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罪与罚 - 《罪与罚》书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从在书架上拿到这本书起,我就开始好奇这个大部头会给我带来些什么。从网上搜集来的资料看,绝对经典,但稍稍浮躁就读不下去。于是挑选了流畅的翻译版本,甚至也没有再借其他的书,只为专注欣赏。
  然而第二天迫不及待的翻开书以后,却是气都舍不得喘的连看了200页,直看的我像念书那会儿考完数学那样脸发烧。
  一个出格的故事,一场反复漫长的心理辩论。人们嘻笑怒骂,在作者眼里都是为推翻或证明一个看似疯狂的理论:人分两类,一类优异且不寻常,不受社会法律和道德约束,一类低等而逆来顺受,只是繁衍的材料。前一种人,为了达到伟大的目的,可以坚决的扫除一切障碍,不管扫除障碍需要流多少血,或让别人付出多少代价。书里高傲、敏感、聪明的主人公为了寻求答案,杀害了“一只社会的虱子”,从此心绪不宁、寝食难安。这种心理上的折磨,正是大家解读出的罚。
  然而甚至在他终于决定去自首的前一刻,他也并未存悔过之意,而是向妹妹确认自己是否依然高傲。也即是说,使他伤心难过的并不是他犯下的罪行,而是依据他自己的理论,知道他自己也是普通人而成不了拿破仑的结果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且看他对于自己将面临的惩罚作出的内心独白:“我倒很想知道,难道在未来的十五年或者二十年之内,我的心会变得那么谦卑,我居然会在人们面前变得诚惶诚恐,感激涕零,每说一句话都把自己叫做强盗吗?是的,正是这样,正是这样!这就是他们现在要把我送到那儿去的目的,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你瞧,他们一个个招摇过市,其实他们每个人就其本性来说都是坏蛋和强盗;甚至更糟——是白痴!如果使我免于流放,他们就会一个个义愤填膺,气极欲狂!啊,我多么恨他们大家啊!”他看不起这个世界,却无法把自己与之区别开来,这种想法使他痛苦万分。

  关于罪行的定义,书中也用另一个人物暗示,夺取一个人的生命和尊严有时并不需要直接暴力,强势强权的所有者可以利用财富和权力剥夺“下等人”的一切。难道让人痛苦就不是罪?难道精神上的死亡不比肉体的死亡更可怕?所以潜在的罪行大大存在,可惜正因为其间接性和隐秘性让人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可是这些潜在罪行的危害呢?怕是比显性的罪行更甚!
  然而像本书主人公一样怀着高尚报负的罪人或者“不平凡者”就所剩无几了吧?可是仔细想来,书中主人公也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学费,即使是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说到底也是为一己私利,并不见得比那个荒婬的最后自杀的家伙高尚到哪里去。就算是他所崇拜的伟大的拿破仑,也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并非为了人类的进步吧。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让书中的两个罪人——显性的和隐性的——最后都选择了投案或自杀的原因所在。如何去评判别人的道德,如何确保自己的道德范畴就一定更加高尚因此更有理由为所欲为呢?

  昨天正好在杂志上看了关于《死亡日记》的一篇介绍。话外一句,原来这是画《棋魂》那家伙的作品。说是得了死亡笔记的人可以掌握人的生死,于是出现了一个高材生预备清理世界,造福人生。同样也是老生常谈的PlayGod,非常危险的行为,和本书的主人公一样。本来一直想不明白结尾处的一段话:“如今他似乎也不能自觉的解决任何问题;他只能感受罢了。生活代替了推理。。。”现在看来,这是否正是我们应该持的态度呢?
  然而同时想到的另一种极端的看法是,为什么人猎杀动物来获得衣食不是罪行,而通过杀人来获取利益就是犯罪了呢?权势者奴役贫穷者,是不是和人类通过饲养、种植来维持温饱同出一辙呢?如果说人比其他的生物高级,那么通过“吞食”高级生物中的弱者来生存和发展,是不是在食物链上又长出了一截,因而显得更加高级而成为一种进步了呢?况且所谓的犯罪,不过是触犯了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罢了,所以犯罪与其说是一种恶,不如说是挑战和威胁了统治者的利。你杀了他的人民,他统治谁啊?
  这里又说到另一种极端的看法,也是最近听来的。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说先要拿起屠刀,然后才能放下,放下就成佛了。就好像是大商贩们先是血淋淋的原始积累,然后再搞慈善捐款,于是成佛了。成佛后,所有的罪都被原谅,一笔勾销。而连屠刀都不敢拿起的普通小老百姓,就只好念念阿弥陀佛,保佑屠刀不要伤到自个儿。呔,真是想想都觉得灰暗的理论。

  说来说去,还是道德最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求心安的一套标准,而良心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真正的、无法逃脱的惩罚却与它十指相扣,规范着我们的行为。那么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适应现实的一种主流思想么?就好比从前打大雁不是恶,现在却是连小朋友都要责难的猎杀保护动物、破坏大自然行为。不过这只能说明道德内涵的变迁,并不能解释它的由来。可惜不知道原始人心中的禁忌有哪些,不然就可以方便的得出结论:道德是基因的一个特征,也就是说,道德这种素质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不过这样的判断倒也是有舆论支持的,没良心的人被骂“禽兽不如”就是一证。但也难保某些禽兽的基因里就不含这种道德因子了,例如殉情的天鹅。
  居然说到生物学上,自己也有点意外了。这部小说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关于爱情的,这是主人公为阻止他妹妹的一场功利婚姻提出的。那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必要的两个条件是:看重和尊重。所谓看重,也就是在乎。在乎他,心里有他,才能为他着想,体谅他关心他。而尊重,是不但要爱他的优点,更要包容和接受他的缺陷,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雨路上不离不弃,互敬互爱。
  一本让人思考的好书,准备接着进行《卡拉马佐夫兄弟》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