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最优美的散文 - 西敏大寺(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西敏大寺(1)[美国]华盛顿·欧文华盛顿·欧文(1738—1859),享誉国际的文学家,也是19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散文家之一。生于纽约城,在家中,他是11个孩子中的最小的。欧文自幼聪颖,19岁攻读法律。1804年至1806年间游历欧洲,返国后取得律师资格。但是他对当律师不感兴趣,而且他身体不太好,因此,改变兴趣,以写作谋生,并进入仕途,曾任驻西班牙公使,旅居欧洲长达17年;他的杰作《见闻录》(TheSketchBook)就在这期间完成的,其中的《吕伯大梦》(RipVanWinkle)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总之,华盛顿·欧文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正值深秋时节,这种天气让人感觉庄重而抑郁,早晨的阴影几乎和傍晚的相互连接,给这岁末的幽情更加笼罩了一层灰蒙蒙的色彩。就是在这样一天,我一个人在西敏大寺走了几个小时。在这古老的建筑群中,有一种凄凉的感觉刚好与这个季节的色调相吻合;我跨进门槛,似乎一脚迈进了古老的年代,将自己融入到那些前人的阴影当中了。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进去的,穿过一条低矮的有着弧顶的长廊,感觉像是在地下室里。周围是厚厚的墙壁,只有墙上的小孔透出丝丝光线,反而显得这里更加幽暗了。穿过这条长廊,我可以远远地看见前方的拱廊;一个上了年纪的教堂司事,身着黑色长袍,正从阴影里走过,那模样就像是一个刚刚从附近的墓中爬出来的幽灵。这条路正是古修道院的遗址,景色分外凄凉,我的头脑也因此陷入了庄严地沉思默想之中。这条道路一如既往地寂静,与世隔绝。灰色的墙壁因为受到潮湿空气的侵蚀,早已褪了色,而且由于年代久远,也逐渐呈现出崩溃的迹象。墙壁上覆盖了一层灰白的苔衣,让人无法辨认清楚上面的碑文、骷髅像和各种丧葬的标识。弧顶上本来雕刻有华丽富贵的花纹,可如今早已不见了那些斧凿的痕迹;当年拱形石上枝繁叶茂的玫瑰花也不见了往日的风采。这里所有的事物都刻上了岁月流逝的痕迹,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颓废之中,依然有一种让人怦然心动、欢喜愉悦的感觉。一道秋意绵绵的金色阳光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上稀稀拉拉的小草,也给拱廊的一角披上一层阴郁的光线。从拱廊中间抬头远望,可以看见一小片蓝天或时不时飘过的白云,还有那扑撒了金子般阳光的塔尖;帐直地向蓝天延伸。我缓慢地走在拱廊上,时而思索着这融合了辉煌与颓败的景象,时而又力求辨析我脚下墓石上的碑文。这时,三座雕塑工艺粗糙的浮像吸引了我的眼光,经垢代人在上面来来回回的行踏,它们几乎很难辨认清楚了。这是这座寺院早期三位住持的浮像,上面的墓铭已经全被磨掉了,只剩下三个名字,很明显这也是由后人重新修整了的。(泰里斯住持,1082年;吉斯勃塔斯·克里斯宾诺斯住持,1114年;劳伦地奥斯住持,1176年。)我在这里停留片刻,默默地看着这些残缺不全的古人遗迹。它们就像几艘抛锚了的破船,停靠在悠悠岁月的岸边,惟一能说给人们听的就是这几个人曾经活着,而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它们所蕴涵的道德意义不过是告诫那些企图死后还想受人敬仰的人,要依靠墓志铭得以永生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再过些时日,甚至连这些模夯清的记录都将消失,而所谓的纪念碑也不再是什么纪念物了。就在我俯视这些墓碑时,突然被大寺的钟声唤醒。钟声在墙壁之间回荡,刹那见整个拱廊都产生共鸣。从坟墓里传出来的钟声,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它向人们提醒时光的消逝,好似巨大的浪潮,不断地把我们推向坟墓。我继续向前走,到达了一扇通向大寺里面的拱门前面。走进大门,只见在拱门的衬托下,里面的建筑物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我瞪大了双眼看着那一根根巨大的圆柱,圆柱上横架着一支支的拱梁,它们这么高,真让人惊叹不已。站在柱脚下,人们不禁会想到,与人类自己的建秩起来,人类自己的确是无足轻重。这座空旷幽暗的大寺,顿时让人产生一种神秘的敬畏之情。我们小心谨慎轻轻地走过,生怕打破了墓地的肃静;而每一次四周的墙壁传出脚步声时,坟墓间也作出了低沉的回应,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四周的宁静,只是此时的宁静却被我们破坏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伦敦桥
作者:佚名
章节:124 人气:2
摘要:杰弗里。谢弗上校很喜欢他在萨尔瓦多的新生活。有人说这个巴西第三大城市非常迷人。这确实是个充满了欢乐的地方。他在瓜拉球巴海滩正对面租了一套豪华的六居室别墅。在这里,他每天喝着甘蔗甜酒和冰镇啤酒,间或去俱乐部打打网球。到了晚上,谢弗上校——这个绰号“鼬鼠”的变态杀手——就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在这座老城阴暗狭窄、弯弯曲曲的街道上开始了狩猎。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培根随笔集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译文序一、本书系依据Selby编辑之Macmillan本,参考《万人丛书》(Everyman’sLibrary)本而译成者。二、译此书时或“亦步亦趋”而“直译”之。或颠倒其词序,拆裂其长句而“意译”之。但求无愧我心,不顾他人之臧否也。 [点击阅读]
学生街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从收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路唐纳森的演奏,作为此时在场两人心情的BGM明显有些不合适。光平盘腿坐在原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立刻被沉默所支配。广美的表情比平时更严肃,她把日本茶倒进两个茶碗里,然后把较大的一个茶碗放到了光平面前。这个茶碗是附近一个寿司店开张的时,抽奖获得的奖品。 [点击阅读]
新月集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白昼更加深沉地投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田地,默默地躺在那里。天空里突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他的乡村的家坐落在荒凉的边上,在甘蔗田的后面,躲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贾克果树的阴影里。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