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余华《第七天》 - 余华《第七天》全文阅读__第3天__第6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var cpro_id = 'u179742';
  var cpro_id = 'u179742';【6】
  我在寂静里站了起来,离开那块石头,在寂静里走去。雨雪还在纷纷扬扬,它们仍然没有掉落到我身上,只是包皮围了我,我走去时雨雪正在分开,回头时雨雪正在合拢。
  我在记忆的路上走向李月珍。
  我从父亲的村庄回到城里的时候,李月珍死了。她是晚上穿越马路时,被一辆超速行驶的宝马撞得飞了起来,随后重重地摔在马路上,又被后面驶来的一辆卡车和一辆商务车碾过。我只是离开了三天,我心里的母亲就死了。
  郝霞正在回来的飞机上,郝强生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击垮了。我来到他家时,几个和尚正在那里做超度亡灵的法事,屋子里烟雾缭绕,桌上铺着黄布,上面摆放着水果和糕点,还有写着李月珍名字的牌位。几个和尚站在桌前,微闭着眼睛正在念经,他们的声音像是很多蚊子在鸣叫。郝强生目光呆滞坐在一旁,我在他身旁的椅子里坐了下来。
  和尚可能知道李月珍准备移民美国,念经之后告诉郝强生,在他们念经之时,李月珍的亡灵跨上了郝强生的膝盖,又跨上了郝强生的肩膀,右脚蹬了一下升天了。和尚说,超度亡灵的法事收费三千元,如果再加上五百元,可以让李月珍投胎美国。郝强生木然地点点头,几个和尚又微闭眼睛,继续念经。这次的经文简短,我在和尚含糊不清的念诵里,听到“美国”这个词汇,这几个和尚念的不是中文,而是USA。然后和尚说,李月珍已经踏上去USA的路途了,很快就会到那里,比波音飞机还要快。
  郝强生见到我的时候没有认出来,我在他身旁坐了很久,他才意识到我是谁,呜呜地哭了,拉住我的手说:
  “杨飞,去看看你妈妈,去看看你妈妈……”
  李月珍在死去的三天前,也就是我前往乡下寻找父亲的那天清晨,发现了我们城市的一起丑闻。她从农贸市场买菜回家的路上,在桥上走过时,看见下面的河水里漂浮着几具死婴。起初她以为是几条死鱼,心里奇怪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鱼身上好像有胳膊有腿。她觉得自己年纪大眼睛花了,就叫过来两个年轻人看看河面上漂浮的是什么,那两个年轻人说不像是鱼,像是婴儿。李月珍急忙跑下桥堍,看见漂浮在河面上的确实是死去的婴儿,他们和树叶杂草一起漂浮而去,还有几个死婴正从桥下的阴影里漂浮出来,来到阳光闪亮的水面上。李月珍的眼睛看着水面上的死婴在河边走去时,脚被绊了一下,随后她看到有三个死婴搁浅在岸边。
  正直的李月珍没有回家,她挎着菜篮直接去了报社。报社的门卫阻止她进入,看到她挎着菜篮的模样,以为她是来上访的,告诉她上访应该去市政府的信访办。李月珍在报社的大门口拦住两个刚来上班的记者,告诉他们河里出现死婴。两个记者听后奔赴现场,那时候桥上与河边已经站满人群,有人用竹竿将几个漂浮的死婴捞到岸上。

  整整一个上午,两个记者和十多个市民在那里找到二十七个死婴,其中八个死婴的脚上有我们城市医院的脚牌,另外十九个死婴没有脚牌。两个记者用手机拍下照片,然后去了医院。医院的院长热情接待两个记者,以为他们是来采访的,因为医院为了缓解社会上的批评,刚刚推出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新政。当院长看到记者手机里死婴的图片后,脸上的笑容立即消失,他说自己马上要去市里开会,找来一个副院长应付记者。副院长看到死婴的照片后,说自己马上要去卫生局开会,找来医院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一脸不耐烦的神情看完死婴的照片,辨认上面的脚牌。然后说,八个有脚牌的死婴是在医治无效死亡,他们的父母因为无力承担医疗费用逃跑了。办公室主任充满委屈地说,很多患者家属为了不支付医疗费用逃跑,医院为此每年损失一百多万。办公室主任解释十九个没有脚牌的死婴是为了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强行引产的六个月左右的胎儿。办公室主任傲慢地提醒记者,计划生育是国策。随后声称这二十七个死婴是医疗垃圾,他不认为医院做错了什么,说垃圾就应该倒掉。
  我们城市的报纸接到上面的指示后撤下两位记者采写的报道,两位记者愤然将照片和报道文章贴到网上,社会舆论爆炸了,网上的批评之声像密集的弹片一样飞向我们的城市。这时候医院方面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说没有将这些医疗垃圾处理好,已经处罚了相关责任人。医院方面一次次将死婴称为医疗垃圾激怒了网民,面对来自四面八方更多谴责的弹片,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出来说话了,发言人表示会妥善处理这二十七个医疗垃圾,给予这些医疗垃圾以人的待遇,火化后埋葬。
  我去医院太平间看望李月珍,走进去的时候太平间大屋子的四周摆满花圈,花圈上挂着白色的条幅,上面写着“沉痛悼念刘新成”。我不知道刘新成是谁,有这么多人送来花圈,此人显然非富即贵。我没有看到李月珍,四周的花圈让太平间的大屋子显得空空荡荡,我心里疑惑自己是否走错地方。
  这时我发现旁边还有一间小屋子,我走到门口,看到一块很大的白布盖在地上,白布的凹凸让我觉得下面有人体。我蹲下去拉开白布,看见了李月珍,她一身白色衣服和一群死婴躺在地上。她躺在中间,死婴们重迭地围绕在她的四周,她就像是他们的母亲。

