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中国现代散文 - 许杰《黑市与光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报纸的角落里,我看见这样的一则新闻:
  桂林火柴经常缺货,市民在黑市中摸索惯了,倒也不再大惊小怪,上月杪随专卖司长朱偰莅桂视察,大批火柴竟也应时出现,全市居民除了每户摊得三小盒外,又于报上大登广告:“四元一盒,欢迎购买”。市民无不笑逐颜开,赞叹不已。惟自朱司长离桂后,火柴也跟着失踪。有人作咏火柴诗曰:火柴已随司长去,此地空余黑暗城,司长一去不复返,市民灶内冷清清。
  (《东南日报》四月二十三日)
  这则新闻够有趣,也很幽默。希腊神话里,有取火者的故事,莫非我们这位专卖司司长朱偰先生的前身,是希腊神话里取火者的普洛密修士;他一到了人间,就把天上的火柴,也带到了人间,使桂林这个黑市,变成光明的城市了吗?
  自然,这不过也是笑话,聪明的读者,早就晓得这只是中国传统的所谓“人存政举”的怪相的流露,真是要使人“慨乎言之”的一回事。
  中国现在,正在高喊着宪政与宪法,也在讨论着人治与法治,如果这事实真是如此,我想,“慨乎言之”的事,也不必“慨乎言之”,人治与法治,也不必怎样讨论了。譬如以火柴的例子来说,桂林一市,老是住着那么一位司长,全国的各大城市,甚至极其渺小的乡村小镇,都住着,而且是永久的住着,一位如同从孙悟空身上的毫毛所分化出来的司长,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推而广之,一切事业,都可作如是观,作如是办,岂不天下永久太平,光明常驻大地?
  所最可惜的如今的专卖司长却只有一个!
  不过,聪明的读者,也许又会怀疑,朱司长是一严明的人,他要到处视察,体贴下情,如果在他走后,晓得了那些市侩的措施,非但是对于市民开些玩笑,而对于自己也有颇大的侮谩时,他又将怎样的感想呢;那个时候,司长忽然发起威风来,说:“你们这批家伙,你把我当什么人,你们以为我是这样颟顸,这样的可以受你们蒙蔽的吗?你们这些狗,我非严办不可!”——这批蒙混上司的市侩们又将怎么办呢?可是,聪明的读者,这一点,你们就过于操心。作兴,司长要名誉,当自己在的时候,大家把你当菩萨请,看你的神色,依你的意志办,这面子也够大,也够光荣了的。自己走了以后,还不开只眼闭只眼,让他们捞几个吗?作兴呢,司长的精明,也未免受些蒙蔽,袁世凯要做皇帝,报纸可以另印;司长的左右随员,如果把有挑剔字眼的报纸,压他那么一压,或是简直给他撕去了。这不很直截了当吗?
  我们就假定天下的大官都是些好人,每个都是精明能干,都想做些事情,为民众谋幸福,为国家民族开前途;无奈大人者,“有大人之事”,他可不能把细微屈折、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注意得到;他不得不要左右帮助,因此,也就不得不以左右之耳目为耳目。说一句笑话,举一个实例,听说,在重庆,因为×××的雷厉风行,主张抑平市价,调济民生。重庆的鸡蛋,他老人家所知道的,还不过是高到四毛钱一个呢!
  这种情形叫做“隔”;而“隔”却由于“蔽”。至于如何方能去了这个“蔽”,如何才能上下相通,丝毫不“隔”却是个问题。天视视我民视,天听听我民听;所谓“关心民瘼”者,也可以说说这样的古训,聊以表白自己的身份与高洁;但在被关心的民瘼,如果别人不视你民视,不听你民听,又将如何呢?别人也视了你的民视,听了你的民听,但却有所蔽,有所隔,视也视不清楚,听也听不清楚,则又何如呢?
  我想到这些,我觉得,我们这些话都是多说了的。
  一九四三年
或许您还会喜欢: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