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 二、到月球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二、到月球去
  二、到月球去
  有一段时间,是长还是短,我不知道,球体内只是一片漆黑。
  “我们怎样确定方位呢?”我问。“我们往哪个方向飞呢?”
  “我们正突然飞离地球,因为月亮接近下弦,我们正朝着月球某个地方飞行。我要打开一扇卷帘——”
  “咔达”一声,外层的一扇窗户打开了。外面的天空黑得象球体内部一样,不过敞开的窗户的形状却被无数星星映照出来。
  从地球上看星空的人,根本想象不出那层空气形成的模模糊糊、半明半暗的面纱揭去以后的星空是什么景象。
  除了那没有空气、布满星团的天空,我们马上就要看到更奇妙的东西了!
  “咋达”一声,小窗户消失了,它旁边的另一扇“砰”地打开了,又立刻关上,接着第三扇打开了,由于下弦月眩目的光辉,我不得不闭一会儿眼睛。
  为了使月球的引力能够作用于球体,4扇窗户都打开了。我发现我不再自由地在空间飘荡,而是双脚落在朝向月球的玻璃上。毛毯和食物盒子也慢慢地沿着玻璃向下移动,不久就停下来挡着了一部分视线。当然,对我说来,看月亮是往“下”看。
  光线向上照射,这也跟地球上的经验出奇地不一样。在地球上光线是从上向下照射,或者向下斜射。但是在这儿却是从我们的脚底下照上来,要看我们的影子得抬头仰望。
  “顺便提一下,”我问。“最大的望远镜能看到月球上多么小的东西呢?”
  “能够看到一座相当大的教堂,也一定能看到任何城镇或者建筑物。那儿可能有昆虫,例如蚂蚁之类的生物,或者有跟地球上完全不同的一些新品种的动物。如果我们要在那儿发现有生命的东西,最可能的就是这种昆虫。试想一下,这儿的一个白天,等于地球上的14个白天,那是万里无云、烈日炎炎的14个白昼;这儿的夜晚等于地球上的14个夜晚,寒冷而漫长。接着又是同样长的、在寒气凛冽的星星底下愈变愈冷的夜晚。
  那是绝对零度,在地球上的冰点之下摄氏273度。无论那儿有什么生命,都必须彻夜冬眠,到白天再起来活动。”
  “当然,无论怎样,那儿总有我的矿藏,”我说,“不管情况如何。”
  就这样,有时睡觉,有时谈话,虽然没有强烈的食欲,有时也吃点东西,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似醒似睡的状态。我们经历了一段既没黑夜也没有白天的时间,安安静静,轻松而急速地朝着月球降落。
  对卡沃尔来说,这是一个极其紧张、吃力的时刻,而我除了瞎着急,无事可干。他一面连续不断地忽而打开忽而关上卡沃尔素窗户,一面做着计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关上了所有的窗户,急速地飞越太空。
  后来,他摸索着窗户开关,突然间打开了4扇窗户。我摇晃了一下,捂住了眼睛,从脚底射来的强烈阳光使我满身大汗,眼睛发花。接着那些窗户“砰”地一声又关上了,使我的头脑在一片黑暗中发晕。这以后,我又在一片无边的黑暗中寂静地飘浮。

  卡沃尔打开电灯,向我建议,把所有行李都用毯子捆在一起,以便防止降落时碰撞。这也是一桩奇妙的事情:我们俩在球体内部无拘无束地飘荡着,捆住包裹,拉紧绳索。一用力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动作。一会儿我被卡沃尔挤在玻璃上,一会儿无可奈何地乱踢一通。电灯光一会儿在头顶上,一会儿又在脚底下。一会卡沃尔的双脚在我眼前晃动,一会儿我们俩又彼此交叉。不过最后我们的物品还是安全地打成了一个又大又软的包裹,只剩下两条毛毯,我们准备用来裹住身子。
  卡沃尔打开了一扇对着月球的窗户,我们瞧见我们正朝着一个巨大的火山口降落,它的周围有许多较小的火山口组成一个十字形。然后卡沃尔又把窗户打开对着灼热眩目的太阳。他利用太阳的引力刹车。“用毯子把你裹起来。”他叫喊道。
  于是,我从脚下面把毯子拉上来裹住自己。卡沃尔把窗户都关上了,接着他又打开一扇窗户,然后再把它关上,接着又把所有的窗户全都打开。突然剧烈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停地滚动着,碰在玻璃和我们的大行李包上。外面有一种白色的东西在飞溅,仿佛我们正从一个雪坡上滚下去……
  “砰”的一声,我半截身子给埋在我们的行李包下面,好一会儿,一切都寂静无声。
  我们已经掉在大火山口里,正躺在它那黑暗的坑壁阴影里。
  我们坐着缓过气来,抚摸着四肢上的伤痕。我想,我们谁也没料到会吃这样的苦头。我忍着痛站起来。“现在,”我说,“来看看月球上的风景吧!可是——!黑的要命,卡沃尔!”