  我潸然泪下,这位我成长岁月里的母亲安详地躺在那里,她死去的脸上仍然有着我熟悉的神态,我心酸地凝视着这个已经静止的神态,抹着眼泪,心里叫了一声妈妈。
  这天晚上,我们城市发生了地质塌陷。深夜的时候,医院里的值班医生护士和病人听到了轰然声,附近居民楼的人也听到了,他们以为发生了地震,纷纷逃生出来,然后发现太平间没了,那地方出现一个很大的圆洞。这个突然出现的天坑给人们带来了恐慌,医院里的人和附近居民楼里的人不敢呆在屋子里,他们拥挤到街道上,只有重症病人继续躺在病床上听天由命。
  街道上的人惊魂未定地感激起老天爷,说老天爷长眼了,让太平间塌陷下去,没让旁边的楼房塌陷下去,如果这个天坑移动几十米,无论东南西北,都会有楼房倒塌,死伤无数。很多人嘴里念叨着“谢谢老天爷”,有位老者眼泪汪汪地说:
  “该塌陷的塌陷了,不该塌陷的没塌陷,老天爷真是个好人啊。”
  恐慌的情绪蔓延了一个昼夜之后渐渐平静下来,市政府公布了天坑直径三十米深十五米,塌陷的原因是地下水过度抽采之后形成那里地质架空结构。五个地质环境监测人员被绳子放到天坑下面,一个多小时后他们被绳子拉上来,说太平间的屋子仍然完整,只是墙体和屋顶出现了七条裂缝。
  我们城市的人络绎不绝来到这里,站在原来的太平间旁边,观赏这个天坑。他们感叹天坑真圆,像是事先用圆规画好的,就是过去的井也没有这么圆。
  两天后才有人想起来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那时正在太平间里,可是下到天坑里察看过太平间的五个地质环境监测人员说里面没有一具遗体。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神秘失踪了。
  记者采访了负责打扫太平间的医院勤工,他说那天傍晚下班离开时他们还躺在那间小屋子里。记者问他是不是火化了,他一口否定,说殡仪馆晚上是不工作的,不会火化尸体。记者又去了医院办公室,办公室的人也不知道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为何不见了。他们说见鬼了,难道尸体自己从天坑里爬出来溜走了。
  刚下飞机的郝霞,在悲伤和时差的折磨里搀扶着神情恍惚的父亲来到医院,询问母亲遗体的下落,医院的回答是不知道。

  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神秘失踪的消息传遍我们这个城市,随后又上了几个网站的首页,事情越闹越大,网上流言四起,有人怀疑这里面可能有着不可告人的原因。虽然我们城市的媒体接到指示一律不予报道,可是外地的媒体都用大标题报道了这个神秘失踪事件。不少外地记者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来到我们这里,摆开架势准备进行大规模的深度报道。
  市政府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一位民政局的官员声称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在太平间塌陷前的下午已经送到殡仪馆火化。记者追问火化前是否通知了死者家属。官员说二十七个死婴的家属无法联系;记者再问李月珍的家属呢。官员愣了一会儿后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他说:
  “谢谢大家。”
  当天傍晚,民政局的官员和医院的代表给郝家送来一个骨灰盒,说是因为天热,李月珍的遗体不好保存,所以他们出面给烧掉了。三十多个小时没有睡觉的郝霞仍然神志清楚,她愤怒地喊叫:
  “现在是春天。”
  那个负责打扫太平间的医院勤工改口了,他告诉外地来的记者,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确实是在塌陷前的下午被运到殡仪馆火化的,他说自己还帮着把他们抬进运尸车。有一个自称在银行工作的人上网发帖,说这个医院勤工当天在自己的账户上存入五千元,他怀疑这个勤工拿到了改口费。
  市政府为了平息网上传言,让外地赶来的记者前往殡仪馆观看摆成一排的二十七个小小的骨灰盒,表示这二十七个死婴已经火化,接下去将会妥善安葬。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天有人报料,说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的骨灰是从当天烧掉的别人的骨灰里分配出来的。这个消息迅速传播,那些当天被烧掉的死者的亲属们听到后,纷纷打开骨灰盒,普遍反映骨灰少了很多,虽然他们中间没人知道正常的骨灰应该有多少。有人去向别人打听骨灰量,被询问的人都是连连摇头,他们说从未打开过亲人的骨灰盒,不知道应该是多少。有一位外地记者专门去了殡仪馆,希望殡仪馆里有人勇敢站出来证实确有其事。殡仪馆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矢口否认,殡仪馆的领导痛斥这是网络谣言。网上有人调侃说,这个月殡仪馆员工们拿到的奖金将是以往的两倍以上。
  我走出自己趋向繁复的记忆,如同走出层峦迭翠的森林。疲惫的思维躺下休息了,身体仍然向前行走,走在无边无际的混沌和无声无息的空虚里。空中没有鸟儿飞翔,水中没有鱼儿游弋,大地没有万物生长。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2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