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似水年华 读后感——时间的记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以前驻足于图书馆的高高的书架前,看到那么厚厚的《追忆似水年华》就一眼扫过了。害怕自己的毅力不够,读不完它就放弃了。为此也就从来没有想去了解它究竟 是怎样的一部书。其实对于我本人来说,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就喜欢它了。什么样的感觉呢?应该是一种对过往时间的怀念和无奈吧。
  这次终于翻开了此书,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当我看到序言(安德烈•莫罗亚作)时,心中就充满了无限的亲近,急切的想更多的了解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怕自己的思想被别人影响,先入为主,所以后来的许多人对作者的评论一直不想去看。史上那么多著名的作家都对普鲁斯特和他的追忆似水年华作了评 价,相信对他剖析的已经很透彻。但是在此我只是作为我自己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追寻普鲁斯特关于时间的记忆。虽然会有很多的观点太主观,太幼稚,太凌乱,我还 是想把它记录下来。
  其实我向来是这样认为的吧。喜欢某一个作家和某一作品关键是作家所描述的世界和感情能和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契合,一种共鸣。就是这样心灵的震撼,让我强烈的感受到我懂他,真的算是懂他。至少我自己这么认为。
  在他的著作的结束语中,阐述了他的立场:“如果时间允许我完成我的作品,我将给它打上时间的烙印。时间现已不可抗拒地占据在我的心灵,在我地 作品中,我将描述世人,即使冒着把他们写得像怪物似的风险:他们在时间里占据了一个在空间中难以获得的广阔得多的空间,一个伸展的、无法度量的空间。因 为,他们像巨人潜入岁月之中,同时触及他们生命中的各个时代,这些时代被众多的日子分开――在时间中彼此相隔甚远。”

  当记忆穿越时空得阻隔,终于把现实撕开一道裂口,那无穷无尽得记忆就一股脑涌在眼前。追随着作者的脚步,仿佛看到了那个缺乏爱,缺乏关心的孩 子,对母亲的拥抱有着强烈的欲|望。曾经我也是那样的一个孩子,渴望着被拥抱却一直不敢说出来,怕母亲冷漠地对待我的软弱,所以一直做着母亲喜欢的孩子,一 直固执地坚强着。我想,我自己是不是也是那个时间的牺牲品呢?
  记忆是一根晾衣绳,对过去事物的印象,就是那些被赎回来的脏衣服,是怀旧时需用的忠实得意的仆从。而对于那些记忆力好的人来说,与他无法记住明天一样,也很难记住昨天,所以在经过的时光中,我们把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随时涌笔记下来,从而完成一种人生。
  而对于那些非自主的记忆,是爆炸性*的,一种即时的全面而兴味无穷的爆炸。非自主记忆所恢复的,不仅仅是拉撒路和过去的事物,而是更多。因为不 仅仅是上述二者。它是一位难以控制的魔术师,自己选择时间和场合表现它的奇迹。这种奇迹对普鲁斯特表现过很多次。就如浸了茶水的“小玛德莱娜”点心,把他 带回到记忆中的真实。

  很多的时候,一件旧物更或者只是一种感受,可以永远的留在记忆中,那就是过去曾给我们的真实。当我们再次看到它时,记忆中那个自己就呈现了出来。这样我们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真实。这也许就是记忆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对我来说,感受强烈的不是他所写的结构是怎样的,而是他叙述的方式,笔过之处,就那么自然而然又显得凌乱不堪。正是由于记忆铺天盖地而来的情形所造成的吧。
  就在我拿着这部书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朋友翻了几页,然后对我说了一句话:“看不懂啊!”这句话给我感触很多,仿佛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这之 前,我看到让-弗•雷维尔批评普鲁斯特大谈特谈他自己发生的事和心情,他认为普鲁斯特描写的感情现象,不论归属于哪一种心理学理论,只是他个人的经历和感 受。他认为这些感情难以引起共鸣。当时我是一种不可思议或者气氛吧。但是听了朋友的话后,我才猛然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同我一样会认为自己和普鲁斯特的 内心如此亲近。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正常的是可以被原谅的。
  在书中的叙述者时时介于两种状态之间。一方面,他向往别人对他几乎无足重轻,别人无法使他失望和痛苦;另一方面,他又需要一种其意义取决于他 人的生活。这种状态我觉得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极为贴切:既在尘世之中,又再尘世之外。也就是自认为超脱世俗,但终究逃脱不了世俗的羁绊。

  人们常说,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爱情是意外事件,其实恰恰相反,普鲁斯特之所以强调爱情诞生时的种种情景的偶然性*,正是为了突出这一点:爱情 本身就是生活的最强音。要不普鲁斯特怎么会说:“重要的是去爱”呢?虽然爱情会带来痛苦,但是生活会因为有了这样的痛苦而变得丰盈起来,痛苦的爱本身就是 唯一的幸福。
  在书的结尾,马塞尔觉出自己的病弱和衰老,他身居疗养院,感受到了强烈的死亡意识,他虚构的世界变老了,他的记忆更加遥远了。
  普鲁斯特,这位在病榻上的伟大作家,常年的活在自己的一方小屋,这些时间的记忆和止不住的思绪才支撑他走过了自己的人生吧。他这样写道:“真 正的生活,最终被揭示和阐明了真谛的生活,真正被生活过的生活,是作家的生活。”“在我意识到我将死亡的时刻,我效仿濒死的士兵,像他那样,在我死亡之 前,我要写这些东西。”回忆结束了,这本书也随着回忆的结束划上了句点。至于此后的事,或褒或贬,也只是留作后人的评说。
  对这样一位大师,我始终抱着一种钦佩,更或者是一种怜惜。感情有些复杂,难以表达,彷佛陪着他走了这一生。
  相信幸福,相信生活,相信一切正面的东西,相信时间留给我们的真实记忆,来度虚幻的现实生活,当现实不再成为现实便又变成一种真实。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走过了时间和空间,完成了这一生。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