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最优美的散文 - 西敏大寺(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西敏大寺(4)白天的最后几束光线正渐渐地从我上方的彩色玻璃中斜射下来;整个大寺地势低的地方已经完全笼罩在阴影当中。礼拜堂和两边的侧堂显得愈加阴暗了。国王们的雕像已经逐渐地被阴影淹没,大理石纪念碑像在飘浮幽暗的光线中显得更加形态怪异;晚风缓缓地吹着侧堂;像是从坟墓中飘来的冷气;甚至从“诗人角”方向传来的一位教士走路的声音,都让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我慢慢地沿着早晨的路往回走。当我走到拱廊的门口时,大门在我身后关闭;沉沉的回响声立即在整个大寺回荡。我努力地把我沉思冥想过的一切重新再现在我头脑之中,却发现它们已经变得模夯清,理不出头绪了。在我的记忆里,所有的姓名、碑文、纪念物都混淆在一起,而这时我不过刚刚迈出大寺的门槛。我不由得想到,这么多的名家伟人被埋葬在这里,这座大寺不仅仅是一座警世的宝藏,一部反复论说声名是多么虚无缥缈的伟大著作,它告诫世人最终所有的一切都将被遗忘——这里更是死神的帝国,在那幽深的皇宫里,死神正堂而皇之地正襟危坐,讥笑着人类所有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遗骸,并在达官贵族的纪念碑上布满尘埃,让他们被世人遗忘。“英名不朽”这句话是多么虚幻呀!岁月总是无声掀过它的书页,而我们却过分地沉湎于眼前发生的事情,无暇顾及过去曾经举世闻名的人物和事件;每一个时代都是一卷历史,被丢弃在一边并慢慢地被遗忘。在我们的记忆中,今日的崇拜对象取代了往日英雄的地位;但是他们也很快就会被新的崇拜对象取代。托马斯·布朗爵士曾经说过:“我们的祖先发现他们的陵墓留在我们心中的不过是些短暂的回忆;同时他们也悲哀地告诉我们,我们也将很快地被我们的后代遗忘。”历史逐渐地演变成传说,事实也将被质疑和驳论掩盖,匾上的铭文渐渐地腐朽,雕像也将从底座上倒塌。圆柱、拱门与金字塔,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几堆沙土罢了;而那些墓志铭,不过是写在沙土中的几个字而已。难道坟墓能保障人的安全,香油能保证尸体永远不腐化吗?风已经把亚历山大大帝的骸骨吹得四零八散,而他那空无一物的石棺也变成了博物馆中的一件老古董。“那些埃及木乃伊虽没有遭遇坎拜西斯或时间的摧残,可是却丧失于贪婪的魔掌;木乃伊成了商品,密士兰被用作伤药,法老被当作香膏出售。”那么,又有什么能保证我眼前这座岿然高耸的大寺不会遭遇厄运——就像那些比它更加雄伟壮丽的寺庙一样?总有一天,这些镀金屹立的拱顶将成为垃圾被踩在脚下,到那时,回荡在这周围的不再是乐章和颂扬之辞,而是凄厉的风声在这断壁残垣间呼啸——与斜塔楼上的枭鸣相呼应——而耀眼的阳光穿行在这些灰暗的墓堂中,常青藤也将在倾倒了的圆柱上盘延,毛地黄把它的花垂吊在那不知姓名的坟墓上,仿佛嘲笑着死去的人。人就这样消逝了;他的名字将逐渐从记录与回忆中剔除;他的一生也将化为故事被传说,而他的纪念碑也会慢慢地化为废墟。
或许您还会喜欢: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0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