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中国在梁庄 - 第三章 今天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章 今天的“救救孩子”
  引言
  近年来,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案件数及犯罪人数呈双上升趋势。2007年共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53件81人,其中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15件18人;2008年共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59件83人,其中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27件35人;2009年全年共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69件133人,其中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38件53人。
  ——《穰县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新闻资料》
  建昆婶: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老太
  2006年1月23日,县公安局到镇上高中把正在上课的王家少年带走了。就是他,杀害并强姦了村里八十二岁的刘老太。此时,距刘老太被害已经将近两年,距公安局驻村调查案件也已经有九个月。那九个月,村里的气氛紧张、恐怖,其中几个重点排查对象,包皮括村里的老单身汉钱家豁子、梁家光义因反复被查问而吓得神经错乱,疯掉了。王家少年,依然每天早晨从家里去上学,晚上回来睡觉,没有任何异常举动。据当时上课的老师讲,被抓的时候,王家少年非常平静,没有说话,也没有反抗,还把桌子上的文具、书收拾整齐,好像早就等着这一天似的。
  得知这个消息后,梁庄的人们都震惊了,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咋可能是这个小鳖娃儿[1]?!白白净净的小伙子,不多说话,看着挺面善的,也不像村庄其他孩子一样逃学、上网、打游戏。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大家都还想着,王家终于要出个大学生了。
  王家,在梁庄第一次成为被关注的对象。而这一案件的曲折判案过程和之后被卷入的其他人更是在梁庄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004年4月2日,梁家建昆婶像往常一样,早晨六点多起来做饭,和两个孙子吃完后,把剩下的饭焐在炉子上,骑三轮车送孙子到镇上小学上学,然后到镇上的女儿家站一会儿。回到村里,去叫老母亲吃饭。建昆婶是从另一个县嫁过来的,她的母亲刘老太就她一个女儿,老了,成了五保户,女儿就把母亲接过来,住在梁庄。老太太极其要强,不愿意住在女儿家里面,说是怕外孙媳妇嫌弃,怕闺女夹在中间难受,就一个人住在路边一个小屋里,那是建昆婶看菜园时建的一个小屋。
  建昆婶急匆匆地骑着三轮车,想着饭还在锅上热着,怕糊了,到路口就喊着:“妈,妈,吃饭了。”没人应,她想着是不是老太太一个人先回去了,就回到家里,家里门也锁着。建昆婶又回到小屋,门锁着,但感觉有些不对头,鸡还在屋里叫,人要是出去了,鸡肯定会放出来的。建昆婶赶紧找人撞门。门一打开,人们被屋里的景象吓呆了:老太太身子朝着门的方向斜躺在床上,脚耷拉在地上,下身赤裸着,地上、床上、身上,到处都是血,头旁边有个砖头,再一看,头上被砸了一个大窟窿,鸡还在旁边啄来啄去地觅食。
  公安局来调查之后,确定为强姦案件,在老太太身上提取了精液,在房间里还发现了带血的锄头、碎了的骨头渣子等等。梁庄村像炸开了锅,人人都义愤填膺,人人都想抓住那个伤天害理的强姦犯。
  不久,公安局宣布这是一起偶发性案件,应该是过路人所为。但是,乡村临着公路,又是夜晚作案,怎么能查出是谁路过村庄?最后,案件成了无头案,不了了之。建昆婶到镇上派出所告状,到县公安局告状,公安局也不说不管,只是证据不足,难以破案。2005年,省公安厅要求“命案必破”,建昆婶又一次去告状,很快,县公安局派驻了几个人过来,住在村长家里,并把调查重点集中到村里。
