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重口味心理学 - 第一篇 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核心人格是自娘胎里出来时原装的“灵魂”,就是D,非核心人格就是D后来出现的另外这三个“兄弟”。
  通常情况核心人格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要不怎么会让别的“家庭成员”乘虚而入?
  所以D可能会是个外强中干的男人,因为他变成大D后能够出去与人打斗还占了上风,证明他也许是个大块头或者有着强悍的体魄,是个肌肉型的猛男。但是他需要变成大D后才可以做到这些,又反映出了他作为D时的懦弱,因此一个看上去很凶悍却不敢较真,遇到强硬问题时会逃避退缩胆小害怕,甚至想偷偷一个人躲起来大哭一场的形象就摆在我们眼前了。
  但是还没有完。
  非核心的人格可能是敌对的、控制的,有的时候,更权威的非核心人格反而会来掌控整个局面,它会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人格,并且常常会把那些人格安排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出现。你们觉得“D氏四兄弟”中谁来当家做主?有人认为是大D吗?因为出风头的事全他一人干了。但是错了,当家的不是大D,还是D。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谁掌控局面谁分配时间啊。大家看D总是在身体很不舒服(头疼)的情况下才让其他三个“人”出现。我不爽了,才把烂摊子留给你,你不去也得去。所以感觉到D的腹黑和“闷骚”没有?
  现在再来看D,这时就整合成了一个表面看似中规中矩或者偏于强悍,但私底下欲狠无力没事只能偷着坏,幻想狂妄现实囊软的既可憎又有那么点可爱的男人。
  D说过,他对那三个哥们儿的存在一无所知,那么反过来小D、中D、大D三人对D的存在也一无所知吗?那可不一定。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核心人格是无法感知到非核心人格的存在的,但是反过来,非核心人格却不一定感知不到核心人格的存在,所谓“兄弟”们在暗,D在明啊。
  “D氏兄弟”一家四口的故事看到这儿,我心中一直有个小小的疑惑。疑惑就来源于我先前看过的那些电影,无论是《惊魂记》还是《禁闭岛》,其中人格只分裂成了两个,《搏击俱乐部》里是诺顿和皮特,还有本书叫《三面夏娃》,充其量是三个,看到D我知道了还能分成4个。那么,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究竟能够分裂成几个人格?

  专家这时出面了:“跟你说,你们那都不是事儿,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平均可以有13~15个不同的人格。”
  人们都说爱情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之分,实际上多重人格中的分身也是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限制的。比如说,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一个娇小可爱的女性和一个强有力的男性两个分身,其中男性的一方充当起了保护女性的角色;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主人和宠物两个分身,他的人格时而是人,时而又变成一条毛茸茸的大胖狗。
  电影中不同人格间的转换往往神不知鬼不觉,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实生活中的转换也确实如此,是瞬间的,如同川剧的变脸,“嗖”的一下就过去了。而且换了“灵魂”后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一项研究表明,37%的病例发生了优势手的改变,一下子就变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还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视的问题,变成另一个人格后这个问题也神奇地消失了。
  那么什么情况会诱发人格的转变呢?我要说几乎是任何情况,比如看到一只橘子。就是这么简单而偶然。
  在这里给大家看一张图,是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在不同身份下写出的笔记。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情绪问题,如伤心、抑郁、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自愈。——这里我用到了“情绪问题”这个字眼,显然它并没有上升到障碍的高度。——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绝对没有可能自愈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疗,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当他们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可能还会增生出新的人格。
  患上该病是如此难治疗,没病的人可不可以伪装患上多重人格呢?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里我们要再提一遍电影《致命ID》,它简直可以成为多重人格障碍的科教片了。影片中有司法人士和心理学专家坐在一起争论男主角是否应该定罪的情节,其中,司法方提出这个凶手会不会是在伪装多重人格障碍?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后来不幸惨遭毒手的那位心理学专家这时极力替男主角申辩,他递给了司法方一本日记,里面赫然呈现了具有不同字体、语气和行文方式的文字,就与上面那张图片中的内容类似。司法方看过后迟疑了……

  剩下的内容就留给已经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回忆,没看过的人自己找来看吧,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新故事,一个关于多重人格能否被伪装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丘陵杀手”。
  20世纪70年代晚期,有位叫Kenneth Bianchi(以下简称K)的男子在洛杉矶地区残暴地强姦并杀害了10名年轻妇女,并把她们的裸尸抛到不同的土堆上。“丘陵杀手”因此得名。虽然事后有无数证据表明K就是那个丘陵杀手,他却一直不停狡辩,哭天抢地,引来专业医师的注意,认为他可能是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接下来,他的律师顺水推舟地带来了一位心理医生,随即便催眠了K,然后该医生问他:“我能不能和你身体中的另一部分聊聊天?”这时,一个凭空出世的叫做S的人出来答话了:“我等了你们很久了,没错,我才是那些案子的凶手,你想把我怎么样?还有啊,K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可是无辜的啊!”
