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余华《第七天》 - 余华《第七天》全文阅读__第4天__第8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var cpro_id = 'u179742';
  var cpro_id = 'u179742';【8】
  十多年前,我的生父生母从北方的城市赶来与我相认,“火车生下的孩子”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之后,另一个故事开始了。我们城市的警方在一次名叫“惊雷行动”的扫黄里,抓获的卖婬女子里面有一个是男儿身,这名李姓男子为了挣钱将自己打扮成女人的模样从事卖婬。
  一个名叫张刚的刚从警校毕业的年轻警察参与了“惊雷行动”,李姓男子被抓获的当天晚上,张刚审讯了他。李姓男子对自己男扮女装的卖婬毫无悔改之意,而且对自己巧妙的卖婬方式得意洋洋,声称对付那些嫖客游刃有余,他说如果不是被警方抓获,没有嫖客会发现他是个男的。他叹息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对付嫖客那里,没有提防警察,结果阴沟里翻了船。
  当时的张刚血气方刚,这是他走出警校后第一次审讯。被审讯的伪卖婬女不仅没有低声下气,还摆出一副只有警校教官才会有的派头,张刚已是怒火中烧,当这个伪卖婬女将警方比喻成阴沟时,张刚忍无可忍地飞起一脚,踢中李姓男子的下身,李姓男子捂住自己的下身嗷嗷乱叫,在地上打滚了十多分钟,然后呜呜地哭叫起来:
  “我的蛋子啊,我的蛋子碎了……”
  张刚不屑地说:“你留着蛋子也没什么用处。”
  这名李姓男子被拘留十五天,他从看守所出来后,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抗议。起初他风雨无阻每天出现在公安局的大门口,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还我两个蛋子”。为了证明自己的两个蛋子不是摆设,而是真材实料,他不厌其烦地向行人讲解自己如何用卖婬挣来的钱再去嫖娼。
  有人指出牌子上“蛋子”两个字过于粗俗,他虚心接受,将牌子上的话改成“还我一双睾丸”,并且向行人说明:
  “我文明用语了。”
  李姓男子旷日持久的抗议,让公安局的局长和副局长们头疼不已,每天看见李姓男子举着牌子站在大门口,实在是一个麻烦,尤其是上面领导下来视察时,会向局长和副局长们打听:
  “大门外的是什么睾丸?”
  局长和副局长开会商议后,把张刚调离公安局,调到下面的一个派出所,李姓男子的“一双睾丸”追随到了那个派出所。一年以后,那个派出所的所长和副所长们叫苦不迭,他们每周都要跑到局里面两次以上,向局长副局长又是送礼又是诉苦,说是派出所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局长副局长们体恤下属的苦衷,把张刚调到看守所,李姓男子的“一双睾丸”追随到看守所。看守所的所长副所长们头疼了两年后,向局长副局长们反映,说看守所外面整天晃荡“一双睾丸”,法律的尊严都没有了,所长副所长们说看守所已经忍受两年,这“一双睾丸”也该挪挪地方了。局长副局长们觉得看守所确实不容易,这“一双睾丸”也确实该换个地方。可是没有一个派出所的所长愿意接收张刚,他们知道张刚一来,这“一双睾丸”必来。

  张刚知道看守所想把他弄出去,又没有一个派出所愿意接收他。他也不想在看守所呆下去,他去找公安局的局长,申请调回公安局。局长听完张刚的话,脑子里首先出现的情景就是“一双睾丸”回到公安局大门口来晃荡了。局长沉吟片刻,询问张刚是否打算换一份工作,张刚问换什么工作,局长建议张刚辞职,开一家小店什么的。局长说张刚脱警后,那“一双睾丸”也许不再跟着他了。张刚苦笑一下,告诉局长他前面只有两条路,一是把“一双睾丸”杀了,二是举着一块要求回到局里的牌子和“一双睾丸”一起站在公安局的大门口。张刚说完后,眼睛湿润了。局长对张刚的遭遇十分同情,再说局长快要退休了,他退休后也就不在乎“一双睾丸”在公安局大门外晃荡。局长站起来,走到张刚身旁,拍拍他的肩膀说:
  “你回来吧。”
  张刚回到公安局,李姓男子的“一双睾丸”这次竟然没有跟随而来。张刚回到局里工作一个月,另外部门的人见到他时,仍然以为他是来局里办事的,不知道他已经调回来了,问他最近为何总是往局里跑,看守所出了什么事?张刚说他调回来工作了。这些人十分惊讶,说怎么没见到大门外有“一双睾丸”?局长副局长们也感到惊讶,有一次开会时,一位副局长忍不住说:

