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罪与罚 - 《罪与罚》书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从在书架上拿到这本书起,我就开始好奇这个大部头会给我带来些什么。从网上搜集来的资料看,绝对经典,但稍稍浮躁就读不下去。于是挑选了流畅的翻译版本,甚至也没有再借其他的书,只为专注欣赏。
  然而第二天迫不及待的翻开书以后,却是气都舍不得喘的连看了200页,直看的我像念书那会儿考完数学那样脸发烧。
  一个出格的故事,一场反复漫长的心理辩论。人们嘻笑怒骂,在作者眼里都是为推翻或证明一个看似疯狂的理论:人分两类,一类优异且不寻常,不受社会法律和道德约束,一类低等而逆来顺受,只是繁衍的材料。前一种人,为了达到伟大的目的,可以坚决的扫除一切障碍,不管扫除障碍需要流多少血,或让别人付出多少代价。书里高傲、敏感、聪明的主人公为了寻求答案,杀害了“一只社会的虱子”,从此心绪不宁、寝食难安。这种心理上的折磨,正是大家解读出的罚。
  然而甚至在他终于决定去自首的前一刻,他也并未存悔过之意,而是向妹妹确认自己是否依然高傲。也即是说,使他伤心难过的并不是他犯下的罪行,而是依据他自己的理论,知道他自己也是普通人而成不了拿破仑的结果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且看他对于自己将面临的惩罚作出的内心独白:“我倒很想知道,难道在未来的十五年或者二十年之内,我的心会变得那么谦卑,我居然会在人们面前变得诚惶诚恐,感激涕零,每说一句话都把自己叫做强盗吗?是的,正是这样,正是这样!这就是他们现在要把我送到那儿去的目的,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你瞧,他们一个个招摇过市,其实他们每个人就其本性来说都是坏蛋和强盗;甚至更糟——是白痴!如果使我免于流放,他们就会一个个义愤填膺,气极欲狂!啊,我多么恨他们大家啊!”他看不起这个世界,却无法把自己与之区别开来,这种想法使他痛苦万分。

  关于罪行的定义,书中也用另一个人物暗示,夺取一个人的生命和尊严有时并不需要直接暴力,强势强权的所有者可以利用财富和权力剥夺“下等人”的一切。难道让人痛苦就不是罪?难道精神上的死亡不比肉体的死亡更可怕?所以潜在的罪行大大存在,可惜正因为其间接性和隐秘性让人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可是这些潜在罪行的危害呢?怕是比显性的罪行更甚!
  然而像本书主人公一样怀着高尚报负的罪人或者“不平凡者”就所剩无几了吧?可是仔细想来,书中主人公也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学费,即使是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说到底也是为一己私利,并不见得比那个荒婬的最后自杀的家伙高尚到哪里去。就算是他所崇拜的伟大的拿破仑,也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并非为了人类的进步吧。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让书中的两个罪人——显性的和隐性的——最后都选择了投案或自杀的原因所在。如何去评判别人的道德,如何确保自己的道德范畴就一定更加高尚因此更有理由为所欲为呢?

  昨天正好在杂志上看了关于《死亡日记》的一篇介绍。话外一句,原来这是画《棋魂》那家伙的作品。说是得了死亡笔记的人可以掌握人的生死,于是出现了一个高材生预备清理世界,造福人生。同样也是老生常谈的PlayGod,非常危险的行为,和本书的主人公一样。本来一直想不明白结尾处的一段话:“如今他似乎也不能自觉的解决任何问题;他只能感受罢了。生活代替了推理。。。”现在看来,这是否正是我们应该持的态度呢?
  然而同时想到的另一种极端的看法是,为什么人猎杀动物来获得衣食不是罪行,而通过杀人来获取利益就是犯罪了呢?权势者奴役贫穷者,是不是和人类通过饲养、种植来维持温饱同出一辙呢?如果说人比其他的生物高级,那么通过“吞食”高级生物中的弱者来生存和发展,是不是在食物链上又长出了一截,因而显得更加高级而成为一种进步了呢?况且所谓的犯罪,不过是触犯了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罢了,所以犯罪与其说是一种恶,不如说是挑战和威胁了统治者的利。你杀了他的人民,他统治谁啊?
  这里又说到另一种极端的看法,也是最近听来的。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说先要拿起屠刀,然后才能放下,放下就成佛了。就好像是大商贩们先是血淋淋的原始积累,然后再搞慈善捐款,于是成佛了。成佛后,所有的罪都被原谅,一笔勾销。而连屠刀都不敢拿起的普通小老百姓,就只好念念阿弥陀佛,保佑屠刀不要伤到自个儿。呔,真是想想都觉得灰暗的理论。

  说来说去,还是道德最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求心安的一套标准,而良心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真正的、无法逃脱的惩罚却与它十指相扣,规范着我们的行为。那么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适应现实的一种主流思想么?就好比从前打大雁不是恶,现在却是连小朋友都要责难的猎杀保护动物、破坏大自然行为。不过这只能说明道德内涵的变迁,并不能解释它的由来。可惜不知道原始人心中的禁忌有哪些,不然就可以方便的得出结论:道德是基因的一个特征,也就是说,道德这种素质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不过这样的判断倒也是有舆论支持的,没良心的人被骂“禽兽不如”就是一证。但也难保某些禽兽的基因里就不含这种道德因子了,例如殉情的天鹅。
  居然说到生物学上,自己也有点意外了。这部小说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关于爱情的,这是主人公为阻止他妹妹的一场功利婚姻提出的。那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必要的两个条件是:看重和尊重。所谓看重,也就是在乎。在乎他,心里有他,才能为他着想,体谅他关心他。而尊重,是不但要爱他的优点,更要包容和接受他的缺陷,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雨路上不离不弃,互敬互爱。
  一本让人思考的好书,准备接着进行《卡拉马佐夫兄弟》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
十一种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格蕾丝婚礼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没人还会要求她工作。事实上,不管她想不想,都没人会让她干活。??打字机旁的玻璃纸盒里摆着一朵白色栀子礼花,这是她的老板阿特伍德先生送的礼物,连同礼花一起的还有个信封,里面卷着一张十美元的布鲁明戴尔商场①的购物礼券。自打那次在事务所圣诞派对上她热烈拥吻阿特伍德先生后,他总是待她彬彬有礼。 [点击阅读]
南非洲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南非洲历险记--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1854年2月27日,有两个人躺在奥兰治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下,一边闲谈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河面。这条被荷兰殖民者称作格鲁特河,被土著霍顿督人称作加列普的奥兰治河,可以与非洲大陆的三大动脉:尼罗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相提并论。像这三大河流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高水位、急流和瀑布。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吸血鬼德古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东欧,一四六二年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点击阅读]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
夜城2·天使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圣犹大教堂是夜城唯一的教堂,我只有在生意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这间教堂距离到处都有敬神场所的上帝之街很远,独自耸立在一个极为安静的角落里,远离夜城一切华丽亮眼的霓虹。这是间不打广告的教堂,一间毫不在意路过的人们愿不愿意进入的教堂。它只是默默地待在原地,以防任何不时之需。圣犹大教堂以迷途圣人之名而建,是一幢非常非常古老的建筑,甚至可能比基督教本身还要古老。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