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最优美的散文 - 蜉蝣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蜉蝣[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生于北美洲的波士顿,幼年家境贫穷,一生只受过两年正式教育。他8岁入学读书,但10岁便辍学了,回家帮父亲做蜡烛。12岁,到哥哥的小印刷所做学徒,当了近10年的印刷工人。但他自学从未间断过,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家作品无不涉猎。1726年,他出版了《穷查理历书》,当时被译成12种文字,畅销欧美各国。也奠定了他在文学上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大量的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伪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70岁高龄的他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猾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1790年4月17日,深夜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亲爱的朋友,你可记得,上次我们在芍丽磨坊那让人愉快的花园中参加社团活动的那天,我曾在散步时独自停留了一会儿,落在了人群的后面。是因为有人指给我们看了一种属苍蝇一类的小昆虫的残尸——它叫蜉蝣。据说,它们的生命非常短,在一天时间里,可以生生死死好几代。那天,我碰巧在一片叶子上见到了一群鲜活的蜉蝣,它们看上去正忙着交谈。你是知道的,我几乎能懂得所有低等动物的语言。也许,我对研究它们语言的极大热心却成为我在学习你们美妙语言时少有进步的最好借口了。我好奇地倾听着这些小生物的对话,然而它们却在以自己的方式,三个一群,四个一伙地讨论着,我只能听清其中一部分对话。尽管如此,我还是从那些只言片语中听出,它们正在热烈地争论着两位国外音乐家谁的成就更为杰出。这两位音乐家中一位是蚋先生,另一位是蚊先生。它们热烈地讨论着,似乎忘了生命的短暂,好像可以活一个月之久似的。多么快乐啊!我想:你们一定是在一种贤明公正、宽仁待民的政府之下。因为你们既没有抱怨与牢骚,也没有任何的党派之争,而是在颇有闲情地讨论着外国音乐的完美与不完美之处。我将头转向他们中一个白头发的老者,它独自在另一片叶子上自言自语。我觉得他的独白非常有趣,于是把记了下来,并且希望这些话同样博她一笑,算作我对她的报答。因为我已受到好友太多的深情厚意,她的清风明月的风度,她的妙音雅奏,一向使我倾倒不已。老蜉蝣说:“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著名哲人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即芍丽磨坊,其生存不会超过十八小时。我想,这个观点一定有所根据的。因为,太阳通过运动赋予了大自然生命,而在我的这个年代里,太阳正在自东往西地移动,明显已经落得很低了,快要沉到我们地球尽头的海洋里去了。太阳必将结束自己的行程,被围绕在我们周围的海水所吞噬,世界变得一片寒冷与黑暗,万物都将死亡与毁灭。我已活过了七个小时,一段看起来不短的时间,足足有四百二十分钟!我们中很少有人能够如此高寿。我目睹了一代又一代人繁衍生息,寿终正寝。我现在的朋友,都是我儿时伙伴的孩子或孙子,而我那些儿时的伙伴却早已不在了。不久,我也会随他们而去,这是自然的规律。虽然目前我还很健康,但是我并不奢望我还能活上个七八分钟。现在我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收集这片叶子上的蜜露上,虽然我生前已不可能享受了。我一直热心的政治斗争也是为了居住在这个灌木丛中的所有我的同胞们的利益;我所做的哲学研究同样也是为了我们整个民族共同的利益。可是在政治上,法律没有道德的配合,政治仍旧不能清明。我们现在这一族蜉蝣必须随时警惕,不然在几分钟内,就可能变得像别的、老一些的灌木丛中的蜉蝣那样腐化,万劫不复!在哲学这方面我们的成就是多么渺小啊!唉!艺术是永恒的,而生命则是有限的。我的朋友们曾这样安慰我,说我活的时间长得足够让我的名字在我死后流芳千古。但是对于一个已死的蜉蝣来说,名声又有什么意义呢?何况到了第十八个小时的时候,整个芍丽磨坊将会消亡,世界末日已来临,还谈得上什么历史呢?”对我来说,经过了对所有渴望的追求,别无乐趣了,惟有想起世间众生,人虫不分,如能长寿而为大众服务,这是可以引为**的;其次则听听蜉蝣太太与蜉蝣小姐们的高谈阔论,或者说偶然从那可爱的白夫人那里,得到巧笑一顾,或者是婉歌一曲,我的暮年也得到安慰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