拉还是婆博松克的,对他来说都一样,他会不加思索地同其中任何一个姑娘结婚。他作为政府聘请的律师,每天可以拿到五个卢比。每当他闻到牛奶烧焦的气味时,他就会责骂苏尔芭拉,可是当他心情好的时候,他就会为苏尔芭拉订做首饰。身体肥胖的拉姆洛琼总是穿一件长衫。他没有任何不顺心的事。当然,他也不会坐在池塘岸边,望着天上的星星,消磨晚上的时光。
  拉姆洛琼为一个大案子到外地出差去了。我想,苏尔芭拉独自一人呆在家里,就像我一个人留住在学校里一样。

  我记得,那一天是星期一。从早晨起天空就布满了乌云。从10点钟开始,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校长看了一下天色,就给学生们放了假。大块大块的乌云,漫天翻腾滚动,仿佛前去参加一次盛大聚会似的。次日下午,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并且伴随着狂风。夜越来越深了,暴雨狂风也越来越大。起初,刮的是东风,随后逐渐刮起了北风和东北风。
  这一夜,企图入睡是徒劳的。我心里想到了苏尔芭拉,在这种恶劣的天气她一个人呆在家里。我们学校的房子要比她家的房子坚固。我几次想把她接到学校里来,而我自己可以到池塘岸上去过夜。但是我始终下不了决心。
  大约夜里一点半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洪水的咆哮声——河水决堤了。我走出校舍,匆匆向苏尔芭拉的家里奔去。我还没有到达池塘的岸边,路上的大水已经没过了我的膝盖。我刚刚登上池塘岸边的一处高地,洪水的峰头第二次涌了过来。
  我们池塘岸边的这一块高地高出地面十来尺。当我登上这个高地的时候,有一个人从另一个方向也上来了。我的整个身心都意识到了这个人是谁,而且我毫不怀疑,她也认出了我。
  周围到处都是洪水,只有在这块五六尺长的孤岛上伫立着我们这两个生灵。
  当时好像到了世界末日,天上的星星不见了,地上的一切灯火也熄灭了。当时如果说说话,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们俩人一句话也没有说,甚至都没向对方问候一句。
  我们两个人只是站在那里,望着漆黑的方向。在我们的脚下,深邃昏黑的带来死亡的激流简直像疯了一样,怒吼着急驰而过。
  今天,苏尔芭拉离开了整个世界,来到我的身边。今天,在苏尔芭拉身边除了我再没有什么人了。从前,那个童年时代的苏尔芭拉从另一个世界——从一个古老神秘的黑暗世界漂落在充满阳光月华和芸芸众生的这个世界,就住在离我很近的隔壁;而今夜,在过了许多日月之后,苏尔芭拉离开那个充满阳光月华和芸芸众生的世界,在这个可怕的毁灭性的无人的黑夜,独自一人来到我的身边。生之激流把一株含苞待放的清新花蕾送到我的身边,而死之激流却把一株盛开的鲜花送到我的面前——现在只要再涌来一排巨浪,我们两个人就会从大地的边缘和分离的圣杆上跌落下去,融为一体。
  但愿这排巨浪不要来。就让苏尔芭拉同她的丈夫及儿女永远幸福地生活吧。我在这一夜站在世界伟大末日的岸边,品尝到了无限的欢乐。
  夜即将过去,风暴停了,洪水消了。苏尔芭拉一句话也没说,向自己家里走去,我也没说一句话,向自己的住处走去。
  我想,我既不是监察官,也不是管家,更不是首席书记员,我只是一所破旧小学的第二教师。在我今生今世的生活中,只有那一个漫漫黑夜的一个暂短的时间——在我所度过的所有日日夜夜中,只有那一个夜晚是我藐小人生中唯一最富有意义的。
  (孟历1299年杰斯塔月1892年)
  董友忱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蓝色特快上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将近子夜时分,一个人穿过协和广场(巴黎最大的广场,位于塞纳河右岸,城西北部。译注)。他虽然穿着贵重的皮毛大衣,还是不难使人看出他体弱多病,穷困潦倒。这个人长着一副老鼠的面孔。谁也不会认为这样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在生活中会起什么作用。但正是他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发挥着他的作用。此时此刻,有一使命催他回家。但在回家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交易。而那一使命和这一交易是互不相干的。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