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最优美的散文 - 古瓷器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古瓷器[英国]查尔斯·兰姆查尔斯·兰姆(1775—1834),英国最杰出的小品文作家、散文家。因家境贫寒,15岁便辍学谋生,供职于东印度公司长达32年之久。兰姆十分赞赏浪漫主义思潮中人性主义的主张,并把这些用于自己温情款款的个性化散文创作。同时,他也热爱城市生活,善于用敏锐独特的眼光捕捉市井生活中变幻的都市风情。但对英国文学的真正贡献来自于他后期的《伊里亚随笔》,其丰富的情趣和精妙的表述为兰姆赢得了英国散文创作中首屈一指的地位。《古瓷器》是其中的名篇之一,追忆往事,百般回味,本文只节选了前半部分。我对古瓷器的偏爱趋近于女性化。每次去大户人家造访,我都要求先看看瓷器架,然后才是画廊。我改变不了这个欣赏的先后顺序。只能说人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好,由于年代久远不可能记得哪些是后天形成的。我还记得跟人看的第一出戏、第一次展览,但真不记得这些瓷坛瓷碟是何时进入我的思索空间的。那些怪异的天蓝色的小巧形体没有规律可以琢磨,我当时就不曾反感,现在又怎么会反感呢?在常人眼中,他们在那个没有透视的世界——一个瓷茶杯上飘浮不定,不受任何局限。我喜欢看老朋友们——距离不能缩小他们——浮现在半空(正如我的眼睛所看到的),但又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我们不得不礼貌地解释那个深蓝色的点;为了看上去不那么荒诞不经,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在他们拖鞋底下点了那个蓝点。我喜欢长相女性化的男人和女人味十足的女人。这位年轻的中国官员十分彬彬有礼,正用托盘向一位夫人献茶——他们之间的距离是两里。距离就是这样衍生崇敬的!就是这一位女士——或者另外一位——因为在茶杯上的相似就是相同——正要走进一条小巧的小船中,而小船正停在这条平静的花园小河的这一边。她轻轻地挪动着小巧的步子,如果估计正确(像我们生活中一样的话),绝对会踏上这片鲜花满布的草地,草地就在200米以外的一条同样奇特的河对岸。远处——如果他们也有远近的话——可以看见马、树、塔等正跳着圆圈舞。这儿,一头奶牛、一只兔子伏首地上,同样大——画面显示如此。画中的中国晴空万里。我们刚买了一套与众不同的蓝色古瓷器,昨天晚上我和姐姐首次用它喝茶。(我们都很怀旧,可以喝着不搀杂任何其他东西的茶静静地坐一下午。)我把上面的一些奇观指给她看,禁不住地说,这些年我们过得多幸福呀,竟然可以买到如此好的东西一饱眼福。这时,我同伴的眉头掠过一丝伤感的阴影。我善于觉察布里奇特心中的愁云。她说:“我多希望过去的好时光可以重现。那时我们不富有。我不是说想成为穷人,但那是一种中间状态,”她喜欢随口漫谈,“我相信我们会比现在更快乐。现在因为你有钱去花,买东西就是买东西,这要在从前可是件乐事。我们相中了一笺宜的奢侈品时(哦!那时我要赢得你的同意多难啊!)常常要讨论好几天,左思又想,看可以省出什么钱来,存多少才能够那个数;我觉得当时买的每件物品都物有所值。”“你还记得那件棕外套吗?你经常穿它以至于线头都露出来了!朋友都觉得穿它太丢面子了!这都要归咎于波蒙特和弗莱彻的对开剧作集。那是一个深夜,你把它从科文特加登剧院的巴克书店淘了回来。记得当时我们犹豫良久直到星期六晚上十点才决定买。从伊斯灵顿出发时,你十分担心太晚了。所幸的是书店老板虽然不乐意,有些嘟囔,但是仍借助摇曳的烛火(他准备睡觉了)从尘封的宝藏中将这件遗物翻了出来。而你回到家后,仍希望这本书能比现在重上一倍。你把它拿给我看,我们一起检查它的完整性(你称之为校对)。然后我用糨糊粘补疏松了的书页。这时你已经迫不及待了,无法等到天亮。你能说穷人就没有快乐吗?