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追风筝的人 - 《追风筝的人》书评——论追风筝的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不是那个叫拉登的人,你很难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和西海固无比近似的地方,除了美国人的军靴和难民的蓬头垢面,它的一切印象符合一个地理系学生的 学科经验,干旱、缺水、尘土飞扬以及自然而然的贫穷。之所以这样,一方面缘于一知半解,一方面缘于没有像《追风筝的人》那样的一本书。
  
  所以,《追》对我而言,首先是一本教科书,它梳理的是关于阿富汗在苏联人进来之前和被赶出去之后的一些民生片段。70年代的阿富汗人已经 习惯在周末去看足球赛了,并且有绿色*的草坪,这绝对是真的。不仅如此,喀布尔的大街上还有翠绿的棕树,美观别致的二层别墅,春天全城的孩子都会举行风筝比 赛,然后会从父亲那里获得一辆美国产的山地自行车。宁静的阿富汗在冬天的早晨碧空万里,炊烟会从喀布尔的街巷里袅袅升起,这一切和2001年9月11日之 后我们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上的看到的炮火纷飞和残垣断壁的阿富汗判若两地,战争改变了一切。
  
  这是阿米尔少爷和小哈桑的童年背景,尽管他们一个住在别墅里,一个住在后院的的破帐篷里,但这并不妨碍阿米尔的父亲将哈桑的父亲称为40 年的好兄弟,不妨碍小哈桑成为阿米尔少爷在少年时代最要好的同伴。。因为缺乏煽动和马克思主义,所以在一个院子里,穷富、身份和立场并不能让两个阶级轻易 的对立并尖锐起来,如果能操作恰当,却反而能让仆人的忠诚更忠诚,让主子的理所当然更顺畅。穷人善良,是因为卑微,因为容易产生感激之情罢了。

  
  可悲的是,人是有奴性*的。哈桑甘愿为阿米尔付出一切,他远比高贵的少爷聪明、机智和勇敢,而高贵的少爷却懦弱自私。在第三方的挑衅面前, 阿米尔只能手掌里握出了汗,或者躲在昏暗的角落里看着年少的哈桑被人猥亵,而默不做声。哈桑却能拿起弹弓反抗,为了阿米尔他什么都可以做,哪怕是被猥亵, 也要保住少爷的风筝,那个关系到父爱的风筝。
  
  可是两个孩子怎么会知道他们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呢?
  
  尽管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辆自行车,但父爱的危机并没有消除。阿米尔知道他的父亲希望从他身上看到什么,而那些却恰恰无一例外的体现在了哈 桑的身上。阿米尔少爷是矛盾的,因为父亲和哈桑他都不想失去。你很难说清楚他给哈桑帐篷里放东西是属于他想嫁接哈桑偷盗呢还是想偷偷的以少年的方式讨好哈 桑,给其以安慰,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逼走了哈桑和40年如一日的阿里。他不会再听见父亲夸赞哈桑了,但同时,也不会再听见哈桑边熨衣服边含糊不清的唱调 了。

  
  父亲的生意伙伴拉辛罕从巴基斯坦把电话打到美国的时候,已经是20多年以后,阿米尔少爷已经成为一名出众的作家,苏联人已经被联军赶出阿 富汗,而塔利班的统治才刚刚开始。那个平和的阿富汗已经不存在了,而那个少年时噩梦一般的痛楚却依然逗留在阿米尔的心中,阿米尔需要一个救赎的机会:于是 拉辛罕告诉他,哈桑和阿米尔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阿富汗有哈桑的儿子需要他救出来。
  
  阿米尔去的时候,一个满目创痍的阿富汗,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摸一样,而从路边窜出来的塔利班却不仅仅只是炸毁了巴米扬,这里的女人说 话只需和苍蝇一样,在大点声就要别枪毙;那个足球场还在,还有足球比赛,但草没了,塔利班在球赛中场休息的时候在这里处决对他们不满的人。

  
  一部小说在这个时候,对我来说已经结束了,因为其中的一个兄弟已经死亡,后面的结论的不外乎风筝的呼应罢了,但一个陌生的国家却在这一切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越来越清晰。
  被阿米尔从阿富汗救出来的哈桑的儿子,他年幼的沉默让人窒息,他凸显的除了一个孤儿的无助之外,美好童年的突然变故其实就是一个国家苦难的折射,这些无力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沉默,如果还有一些童年的美好可以回忆,便是给人了希望。
  我们把美日韩看的太多,我们沉迷《越狱》般商业化潮流中不能自拔,并自以为可以靠无数恶搞来抚慰日渐荒芜的心灵,却忘记了一种很适合坐下来娓娓道来的情感,它不一定比好来屋来的更刺激,不一定比《夜宴》和《黄金奶》来的更华丽和奢侈,却比他们都更温情和更深沉。
  
  《追风筝的人》 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或许您还会喜欢:
第三个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赫邱里?白罗坐在早餐桌上。右手边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巧克力,他一直嗜好甜食,就着这杯热巧克力喝的是一块小甜面包,配巧克最好吃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跑了几家铺子才买了来的;是一家丹麦点心店,可绝对比附近那家号称法国面包房要好不知多少倍,那家根本是唬人的。他总算解了馋,肚子是惬意多了。他心中也是很安逸,或许太平静了一点。他已经完成了他的“文学巨著”,是一部评析侦探小说大师的写作。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