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我们在追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要说的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这是一部真正的好作品,够得上“伟大”(但我不想用这个吓人的标签);但给这部作品写书评可能是件蠢事:这是一部只能与读者一对一的作品,无法通过任何所谓“梗概”、“转述”、可笑的“评论”再现其非凡之处。况且,谈论是否意味着削弱和损害?(而且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只断断续续读完了它的第一卷。)不过,也正因为它的“个人性*”(从作者的创作到读者的阅读),给予了我谈论的权利。
  《追》是一部“受限制”的作品,也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异数”。它的作者——哮喘症患者及长期卧床者普鲁斯特,敏感且细腻、多愁善感且耐心十足,养尊处优不为生活困苦所迫(因而也毋需受“职业”戕害),并且拥有足够多的时间以及幽闭的适合写作的环境——所有这些造就了这部作品,也暗示了具有同等价值与美的作品的不可复得。它的独特还来自它的语言:黏稠的长句子(有时一整页只由一个句子构成),针脚一般细密繁复的各类隐喻(广义上的、统摄微观到宏观各个层面、新奇、典型)。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都是作者个人风格的体现,但《追》无疑是最好的标本之一。
  普鲁斯特无疑具有一种天赋,所有外界事物的微小颤动都能通过他的神经线路被放大,被久久地镌刻于他的身心之上。然后,他还能把各种感官和精神体验融汇起来,用其中的一种去展现、印证另一种——而且几乎是一种直觉上的跳跃和联系——最后由文字承载这一切。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提醒我们注意,普鲁斯特能从声音中看到颜色*,比如,“轻柔的朗巴尔(Lamballe,城市名-笔者注),在那片-乳-白色*的基调中,包含着从蛋壳黄到珍珠灰的各种色*调”。普鲁斯特就像一个始终天真脆弱的幼童,不受年龄干涉地持续拥有着敏感的气质(多令人羡慕!就像博尔赫斯笔下博闻强识的富内斯)。他又像一只拥有无数触手的海葵,舒展开的每一只触手上的神经元都能时刻感受到海水的呼吸,潮汐的涌流(同时可以看出,普鲁斯特这种对“物”的关注又是完全属于男性*的)。也正是靠着这一种本领,《追》与时间打了个平手,《追》的读者因此也多么幸福和幸运,这部作品又是多么地该用“脊椎骨”(纳博科夫语)去读——唯有如此,你才能体验到文学真正的乐趣与美好所在。
  我一直相信,作品与阅读作品的读者之间是有机缘存在的。伟大的作品不一定就是你的心头好,但一部真正“属于”你的作品,它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老早就为你准备在那儿的,只等着时间一到被你发现。《追》也一样。它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如果以气质划分,借用苏珊•桑塔格(Susan Santag)对日本文乐剧所用的描述,那么普鲁斯特本人和作品无疑是“月神式”的——静谧、沉默、忧郁。如果你不能忍受与情节并无直接关联的大段大段的景物或心理描述,不能忍受同一主题之下絮叨的表白,你尽可以不选择它。《追》的絮叨、琐碎、绵长、温软和巨细无遗的笔触,最后恰恰指向了它的出色*,普鲁斯特也凭此以一人之力搭起了空中教堂,古典的哥特式的,宏大优雅的、精致丰盛的、让人叹为观止的,细部栩栩如生的(那透入彩绘玻璃窗的光线、单纯有力的束柱、纤细华丽的肋架……)。然而它又完全是虚构的,没有任何实际重量的,它凌空架起,悬之又悬——或许正惟其如此,我们才更爱这部作品,就像我们爱这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只因为它的脆弱和脆弱造就的伟大。
  也许整部《追》只是揭示了,一个人的世界——并非地理意义上的横向的外部世界,而是内心纬度上的纵向世界——能抵达怎样的深度。
  《追寻逝去的时光》,[法]马赛尔•普鲁斯特 著,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5第一版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恐怖的大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雷诺被绑架非洲!我向你致意,你这神秘的大地!让我骑在骏马上穿越你那一望无际的空旷草原;让我骑在矫健的骆驼上穿越你那布满了炙热的石头的沙漠;让我在你的棕榈树下漫步,观看你的海市蜃楼美景;让我在你生机盎然的绿洲上思念你的过去,感叹你的现在,梦想你的未来。 [点击阅读]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塔土尼星球。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恒星闪烁,炫目的白色光芒照耀着这颗行星上广袤的荒原。因此生成的热气从平坦的“沙质地表蒸腾上升,在巨大的断崖和高耸苍凉的山巅之间形成了一片晶莹的氤氲。这是这颗行星上惟一典型的地貌特征。大块大块风化的巨岩如哨兵般屹立,在潮湿的雾霭中俯视着一切。当飞车赛手呼啸而过,引擎发出狂野的嘶吼,炽热的光和空气似乎都在颤动,群山也为之颤栗不止。 [点击阅读]
杀人不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英格兰!这么多年之后,终于又回到英格兰了!他会喜欢这儿吗?路克-菲仕威廉由踏板跨上码头的那一刻,这么自问着。在海关等候入境的时候,“这个问题躲在他脑子后面,可是当他终于坐上列车时,又忽然跑了出来。他现在已经光荣地领了退休金退休,又有一点自己的积蓄,可以说是个既有钱又有闲的绅士,风风光光地回到英格兰老家。他以后打算做什么呢?路克-菲仕威廉把眼光从列车窗外的风景转回手上刚买的几份报纸上。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富布赖特研究基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一年。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