  梁庄村的男人们陷入了恐慌之中。起初,重点排查对象是村里的几个老单身汉,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常有不轨行为,站在公路边向过往的女子调笑、骚扰、裸露生殖器等等。他们一遍遍被传唤,不久,钱家豁子、梁家光义就神经了,一个光着屁股在村里、镇上到处跑,一个把自己关在家里,看见人就吓得浑身发抖。
  后来,警方把调查范围扩大,开始排查所有十六岁以上的男子,每个人都抽血、做DNA检验,看与从刘老太身上提取出来的精液是否相配。直到王家一个老人的DNA验出来,公安局才把目光集中到了王家人身上。在调查村庄里的人时,刚开始几乎没有人把王家人列入嫌疑对象,他们在村庄里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王家少年被抓了,他的供词也很快传到了村庄里。那天晚上,从学校上完夜自习回来,王家少年打开电视机和DVD机,从哥哥的抽屉里翻出了一个黄碟看。哥哥在家买了许多影碟,他知道其中有一些是黄色的影碟,看完之后他就睡觉了。半夜一点钟起床小便后,他到刘老太所住的小屋,先用砖头、锄头将其杀害,然后,实施强姦。
  我回到村庄的时候,案件已经进行了几个来回,王家少年还被关押在看守所。法院一审已经判王家少年为死刑,王家哥哥和父母回来上诉,认为王家少年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还未满十八岁,不应当被判为死刑。他们找了钱家人、周家人和张家接生婆作证。于是,案件重审,又在村庄调查取证,遂判王家少年为死缓。建昆婶认为王家哥哥是在花钱疏通关系,而那些证人做的都是伪证,于是,重又上诉。
  而王家少年本人,却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王家少年在我心中成了一个很大的谜。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少年去做如此残忍的事情?如此安静,如此淡然,难道真的是本性如此?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去王家,找了王家少年的一个本家婶婶了解情况。王家和梁家就隔着一条公路,每次下地干活我们都会经过王家,然而,我们对王家却非常陌生,即使小时候玩耍,也很少跟他们的小孩在一起玩。我不知道小孩是如何有这种区分的,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接受与认同。
  王家婶一听我是来问王家少年的事,非常警惕,显然,王家婶不愿意讲这件事情。我们坐下来拉家常,问王家人的生活状况,原先曾经二十几户的王家人,经过二十几年的变迁,现在只剩下十来户,搬走的搬走,绝户的绝户。王家少年的事一出,王家稍微大一点的男丁就都出门打工了,哪怕出去搬砖块,他们也不愿意待在村里,怕被人看不起。
  坐了好长时间,王家婶才开口,要说这娃,很早就有毛病,从不说话,就是一个闷葫芦。从童年时代起,王家少年几乎就是一个人生活。1993年,王家少年还只是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到新疆种地,兄弟俩跟着奶奶生活。1995年,奶奶去世了,他们又被托付到了婶婶家。哥哥初中辍学后一直在外面跑,据说加入了黑社会,中间几次回村都是因为逃避抓捕。后来,在外地做网吧生意,生意还不错。
  王家少年性格内向,从不和同龄人玩。学习倒是一直不错,考上了吴镇第一中学。上了初中后,王家少年就一个人生活,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回来住哥哥家。2000年哥哥回村结婚,自己盖了新房,还有全套家具家电。他被抓时,已经上高三了,是学校培养的尖子生。安静,沉稳,从来没有惹是生非的倾向。
  从王家出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些莫名的心痛,从王家婶的言谈中,从和王家少年高中老师的交谈中,看不出王家少年有任何犯罪的兆头。相反,这是一个略微内向、温文有礼、有上进心的孩子。说实在的,起初听到这一事件时,我本能地对王家孩子有一种同情的心态,那么年轻,正值青春,这样的事情又是在怎样压抑和冲动的情况下所做的呀。但又的确是他,以残忍的手段杀害了一位古稀老人。我在村庄里转悠,那一座座崭新的房子、巨大的废墟、肮脏的坑塘,还有水里的鸭子、飘浮的垃圾,组合成了一幅怪异的景象,让人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找到建昆婶时,天已经微暗了。她正朝小学方向去,一看见我们,就踅回来,让我们到她家里坐,说:“我正说过完年就上北京找你去,我要到北京告状,我不信我告不赢。”
