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中国现代散文 - 孟超《孙行者的际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西游记》札记之一
  《西游记》一书,旧日相传为邱处机所作,后经考证者多方证明,知实出于吴承恩手笔,文字跳脱,写意由浅入深,流行坊间不下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诸说部。作意所在,解释者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人因取经之故,以为谈佛理者;有人以为谈心说性,实乃理学典籍之通俗解者;甚至于有人以为乃阐明采捕吐纳之术。尤西堂序此书,以为“能解《西游记》者,圣人之徒也。”笔者非敢以圣人之徒自况,但确想于书中主要人物孙行者,作一番穿凿附会之曲解,这并不是愿意跟在别人后边瞎猜哑谜,实在觉得孙行者的遭际,虽然超凡入圣,到底还是一个悲剧;而所谓完成正果者,也不过是多番磨折,几经锤炼,野性退,本质贱,泼辣辣的猴子,变成无可如何的佛座下的一员罢了。
  孙行者之来历,据说原来是花果山下的一个石卵,但他能受到气候的感化,他能饮风餐露,受到日月的精华,就是石头也不会是顽石,也不会没有性灵的,因之他才有一股子野气,才能有他的抱负,才能敢作自由自在想,然而这样那里能使玉皇大帝容得下他?必须把他纳入自己的掌下,封为弼马温者,也就当作养马的厮役而已;可是孙行者——一个野生生的自由自在的猴头,要把他束缚成一个典型的奴才,他还是未甘情愿,所以才有偷蟠桃,闹天宫,官家所谓不法,在他自己也许认为应该的诸种事情。这时,所仰仗的还是他那股子野气,因此,托塔天王,哪吒,以及无数的天神都制伏不了他。
  为什么灌口二郎独能降服他呢?二郎会变,他也会变,二 郎虽然比他有一变之多,其实也不过相差一变罢了;说实在了,二郎手下有那只哮天犬,就会使他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当他不提防的时候,偷偷在他腿肚子上咬上一口,他就不能不跌倒在地,二郎之所以能够捉住行者的,我想还是因为有这狗的关系,不然,也只好两下里变来变去变戏法给别人看罢了。也正说明了天兵天将都不怕的猴儿,只要有狗追逐在背后他就不能逃脱,无怪乎狗的地位,是被提高了的。

  等到他被捉之后,雷部,火部,南斗星,大力鬼王,烧的烧,劈的劈,一齐都施展出他们的威力来了,就是那号称清净无为的老君,又何尝真的不管人间闲事呢,他一样的摆下八卦炉,把他生灸活熬起来,可是,他有野性,刀斫斧剥,雷打火烧,一概无效,填进热锅里,他还会跳出来的。佛法慈悲也是一个幌子,在俯首贴耳为奴为婢的时候,自然可以想到他的慈悲,但像孙行者就是例外了,也就不能不以一手掩尽天下的把戏,使劲地扑打下去,再加上十分重的压力,把他压在五行山下。
  然而,佛法到底是讲智慧的,如来也知道只靠压得重还是不能把他纳在自己的圈子里来,于是又不能不假手于唐三 藏,揭开镇压的金字帖。如果认为揭开金字帖是对孙行者的释放,那真是错会了佛意:这只不过是去了硬的力,而又来了软的牢笼罢了。
  一个白面和尚自然不比凶狠的天兵天将使人来的可怕些,猴儿容易上钩,猴儿不会存着戒心,猴儿也甘愿做他的弟子而不疑,在这里白脸也就有了白脸的作用了。可是如来做人情做到西天,显本领也显到西天,对孙行者他们到底还不大放心,如是又来黎山老母,一顶嵌金帽儿,一篇紧箍咒,箍儿箍在猴头上,咒文读在僧口里,就不怕你不打滚喊痛,要说金箍为什么要箍在头上,腿还需要你为他奔走,手还需要你为他担行李,拿棍子捉妖;肚皮还需要你为他吃的饱饱的,替他做事,都是箍不得的;只有头可以箍,因为在脑门上紧紧一箍,便什么都思想不出来,一个活跳的猴子,便能呆若木鸡,驯如牛羊似的,受制在比他无用得多的孱弱的和尚手里,金箍箍在头上,比五行山压在身上还厉害得多呢。这样,就是去掉压在他身上的力量,他也再不能大闹天宫了。这一 个道理,大约是天兵天将所不能了解的,只有如来明白,只有白面和尚能使用这种力量。所谓一手执经,一手执剑,那还能使你看见他手里拿着剑,还会怕,还会提防,但这样一 来就不需用剑,而比剑还不容易觉察,更不容易对付哩。

