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我们在追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要说的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这是一部真正的好作品,够得上“伟大”(但我不想用这个吓人的标签);但给这部作品写书评可能是件蠢事:这是一部只能与读者一对一的作品,无法通过任何所谓“梗概”、“转述”、可笑的“评论”再现其非凡之处。况且,谈论是否意味着削弱和损害?(而且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只断断续续读完了它的第一卷。)不过,也正因为它的“个人性*”(从作者的创作到读者的阅读),给予了我谈论的权利。
  《追》是一部“受限制”的作品,也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异数”。它的作者——哮喘症患者及长期卧床者普鲁斯特,敏感且细腻、多愁善感且耐心十足,养尊处优不为生活困苦所迫(因而也毋需受“职业”戕害),并且拥有足够多的时间以及幽闭的适合写作的环境——所有这些造就了这部作品,也暗示了具有同等价值与美的作品的不可复得。它的独特还来自它的语言:黏稠的长句子(有时一整页只由一个句子构成),针脚一般细密繁复的各类隐喻(广义上的、统摄微观到宏观各个层面、新奇、典型)。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都是作者个人风格的体现,但《追》无疑是最好的标本之一。
  普鲁斯特无疑具有一种天赋,所有外界事物的微小颤动都能通过他的神经线路被放大,被久久地镌刻于他的身心之上。然后,他还能把各种感官和精神体验融汇起来,用其中的一种去展现、印证另一种——而且几乎是一种直觉上的跳跃和联系——最后由文字承载这一切。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提醒我们注意,普鲁斯特能从声音中看到颜色*,比如,“轻柔的朗巴尔(Lamballe,城市名-笔者注),在那片-乳-白色*的基调中,包含着从蛋壳黄到珍珠灰的各种色*调”。普鲁斯特就像一个始终天真脆弱的幼童,不受年龄干涉地持续拥有着敏感的气质(多令人羡慕!就像博尔赫斯笔下博闻强识的富内斯)。他又像一只拥有无数触手的海葵,舒展开的每一只触手上的神经元都能时刻感受到海水的呼吸,潮汐的涌流(同时可以看出,普鲁斯特这种对“物”的关注又是完全属于男性*的)。也正是靠着这一种本领,《追》与时间打了个平手,《追》的读者因此也多么幸福和幸运,这部作品又是多么地该用“脊椎骨”(纳博科夫语)去读——唯有如此,你才能体验到文学真正的乐趣与美好所在。
  我一直相信,作品与阅读作品的读者之间是有机缘存在的。伟大的作品不一定就是你的心头好,但一部真正“属于”你的作品,它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老早就为你准备在那儿的,只等着时间一到被你发现。《追》也一样。它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如果以气质划分,借用苏珊•桑塔格(Susan Santag)对日本文乐剧所用的描述,那么普鲁斯特本人和作品无疑是“月神式”的——静谧、沉默、忧郁。如果你不能忍受与情节并无直接关联的大段大段的景物或心理描述,不能忍受同一主题之下絮叨的表白,你尽可以不选择它。《追》的絮叨、琐碎、绵长、温软和巨细无遗的笔触,最后恰恰指向了它的出色*,普鲁斯特也凭此以一人之力搭起了空中教堂,古典的哥特式的,宏大优雅的、精致丰盛的、让人叹为观止的,细部栩栩如生的(那透入彩绘玻璃窗的光线、单纯有力的束柱、纤细华丽的肋架……)。然而它又完全是虚构的,没有任何实际重量的,它凌空架起,悬之又悬——或许正惟其如此,我们才更爱这部作品,就像我们爱这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只因为它的脆弱和脆弱造就的伟大。
  也许整部《追》只是揭示了,一个人的世界——并非地理意义上的横向的外部世界,而是内心纬度上的纵向世界——能抵达怎样的深度。
  《追寻逝去的时光》,[法]马赛尔•普鲁斯特 著,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5第一版
或许您还会喜欢: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泰坦尼克号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艘船。梦幻之旅。巨大、气派、豪华。彩带飘舞、彩旗飞扬。鼓乐喧天、人声鼎沸。画面所具有的色彩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里,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单一的黄颜色,仿佛是过去多少岁月的老照片、经过无数春秋的陈年旧物。我们似乎可以拂去岁月的灰尘,历数春秋的时日,重新去领略那昔日的梦里情怀。《我心永恒》(《MyHeartGoOn》)—一曲女声的歌,似从九天而来,带着一种空蒙、辽阔的豪放之感,在我们耳际回响。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