说说你现在穿的这件整洁的黑礼服吧,自从我们变得富有之后,就很精心地收拾它。你多穿了四五个星期,安抚一下不安的心情——因为这件衣服花了15或16先令的巨款(那时我们觉得这是个大数目,你都用来买那本旧书了)。但是它带给你多少快乐和满意?有你那件旧衣服(你的老乌鸦)一半多吗?现在你能随心所欲地买你喜欢的书,但是你再也没给我带回一本好的旧书来。“因为买了不到15先令的莱昂纳多仿造品——就是我们称为布朗奇夫人的那幅画,你至少说了20个对不起!当你看着画,想着花的钱——想着花的钱,再看那幅画时——你觉得穷人没有生活的乐趣吗?而如今,你只需走进科尔拉吉画店,就可以买到莱氏的荒原画,对吧?"“然后,还记得吗,我们安步当车去恩菲尔德、波特斯巴和沃尔瑟姆旅行时是多么地开心快乐?当然现在我们有钱了,可以出去度假之类的,但兴致全没了——记得那只小提篮,我用它来装薄荷冷羊肉和沙拉——记得你如何打听到一家还算不错的餐馆,好让我们进去摆出自带的食物——只需花点钱买你非要不可的麦芽酒——体会老板娘的神色,看她是否会铺上桌布——我们真心期望她是个朴实厚道的老板娘,就像艾萨克·沃尔顿所描绘的那样,他在风景宜人的丽河两岸钓鱼时遇到过很多这样的老板娘,——有时她们会很慷慨热情但有时又很冷淡——不过我们仍很快乐,吃着我们的家常便饭,很少渴望皮斯卡托的鳟鱼厅?现在我们开心玩一天的机会太少了,即使出游大多也是以车代步——进好的酒店,点最好的菜,不计价钱——但味道却比不上偶尔在乡下吃的农家饭,在乡下我们不知道人家会拿什么招待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受不受欢迎。“你现在太自傲了,只愿坐在正厅后排看戏。记得看《赫克瑟姆之战》、《征服加来》和斑尼斯特与布兰德夫人主演的《丛林中的孩子们》时,我们都坐哪里吗?那时候,我们必须尽量节约每个先令,才能一季度在一先令走廊座上看三四出戏——你一直觉得不该带我去——我一直因此而感激你——在羞愧的同时乐趣更大——开幕了,我们介意坐在哪里吗?或者说坐在哪里重要吗?我们的思绪早已随罗莎琳德飞到阿登,随薇奥拉飞进伊利里亚法院。你过去常说顶层楼座是社会一员欣赏戏剧的最佳之处——还说这种表演次数越少越好——我们在剧院里见到的观众,一般不看剧本,所以看戏时都全神贯注,而且的确很专注——漏掉一个字都是无法弥补的空缺。那时我们就靠这种想法来安慰自己——作为女性,我想问一下,是不是在剧院有了昂贵的座位,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礼遇?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以前进门走楼梯时,秩序相当差,但是女士优先的惯溃持良好,——克服一点小麻烦后,再坐下来舒适地看戏,其中的乐趣无穷!现在我们只需付钱往里走。你说如今在顶层楼座看不清演出了。但我肯定那时我们看得清晰也听得明白,并且感觉很好——但那时的一切都已随贫穷消逝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灿烂千阳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五岁那年,玛丽雅姆第一次听到“哈拉米”这个词。那天是星期四。肯定是的,因为玛丽雅姆记得那天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她只有在星期四才会这样,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而这一刻到来之前,为了消磨时间,她爬上一张椅子,搬下她母亲的中国茶具。玛丽雅姆的母亲叫娜娜,娜娜的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只给她留下这么一套茶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