  玻璃上起了露珠,我一面说一面用毯子擦。“离天亮还有半个来钟头呢,”他说,“我们必须等待。”
  潮气很快地变成了一块块晶亮的叶状白霜。“你够得着电热器吗?”卡沃尔说。“对了——就是那个黑按钮。要不我们快冻僵了。”
  我按了电热器的黑钮。“现在,”我说,“我们怎么办?”
  “等待,”他说,“我们得等到这里的气温回升,那时候玻璃就会明亮了。这里现在还是夜晚,我们必须等待白天的来临。现在你不觉得饿吗?”
  有一阵子我没有回答他,只是坐在那儿发愁。我的目光勉强从模糊的玻璃上转过来瞧着他的脸。“嗯,”我说,“我饿了。我感到非常失望。我本来希望——我不知道我本来希望什么,可绝不是这样。”
  我冷静下来,把裹在身上的毯子重新整理了一下,又在大包上坐下来,开始吃我在月球上的第一顿饭。不久,玻璃明亮起来,我们朝球外窥视着月球上的景色。
  没有霞光,也没有悄悄上来的鱼肚白宣告白昼的开始。只有日华,黄道光,警告我们太阳就要迫近了。
  我们周围所有的光线,都反射在西边的悬崖上,显出一个广阔起伏的平原,寒冷而灰暗。无数圆圆的灰色顶峰,幽灵般的圆丘,象巨浪般翻腾起伏的白雪似的物质,越过一层又一层的山顶,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昏暗中。

  接着,月球上的白天突然迅速而又令人惊奇地到来了。
  阳光已经从悬崖上爬下来,向我们大踏步走来。远处的悬崖仿佛在移动,在颤抖;灰色的水蒸气从火山口的底部往上直冒,许多旋涡,气团,飘荡的灰色烟雾,越变越浓,越变越广,越变越密。最后,整个西边的平原都水汽朦朦的。
  “那是空气,”卡沃尔说。“那一定是空气——否则不会刚一接触阳光就上升。而且以这样的速度……”
  白天迅速而坚定地向我们逼近。灰色的山峰一个接一个地被光辉追上,变成了一片烟雾弥漫的强烈的白色。最后,西边除了一片汹涌的雾气,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远处的悬崖在浓雾的旋涡中忽隐忽现,形状飘忽不定,最后在一片朦胧中消失。
  卡沃尔抓住我的手臂。
  “看呀!日出!太阳!”
  他指着东边悬岩的崖顶,太阳正在我们四周的浓雾之上朦胧地显露出来,它那轮廓呈现出奇异的略带红色的形状,朱红的火舌在翻腾跳跃,我看到的是太阳周围的火冠,这是地球上的肉眼永远看不见的,它被大气的纱幕遮盖住了。
  一道灿烂的光线稳定地出现了,接着是一条细刀刃似的耀眼光辉,向我们投掷出炽热的光柱。
  这光芒真刺眼!我大叫一声,什么也看不见了。
  随着那白光响起了一种声音,这是我们离开地球以来第一次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一种嘶嘶、沙沙的声音,这是白天来临时大气表层的猛烈摇曳声。随着声音和阳光的到来,球体倾斜了,我们眼花缭乱,东摇西晃。球体第二次倾斜使我一跤跌在大包裹上。我看了一眼玻璃外面的空气,它正在奔跑——沸腾——就象雪里面插进了一根白热的铁棒。本来是固体的空气,变成了一种粘糊,一种泥浆,一种半溶化的雪,在嘶嘶作响,沸腾着变成气体。
  球体更加猛烈地转动了一下。
  我又看了一眼外界的情况。半溶化的雪正在滑动、陷落、滑动。
  后来,我们碰到了巨大的山崩,开始从一个斜坡上滚下去,跳过裂缝;被岩石弹来弹去。越滚越快,一直往西滚到白热、沸腾的月球上的白昼里。
  我伸长脖子去看,发现球体外面有一种耀眼的强光,和我们当初看到的那种朦胧的阴暗完全不同。
  “发生了什么事情啊?”我停了一忽儿问道。“我们已经跳到热带了吗?”