  建昆婶,皮肤微黑,生有三男一女,我小时候就对她有莫名的亲切感。她每次看到我,都会充满情感地瞅着我,感叹,要是她那个闺女活着,就像我这么大了。她年轻时候,和我母亲极好,我母亲生我之后一个月,她也生了一个女儿,可是在五岁的时候那孩子拉肚子死掉了。
  建昆婶现在住在大儿子万中家里,带俩孙子上学,万中一家在深圳打工。万中家的新房就盖在打麦场上,非常气派,一个严严实实的大铁门,两层高的楼房。然而进到屋里却是另一番光景:墙壁刷的石灰大块地脱落,就像一个个大疮疤。屋里空荡荡的,一个长椅,上面放着几个破布套,一个落地扇,落满灰尘,好像从来都没有用过。左边里屋是一张大床,放着几床被子,这是建昆婶平时睡觉的地方。右边是一个楼梯,通向二楼。坐在屋里,有一种莫名的凄凉。建昆婶倒上茶,又拿出几个已经发皱的小橘子,热切地叫我们吃。然后,她坐下来,给我们讲她的事儿。

  这个事没有了结,我死都不瞑目。我给那个检察长说,你要是胡判,我就从这楼上跳下去,我都六十五岁了,我还往哪儿活,我也活够了。我死在这儿,你这检察院也不会安生。
  你知道你大外婆死得多惨,谁见谁都哭,骂是谁恁狠心。这个案子拖了一年多,一直查不出来。后来,还是查那个啥DNA才查出来。
  街上来人给我说,是王家娃。当时,我听了心一凉,恁小个娃儿,平时也不说话,咋会去害贱人。你说,他是不是害贱人?多毒,多狠哪。梁庄村那几个月都不安生,村里人都吓得颠三倒四,这小鳖娃儿像没事人一样,每天还去上学。
  刚开始他妈在村里找许多假证,找当年的接生婆,又找自家门上人,合伙证明说小鳖娃儿当时不满十八岁。还找到周家国胜,让他做假证。开完庭出来,我把国胜挤在墙角,我骂他:“周国胜,你鳖娃儿背良心,你孙儿儿媳妇都叫车撞死了,你还背良心,你不得好死。你们得人家啥东西了,去做这背良心的假证。”后来听说王家娃他妈送了他们两条烟、一条裤子。
  后来在街上碰到国胜老婆,我拦住她,又骂她,你们要做假证,你们开车出门车翻,娃儿叫车撞死。我连说带骂,说她一个多小时。村里人都背地里骂他们。都说前几年孙儿、孙儿媳妇叫车撞死是活该。人心不正,就是这结果。
  我和王双天老婆又吵一架,他们也做假证。按他们王家排行,算一下就知道小鳖娃儿杀我妈那天已经满十八岁。我说,你们闺女在北京无缘无故死了,连尸体都找不着,你还在做假证,你是王家人,你不知道小鳖娃儿排行老几,多大岁数。你们瞪两眼说瞎话,会遭雷劈。
  2007年11月27日已经宣判了,12月还不让拿判决书。我去了地区检察院,我打电话给那个检察长,他不接,我打手机,也不接,我在检察院门口一直等到十一点多,他才接电话,进去,他有点生气的样子,把判决书盖个章,然后我又按手印。我不识字,我让他帮我念念。
  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个法官以私人身份给我打电话,说:“你看,这是个小鳖娃儿,我妈信佛,我受她影响,得饶人处且饶人,你非要让他死,多可惜。”我说:“你心真软,你可不能坐这个位子,他年轻该活,我妈八十岁了就该死?”
  我知道,这些人,都是收王家钱了。出事之前王家大娃儿在外地开网吧,赚大钱了。王家大娃儿在家也是光偷人家,那年判十个月,一出来就出去打工了。在外地,也是在派出所几出几进。一家根都不正。
  法院开庭五次,王家娃儿见我就下跪,想让我同情他。我看都不看他。
  我就不信没处说理。邪不压正,要是判不下来,我就在法院跳楼叫他们看。
  说到要跳楼,建昆婶非常冷静,一直颤抖的声音也坚定起来。她又进屋拿来判决书让我看。我翻了翻,看到里面有王家少年的一段供词:
  今年春上的一天晚上,我在学校上罢晚自习回家睡觉,睡前看了黄色录像。不知道睡到啥时间,我起来跑到刘老婆儿睡的那个屋里,从东边把门弄开进到屋里,摸到一把锄头,听到老婆儿的呼吸声,我就用锄头砸了好几下,怕老婆儿不死,就跑到外边鸡笼边拿一块石头,进屋照老婆儿头那个位置砸有四五下,然后把老婆儿穿的衣服全都脱掉,用手把老婆儿的脖子掐掐,我把裤子脱到腿窝处,爬到老婆儿身上,把我的生殖器插到老婆儿阴道里弄有一两分钟,射精了。把门安上时,我摸到门后挂的锁,又把门锁上。
  如此冰冷,又如此残忍。我不知道这是法院的转述,还是王家少年本人的陈述,但这冰冷的描述恰恰把一些情感因素剥离开来,譬如王家少年在实施杀人过程中的害怕、软弱、慌乱等等。从本质上讲,这就是一起毫无人性的杀人案。我无话可说。我自己也很迷惑,我不知道我是抱着什么目的来调查这件事情。