  有了这种证据,K以及K的律师都觉得十拿九稳,气定神闲。只是没有料到,一山更比一山高,控方律师见状请出了Martin Orne先生(现在已经故去,以下简称M),来“料理”一下K的心理问题。
  M是谁?那可是当时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及精神病学专家,在催眠及多重人格障碍领域响当当的泰斗级的人物!
  随即,PK开始,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第一招:欲擒故纵。
  一次与K的深入会谈中,M佯装不经意地提到,一个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应该至少分裂出三种人格。不久之后,K体内的S2就出现了。
  第二招:打草惊蛇。
  一日M约见K,提出一个非常诚恳的请求:请把这一天的时间都给我好吗?随后,M大爷手提量表,像打了鸡血,对K进行了一整天心理测试的狂轰滥炸。这些战火中诞生的测试结果表明,K与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第三招:釜底抽薪。
  M联系警方搜查了K的住处,发现有很多关于精神病理学的教科书,因此推测,他可能研究过这类问题;调查采访K的亲友,发现他在被捕之前从未出现过任何心理异常。
  三招过后,K完败于大师脚下。M最后得出的结论是:K的多重人格障碍是伪装的!在这份有力的证词基础上,K最后被认定为有罪并判处无期徒刑。
  实际上,还有种非常简单的区分伪装与否的方法:装病者总是急于显示自己的症状,而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则会试图掩盖自己的症状。
  多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它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障碍。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肉体多个灵魂,而后者是一个肉体一个灵魂。
  除此之外,两者都会产生幻听,但区别又在于:
  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听到的声音来源于内部,自己头脑里,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会认为那是天外之音,是别人发出来的。
  同时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能认识到所有这些只是种幻觉,往往会自己压制住这种声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认为那些声音都是真实的,尽管实际上它们并不存在。
  该进行下一个案例了,而且该案例的经典程度无与伦比。
  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这就是著名的“安娜案例”。安娜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以及随后出现的精神分析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她的出现,人们才把目光迅速投向了潜意识领域,因此她也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第一位病人。
  一提潜意识,是不是大家就会下意识想到了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的概念真是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认为心理分为两个层次,意识与潜意识。
  就像一座巨大的锥形冰山,把它放入海里,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用刀切开,然后装进意识,而海面下真正的庞然大物部分却用来装盛潜意识。因此整个心灵的冰山里,潜意识才是真正的大BOSS。
或许您还会喜欢:
苏肉难寻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来,介绍一下,我叫苏栩,大家都喊我苏苏,孤儿一个,一个很冷很冷专业的稍微大龄的女硕士生,近来有点花痴倾向。不能怨我,孤儿院的老院长成天在电话中苦口婆心的教导我说:“苏苏啊,你年纪也不小了,老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都会背锄禾日当午了,你要抓紧时间,在学校里找一个男朋友,将来一起在北京工作……”老爹的训话都是从我背锄禾日当午开始,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他来了请闭眼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1.怪男人鸦青色的天空掩映着远山,薄薄的雪堆积在林间小径上。空气微寒而清爽,人若行走其中,很快会感觉到身体仿佛被松枝和雪的气息填满,冰冷又惬意。简瑶在大路旁下了公交车,又拐上石板小径走了十多分钟,终于看到前方山坡上,一幢灰绿屋顶的欧式小别墅。自简瑶有记忆起,这幢别墅就矗立在城郊的山腰上。二十多年过去了,即使拿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这幢错落有致的建筑一点也不过时。 [点击阅读]
把妹达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1节谜男MeetMyStery屋子里一片狼藉。门板裂了开来,铰链也脱落了;墙上散布着串头、电话、花盆撞击的凹痕;贺柏为了逃命,躲到饭店去了;而谜男则哭着瘫倒在客厅地毯上。他已经整整哭了两天了,这不是那种正常的哭泣。正常的眼泪是可以理解的.但谜男已经超出常理,他失控丁。一星期以来,他游栘在极端愤怒与暴力,和一阵一阵间歇性,发泄式的呜咽之间。现在他威胁着要自杀。 [点击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自序活出你想要的人生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原来你非不快乐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致内地读者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因缘际会下,我第一本在内地发行的书,是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课题,跟内地朋友分享自己这几年的体会。当前大势。不失为反思“拥有与失去”的黄金机会,能借此想到拥有的代价、失去的回报,内心得以从外在环境与际遇中释放,堪称千金不换。过去写下不少勾引别人眼泪的歌词,有时会反省自己是不是美化了伤感,有时又觉得让人落泪,可得到发泄,但愿也不算是作孽、遗害人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