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中国现代散文 - 金性尧《今与昔》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鄂王墓上草离离,
  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度君臣轻社稷,
  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
  水光山色不胜悲!
  元赵孟俯《岳鄂王墓》
  近来又有人在提起宋代的秦桧,明代的吴三桂了。
  这两位都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辱国的“能臣”。中国仗了他们的斡旋与努力,大家总算过了几百年奴隶的瘾。现在五 族既然“共和”,万众也已一心,旧事似乎也可以不必重提了。
  然而大官怯敌,则又何代蔑有?汪精卫的出现,也真的可谓“后起之秀”吧。
  不过我们仿佛还缺少一个宋高宗,苟安的局面也决不由几个人可以决定。而“同化”之说更给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们所粉碎:过去游牧民族的入寇中原,无论如何不能跟“坚甲利兵”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相比。朝鲜和台湾之亡,正是一个血腥的例子。
  翻开历史一看,我们固然有不少不屈不挠的民族的脊梁,然而也有死心塌地的巴望别人来压迫,来宰割的“衮衮诸公”。为“奴”的毒血流在我们的身心中的,至少,也有千余年了吧。而这次大家所以能这样精诚团结,牺牲一切来支持抗战者,此无他,也无非为了挣脱这可耻而又可怕的命运而已。
  这都是极平凡的话,多说也难免成为滥调。而汪精卫以为“唯恐中国不亡,国民政府不倒,国民党不灭”的人们才始会坚决的主张,这虽“强词”,但也不见得能够“夺理”。然而这正是所以成为今日的汪精卫的地方,要不然,“南京市民”也决不开“大会”来响应他的通电了。“狗嘴里伸不出象牙”,诚然,我也知道这比喻不免有些粗俗不敬。但我们如果把汪公的诬游击队为明末的“流寇”,只配“用之于国内战争”的比喻来对照一下,那末,我觉得还是近乎忠厚的。
  至于南宋的灭亡,有人以为秦桧是不能负责的。这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恐怕也不是心平气和之说。如果秦桧的主和,的确为了委曲求全,保半壁以图他日的复兴,那末,他在后来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扼抑朝野的言路,自毁军心,屈杀武将,“借外权以专宠利,窃主柄以遂奸谋”呢?(宋朱子《戊午谠议序》语)于是有人以为他的主和虽未可厚非,但他后来的种种措施却不能博我们的原谅。这其实也是“见树不见林”的论调。正因为秦桧要想排斥异己。增植私权,才不能不对金人屈服,甚至于亡国也在所不惜。我们难道还以为汪精卫的主和,真的是由于他的什么目光浅陋,理论错误吗?
  真的以为他是一时的意气用事吗?真的是这样简单的一回事吗?这就是说,惟其先有专权攘位的居心,然后才有通敌求降的主张。秦桧如此,而一切的主和者也无不如此。这决不是我的武断。因为在当时的宋高宗,原有固位自谋的私心,只要金人能扣留钦宗,什么的条件都可答应。而秦桧则“逢君之恶”,且从而长之,于是君臣遂“沆瀣一气”,置整个的民族于一己的利禄之外了,据《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六载:“金人来取赵彬辈三十人家属,洪皓请俟渊圣皇帝及皇族归乃遣,秦桧大怒。”(渊圣是当高宗即位后遥尊钦宗的号。)然则秦桧的居心岂非已昭然于纸上了吗?但最不幸的可以说是钦宗,他活活的被南宋君臣当作拍卖民族的“押品”。而结果还是不得一入中原。我们读了《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中的一段描写,觉其渴望故国之情,辄不禁为之恻然。纪云——“韦后将南旋,渊圣卧车前泣曰:归语九哥(即高宗)与丞相,(指秦桧)我得太乙宫使足矣,(太乙宫使是宋时优待大臣老而罢职者的一种官职)他不敢望也。后许之,且与誓而别。及归,帝至临平奉迎,见后,喜极而治。后至临安,人居慈宁宫,始知朝议,遂不敢述渊圣车前之语。”
  这里所记的“朝议”,即指宋室君臣不许钦宗南归之意。
  可见当时高宗等不愿钦宗南归的阴谋,已经成为一种“朝议”了。“无毒不丈夫”,这恐怕也正是一切枭主与权臣的必守的信条罢。
  历史既然告诉我们从前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物了。那末,“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难道就永远的“悲夫”下去吗?
  选自!”939年7月上海世界书局《横眉集》初版本
或许您还会喜欢: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2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2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