  “我也这样想的。这种空气已经蒸发了——如果它是空气的话。月球的表面在显露出来。我们正躺在一处土岗上。到处露出光秃秃的土地。一种奇怪的土壤呵!”
  他帮助我坐起来,我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了。
  那种刺眼的强烈色调——冷酷的漆黑与雪白的景色——全部消失了。阳光本身带上了淡淡的琥珀色,火山口岩壁上的阴影呈深紫色。东边一道浓雾仍然蜷缩着,躲避着升起的阳光,西边的天空蔚蓝而明亮。

  在阳光下,到处伸展着广阔的浅褐色空地,上面覆盖裸露面凌乱的泥土。那些雪堆的边缘上,有一些暂时形成的小池塘和水洼。
  斜坡上到处散布着枝条一般的东西,这些东西呈铁锈色。枝条!在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上?我发现几乎整个地面上都有一种纤维组织,就象松树荫下褐色松针铺成的地毯一样。
  “卡沃尔!”我说。
  “嗯”
  “这儿现在可能是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但是曾经——”
  什么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在这些针状物中间有许多小小的、圆滚滚的东西、而且我好象看见其中有一个在动。
  我怎样来形容我所看到的东西呢?它是那么微小,很可能被当作小石子而忽略过去。现在第一个动了,另一个也动了,滚了一下裂开了,每一个小卵形物的裂缝里都露出一条黄绿色的细线,伸展出去接受旭日炽热的刺激。接着第三个又动起来了,又裂开了!
  “这是一粒种子,”卡沃尔低声说道,“生命!”
  “生命!”我们立刻想到这次遥远的旅行没有白费,我们并不是到了一个草木不生的矿场,而是到了一个有生命活动的世界。我们热切而专注地注视着。
  每时每刻都有更多这样的种子的外壳在裂开。同时,那些先行者已经进入了生长的第二阶段,坚定、迅速、沉着地把小根插入土壤,并向空中长出了一种奇妙的幼芽。一会儿功夫,整个斜坡上都长满了这种细小的植物。
  没有多久,那些幼芽膨胀了,绷紧了,猛地一下裂开了,伸出一个尖顶的花冠,展开了一轮细小的、尖尖的棕色叶子。这些叶子长得很快,甚至当我们望着它们的时候,叶尖就往上直冒。你在冷天可曾把温度表放在你温暖的手掌中,注视着那根纤细的水银柱往上爬吗?这些植物就是那样生长的。
  过了几分钟,这些植物长得较快的幼芽已经长成一根茎,甚至长出了第二轮叶子。不久前仿佛还是没有生命的斜坡,现在却黑压压地长满了橄榄绿色的矮草。
  我转过身来,看到沿着东边一块岩石的上缘,有一条同样的植物地带,在耀眼的阳光下形成黑压压的一片。一棵象仙人掌似的植物,象气泡一样膨胀。
  在西边,我也发现了这样膨胀着的东西。这时光线照着它,因此我能看出它呈鲜艳的桔红色。如果有一会儿不看它,再转过头去看时,它就长成了高达几英尺的珊瑚树的形状。地球上的马勃菌有时一夜之间直径能长1尺,但比起这种生长速度来却慢多了。平原上,闪光的石岗上,一种大而尖、肉质多、长着刺芒的植物拼命生长,争分夺秒地开花、结果、再长出种子,然后死亡。
  ------------------
  文学殿堂雪人扫校
或许您还会喜欢: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尤物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渡边伸出不隐约的双手捧住她的脸,动作温柔得教她感到难以承受。她是没指望或许该说不敢指望会更贴切一些,他的温柔对待,以及他此刻凝视她的眼神,他把她拉进自己怀里,抱着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他开始吻她,整个晚上,因为过度渴望而凝聚成的硬结,此刻开始化解为缓缓的甜蜜,流过她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颗细胞,就象一条遗忘的溪流。 [点击阅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玩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她被人用皮绳绑在一张铁架床上,仰躺着。绳带横勒住胸腔,双手被铐在床边。她早已放弃挣脱。虽然清醒,却闭着眼睛。如果睁眼,她会发现自己身处黑暗中,只有门上方渗入一丝微弱亮光。嘴里好像有口臭,真希望能刷刷牙。她竖耳倾听,若有脚步声就表示他来了。不知道时间已经多晚,但感觉得到已经太晚,他不会来看她了。这时床忽然震动了一下,她不由得睁开眼睛,似乎是大楼某个角落里的某架机器启动了。 [点击阅读]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劳伦斯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今年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诞生!”!”0周年。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在他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0多部小说、3本游记、3卷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另有多幅美术作品,不愧为著作等身的一代文豪。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885年9月!”!”日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