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怕失败,执著探索
害怕新竞争地,不敢投身其中,是永远也无法掌握新的竞争地的规则的,而且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这是由于他们惧怕失败,不具备下定决心面对挑战的勇气。这样的人只会在头脑中思考,并不去身体力行。争先恐后地踏入未曾涉足的领域,迎接逆境与失败——只有具备这种勇气,才有可能亲自开辟道路,找到全新的答案。
在此过程之中,开拓者的精神是最强有力的武器,没头没脑地走上几圈,是无法看清变化的本质的。在向新的竞争地迈进时,应具备以假想为支柱,反复试验,不怕失败的姿态。换言之,即使失败,也要勇往直前,坚信下次一定能成功,这种执著的精神是我们的护身符之一。
要想认清变化的本质,首先要对身边的变化逐一反复地自问自答——为什么会这样,新在什么地方,从中会产生什么,其真正的价值在何处。然后从中确定课题,建立假说,搜集事实以认清这一假说,并进行分析和验证,重新建构自己的观点。
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了错误,则必须让所有的一切都回归为一张白纸的状态,建立新的假说,从零开始重新思考。然而,懒于思考的人是无法否定一切的。他们惧怕失败,因此不想承认自己是错误的。直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意味着对思考永不厌倦。只有这样,以上过程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我们才能够赶上、甚至是超过经济领域的变化速度。
这是经济咨询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有可能通过后天的训练而获得。不过,对于大多数日本人而言,这似乎是他们最不擅长的。更有甚者,现在的日本人缺乏支撑这种无休止探索的问题意识和执著精神,这让人感到十分遗憾。也许是由于日本社会认为顺从、把追求权力和利益看得很平淡才是社会的美德,总之日本人非常缺乏执著精神。
顺便提一句,在我原来所供职的麦肯锡,专家的行为规范之一便是“obligationtodescent”(反驳的义务),对违背自己的良心与职业道德的做法明确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反驳,这种义务是所有成员都必须履行的。这一传统始于70年代以前。
无论对方是顾客,还是比自己先入公司的人,无论对方的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公司要求每一位员工的行为都要以此为准则。在人际关系方面,长幼尊卑非常重要,但在事实面前,考虑到可能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便客客气气,或是歪曲事实,这种做法是专家应该感到耻辱的。在麦肯锡,与传统型的组织相反,受到强烈批判的不是提意见的人,而是不提意见的人。
即使会导致双方的对立,由毫无顾忌地交换意见而引发的争论也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这一点不少日本人应该有所领悟。只有不同的见解发生碰撞,才会有所创造。回避争论,不习惯争论,对于全球水平的专家而言,是致命的弱点。其中极端的表现就是屡战屡败的日本外交。
乐观地期望不费唇舌便可得到别人的理解;不懂装懂;对一针见血的意见充耳不闻,得过且过;愚蠢地重复尽人皆知的错误——这些都是同质化社会所产生的弊病。日本式的教育对固有的知识不加怀疑、全盘记忆,从维持同质性这一意义而言,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它也排斥异质,助长了否定多样性的文化。
在此意义上,与日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犹太人的社会。在犹太人的社会中,为了使讨论深化,总有一位成员敢于提出反驳意见,被称为“恶魔的拥护者”。他在对讨论的方向性与大体的结论表示赞成的同时,敢于提出反面意见,对于解决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指出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合理之处。为了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反对意见,对讨论的前提提出质疑。
在此过程中,逻辑结构逐渐清晰起来,这对于锻炼在新竞争地中的探索能力非常有效。运用恶魔拥护者的方法和精神,不断验证自己固有的想法,置身于迄今为止从未想到过的思想空间,可训练自己从零开始建构开拓新竞争地理论的逻辑能力。即使大家都从同一事实出发,如果你的构思非常新颖,也能发现更多的选择与商机。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从中选择最好的,把握住机会并付诸实施。
|
目录 上页 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