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我私人的似水年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追忆似水年华》,我竟会读得这么慢。
  有时候,我决定临睡前读上几页,但我不晓得该在哪里停下来。这不能从钟点上加以限制,也不能从章节上予以分割。事实上,我可以在任何地方停下来,然而在任何地方停下来都叫我于心不忍。粗看之下,似乎除了连续的加引号的对话,每个段落都可以独立成章——这并非绝对的实情。这洋洋洒洒二百万言中间其实没有驻足的空隙,是一条潺潺不息的情感的小溪流,是一本不必找人弹奏,仅从视觉上就那么连贯、统一的乐谱,中间是没有休止符的。我怎能忍心去切断作者那敏感多情的神经纤维呢?我往往惊讶地发现:即便今夜我用书签做好标记,第二天再翻开,它还是会变成一本新书,我可以从任何地方读起。
  有时候会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是作者的描摹太细腻,太深入造成的么?我想不是。我敢说,他的每一翻遐想,每一个印象,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味,是能得到与作者相似的体验的。毕竟都是地球人嘛。问题出在他的联想来得太过汹涌上了,一个接一个,一古脑儿推到你的面前,快慰怡人的柔波堆集成奔腾咆哮的巨浪,我便只得眼花缭乱,晕头转向了。要征服它,我唯有暗下决心,多读细读。可是细究起来,要从艺术、美学上一一印证他的观点,那需要多么大的知识储备!这辈子怕也做不到了。因此,这书怎么读,读多少遍,也是粗的。
  他是一位永远让人捉摸不定的魔法师。当这位刁钻的大厨端上一盘美味佳馔,必先要求你端详上半个钟点,结果不外是:这外观上的美就足以填饱胃口,你根本无须去动筷子了。另一种情况下,他事先告诉了你结果,而当你剥去那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看到那个小礼品,和他描述的并无二致,但你仍会打从心底里大吃一惊。而更多时候,是你太盼望那个惊喜,他最后却让那个礼品不翼而飞了,只余下一股淡淡的香气和无尽的愁绪。它的跌宕起伏,不像一部小说,更像一幅画,或者一片自然的奇景。
  普鲁斯特在生命的后半段,是一个自我囚禁的人,就像他的“莱奥妮姨妈”。我读这书时,基本上也无所事事,有病没病都要赖在床上。我觉得我消极得无可救药,几乎是把生命的尽头前移了四十年。是否可以这么说:除去技术上的细节,这本书就是我写的(电影《鱿鱼和鲸》)。这想法毫不突兀,极其自然。每个人都会碰上一个希尔贝特,还会碰上一个阿尔贝蒂娜。最好的时光永远是已逝去的,大多数人不是不擅长铭记,而是太乐于遗忘了。和普鲁斯特比起来,我们简直都是无知无觉的朽木。
  我国古代诗人多如牛毛,吟诗可称风俗,而诗人气质却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肯定。我们过分宣扬传统意识中男人阳刚的一面,贬抑了诗人多愁善感的一面(这不是重男轻女,实在是女性*文学家太少了,所以我笼统点就说“男人”)。在较通俗的读物里,就出了一个贾宝玉,还被老百姓目为蠢物熊包一类。普氏这位西洋贾宝玉的姗姗来迟(1989年才第一次被译成中文),也说明国人心中还是有一道壁垒的。即便是在如今这个年代,我们也往往只能在外国名著中找到这种感情的寄托,获得这种阅读的喜悦。对于我,是歌德,是卢梭,如今又有了普鲁斯特。
  我常常在这样矛盾着:人是非常非常微不足道的,但我的感受又偏偏是我可把握的一切,除此之外,我一无所有。作为当时当下的小我,得到一种隐秘的,纯粹个人化的自给自足,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大的欢悦了。此生能结识普鲁斯特,是上天一份多么大的恩典!文学有千般意趣,但是只有在《追忆似水年华》当中,我才能踏上一条由过往直达永恒的时空捷径。每次陷身其中,就像失落在一片我极为熟悉而又辨不清方向的梦土里,我一点也不担心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每一处都曾是我的家;我反而恨不得永远迷失下去呢。这种最强烈的幸福,是被夸大多少倍都不为过的。
  既惋惜于已逝的青春,而又能在回忆中得到满足,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情怀。普鲁斯特,我偷了你的记忆,让它来充实我的。结果,当我把你的记忆抽去,我的记忆的魂魄也被勾走,只剩一个干巴巴的空壳了。于是,我只有在你的书中,才可以缅怀一番了。若你愿意归还我,那么就叫我在生命即将静止下来的那一刻,目睹更加灿烂的流光溢彩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殿下①①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一八○——一八七三),一八三三年巴尔扎克曾在米兰这位亲王家作客。这部作品主要描写巴黎,是近日在您府上构思而成的。请允许我将您的名字列于卷首。这是在您的花园里成长,受怀念之情浇灌的一束文学之花。当我漫步在boschetti②中,那里的榆树林促使我回忆起香榭丽舍大街,这怀念之情牵动我的乡愁时,是您减轻了我的忧思。 [点击阅读]
人间失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点击阅读]
伦敦桥
作者:佚名
章节:124 人气:2
摘要:杰弗里。谢弗上校很喜欢他在萨尔瓦多的新生活。有人说这个巴西第三大城市非常迷人。这确实是个充满了欢乐的地方。他在瓜拉球巴海滩正对面租了一套豪华的六居室别墅。在这里,他每天喝着甘蔗甜酒和冰镇啤酒,间或去俱乐部打打网球。到了晚上,谢弗上校——这个绰号“鼬鼠”的变态杀手——就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在这座老城阴暗狭窄、弯弯曲曲的街道上开始了狩猎。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 [点击阅读]
儿子与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劳伦斯于1885年9月11日诞生在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一个矿工家庭。做矿工的父亲因贫困而粗暴、酗酒,与当过教师的母亲感情日渐冷淡。母亲对儿子的畸型的爱,使劳伦斯长期依赖母亲而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爱能力。直到1910年11月,母亲病逝后,劳伦斯才挣扎着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南非洲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南非洲历险记--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1854年2月27日,有两个人躺在奥兰治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下,一边闲谈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河面。这条被荷兰殖民者称作格鲁特河,被土著霍顿督人称作加列普的奥兰治河,可以与非洲大陆的三大动脉:尼罗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相提并论。像这三大河流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高水位、急流和瀑布。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