  在村庄的这些天里,只要说起王家少年杀刘老太的事情,大家都激动无比,对王家人花钱跑关系改年龄也异常愤怒。在问起五奶奶这件事时,五奶奶“呸”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说:“要是我是他妈,就直接让公安局把他枪毙了,要他干啥,太坏了,太残忍了。”言语非常激愤,和父亲、老支书的语气一模一样。这超出我的预想。我原想会有人同情这个十八岁的少年,虽然手段残忍,但他毕竟刚刚成年,也挺让人可惜。我很微弱地提及,他也挺可怜的,一个人在家,没人管,但是,话刚开头,就被五奶奶和父亲挡了回来,有那么多小孩都是这样,也没见出什么事!坏成这样的人,还不枪毙,这社会成啥样了?我才意识到,大家对这个少年的看法基本上都是以一种道德态度,道德败坏、手段恶劣,不可能让人原谅。
  道德感在乡村深深地埋藏着,他们对王家少年的态度显示了乡村对原始古朴道德的尊重,因为这与他们善良的本性不相符合,与乡村基本的运行方式也不符合。因此,当我又试图说中国的死刑好像太多、太随意,而在国外有些地方并没有死刑,或有些国家已经废除时,他们都很惊异。在他们的观念里面,那么残忍的行为只有判死刑才能达到惩罚的目的。
  没有人提到父母的缺失、爱的缺失、寂寞的生活对王家少年的潜在影响,这些原因在乡村是极其幼稚且站不住脚的。而乡村,又有多少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少年啊!谁能保证他们的心灵健康呢?
  在言谈之中,建昆婶很容易就把角度转换到道德上。杀人偿命固然是法,但在深层思维里,人们对这件事的判断仍然是从道德的角度去审判。譬如在讲到做假证的几个人时,建昆婶很自然地讲述了这几家的其他遭遇,以此来印证道德败坏所带来的后果,是一种报应。另外,也作为支撑判断他们错误的理由。在听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紧张的感觉,仿佛一种最古老的东西仍然存留在乡村的大地上,那就是原始正义。它隐藏在日常生活与所谓法律时事的背后,人们依据这些来进行基本的判断。好有好报,坏有坏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我不仅怀疑起我自己来,也许,只是因为王家少年杀害的是八十二岁的老太,她行将就木,不值得搭上一条年轻的生命,所以我才本能地产生同情。如果他杀害的是一个十几岁的青春少女,我的心态也许会是另外一种。在根本上,我也是轻视生命的。
  通过重重关系,我终于获得见王家少年的机会。我很紧张,有很多的疑问想问他。铁栅门打开,一个少年从门里走出来,带着手铐,单薄,瘦弱,他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面似乎没任何感情。他坐到对面的凳子上,又看了我一眼,但很快又低下头去。那是怎样的眼神呢?害羞?寂寞?绝望?我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少年——或者,已经是青年了,却仍然是一张少年的脸,连胡髭都没有——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单纯、善良、内向的孩子。甚至,还有些教养。
  我忽然无法张口,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回到村庄那么久,听了那么多悲痛的故事,我都没有哭出来,可是,在面对一个杀人犯时,我一下子崩溃了。看着他,一切的原因都不是原因,而所有不是原因的因素又导致了最终的悲剧。我无法想象他挥动着锄头、砖头杀人的场景,那样的残忍和眼前这个少年完全不符合。
  我又能问些什么呢?一切的询问都是苍白的,谁能弄清楚,那一个个寂寞的夜晚在少年心里郁结下怎样的阴暗?谁又能明白,那一天天没有爱的日子汇集成怎样的呐喊,而又有谁去关注一个少年最初的性冲动?我该以什么样的情绪去面对他呢?我不清楚。我很迷惑。同情?愤怒?心痛?当面对这样一个罪犯时,这些都是太过简单的词语。
  2009年4月,终审判决书下来:王家少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芙蓉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001婚礼中的插曲1林静站在巨大的落地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不禁伸手抚触自己的脸庞。高挽着的头发,披着轻柔的婚纱,精致的妆容,有着一种妖冶的美,雪白的项颈装饰这耀眼的钻石项链,圆润的耳垂搭配着同一系列的耳环,巴黎空运过来的婚纱,镂空的设计衬托着她那姣好的身材,带着点妖娆。这是她吗?林静不禁在心底问自己。是的,是她,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而她就是新娘。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