  世间的事,有时会出乎意料之外的,就是在这一方面收到了效果,而在另一方面,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遗憾。孙行者戴上金箍,他的野性是被制伏了,但是,因为脑门不会打转,自然也影响了他的本领,本领失掉了力,是会退减的。有人常常奇怪孙行者的威力,跟随三藏取经之前与以后在强弱上是有很大的不同,在大闹天宫之时,天兵天将都难制服他,水火刀斧都不能伤害他,按此来说,去取经时,加上佛法呵护,更应该到处大显神通才是,可是遇妖遇怪,常常是战他们不过,结果不是这里搬兵,就是那边求神,甚至于连老鼠蜘蛛都欺负他。我倒不像一般的看法,以为《西游记》作者对孙行者这一人物写到取经时笔力已经衰弱,实在孙行者头上有了金箍,你要他还那样自由自在,还能充分地施展出自己的威力,已是不可能的事。而且,玉帝,神,佛,……大家都好像有一个默契,总不肯放松他,时时的当心着他,大约防备妖魔之心,还不如防备他来得厉害;这样,孙行者的野性虽除,可是他实在再也制不得妖了。
  他经过了许多磨难,受过了许久的豢养,他的心情已经离齐天大圣时代不可以道里计了,神佛都会夸奖他真是乖了,而且也会抚摸他的毫毛,慈爱的叫他一声:“好乖的猴头!”我想,他真果有灵性的话,他一定会泪向肚皮里吞的。事实上,他也不是心甘情愿,他也受不住这股子鸟气,几次三番想脱离佛法羁绊,回到花果山去,然而和尚把咒一念,就只好就地打滚,脑门发痛,又不得不苦在心里,陪着小心叫师父了。
  等到取经告成之日,所谓心猿早已心如止水,成了槁木死灰,服服帖帖,其初的勉强变成了以后的自然,这样就是把金箍取下来,把金箍解了,脑门变凝固后,还那里能够再蹦蹦跳跳,再闹天宫?这是佛法的成功,也是神力的成功。他野性消灭之后,自然就应该加以奖励了,把他拖到佛座上,封他一个佛名,所谓战斗胜佛也者,事实上,他早已遇妖逢怪不能战胜了。战斗而胜者,是佛力是神力,而不是野生生的孙行者的力,孙行者这时,才真的被降服了。战斗胜佛的佛号,是在一个猴子的身上,表现出佛与神的自我表功,也就是对孙行者的一个最无情的讽刺。读《西游记》至此,何尝不为孙行者叫屈一声:他那里曾战胜你们佛力,神力,对他施用的那多样的力呢!

  一部《西游记》是宣扬佛力的成功,是宣扬佛法的无边;然而,我透过文章的深一层,不能不替孙行者悲哀,不能不替他望着这种佛力而战栗了。
  天下的事常常是两面的,而且能够从两面看,也许更有意思些。我这种看法,也许有一点唐突佛法神力,也许会受着谤佛毁神的指责;但如来有如来的看法,金刚有金刚的想头,天兵天将玉皇大帝也有他们的道理,那末,何妨让我也站在孙行者的立场上,而替他前前后后思量一下吧!
  附记:本文不称“悟空”,而称“行者”;不称“三藏法师”,而称“白面和尚”;文内已经声明在案,是站在行者立场上思量过的,亦“必也正名乎”之意尔。
  又附记:再仔细想了一想,“行者”二字还是和尚的别称,野生的猴儿,本来就没有什么名儿,其所谓名者,也不过是玉皇大帝要收用他的时候,就称他做“弼马温”,和尚要收用他的时候,便赐他一个法号——“悟空”,我如何称呼他呢?我不能用“……”来代表他,也只好使用别人所加给他的“行者”两字了。按“行者”,有“带发僧”“游方僧”之意,与“比丘僧”大有区别,这大概是和尚还未做到家的“野和尚”罢了。
  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原载!”943年!”月!”日《野草》第五卷第三期,(署名东郭迪吉)
或许您还会喜欢: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