  “大门口的睾丸没了,怎么回事?”
  “一双睾丸”虽然失踪了,张刚仍然有些忐忑,每天上班下班时,眼睛不由自主往大门口寻找,确定李姓男子没有出现,悬着的心才会放下。起初张刚担心李姓男子可能是病了,病愈后还会来到公安局的大门口晃荡。可是三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一双睾丸”始终没有出现,张刚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可以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
  一年多以后,当公安局里的人完全忘记“一双睾丸”时,李姓男子出现了。这次他没有举着“还我一双睾丸”的牌子,而是背着一个黑包皮长驱直入,公安局的门卫看见这个身影与一辆从里面出来的面包皮车擦身而过,门卫对着这个身影喊叫了几声,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头也不回地说:
  “谈工作的。”
  门卫叫道:“过来登记一下。”
  门卫话音刚落,李姓男子已经走入公安局的大楼,他在过道里向一个警察打听张刚在哪个办公室。那个警察说张刚在五楼的503房间之后,觉得李姓男子有些面熟,不过没有想起来四年前大门口闻名遐迩的“一双睾丸”。李姓男子没有坐电梯,他担心在电梯里被人认出来,而是沿着楼梯走上五楼,他走进503房间时,有四个警察坐在里面,他一眼认出张刚,拉开黑包皮走过去叫上一声:
  “张刚。”
  正在桌子上写着什么的张刚抬起头来,认出了李姓男子,就在张刚疑惑地看着他时,他从黑包皮里抽出一把长刀砍向张刚的脖子,鲜血喷涌而出,张刚用手捂住脖子,身体无力地靠在椅子上,刚刚发出两声呻吟,长刀刺进他的胸口。另外三个警察这时才反应过来,三个警察起身冲过来,李姓男子从张刚的胸口拔出长刀,挥向这三个警察,三个警察只能用胳膊招架,他们被砍得鲜血淋淋,逃到走道里大声喊叫:
  “杀人啦,杀人啦……”
  公安局的五楼乱成一团,李姓男子浑身是血见人就砍,一边砍一边呼哧呼哧喘气。后来其他楼层的警察也赶来了,二十多个警察挥舞电棍,才将已经没有力气靠在墙上的李姓男子制服。

  张刚死在送往医院的救护车里,李姓男子半年后被执行了死刑。
  这个杀人案轰动我们的城市,人们议论纷纷,说这些警察平日里耀武扬威,其实个个都是废物,一个没有蛋子的男人都能够轻而易举砍死一个警察,砍伤九个警察,其中两个重伤。如果换成一群有蛋子的男人,还不将公安局杀得尸横遍野。公安局里的警察听到这些议论后很不服气,他们说不知道这个李姓男子是来杀人的,否则早就把他制服了。有一个警察对他的几个朋友说,平日里背着包皮来公安局的都是送礼的,谁也没想到这个人从包皮里拿出来的不是礼物,是一把杀人的刀。
  后来的十多年里,张刚的父母一直努力为儿子争取烈士的称号。起先市公安局不同意,理由是张刚并非因公殉职。张刚的父母踏上漫漫上访路,先去省里的公安厅,后去北京的公安部。市公安局对张刚父母的上访头疼不已,有一年北京两会期间,张刚父母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打出横幅,要求追认他们儿子为烈士。这让北京有关部门十分恼火,省里和市里的相关部门受到严厉批评。市公安局只好向上面打报告,请求追认张刚为烈士。省公安厅上报北京,北京一直没有批复。张刚的父母仍然坚持不懈上访,尤其是北京召开两会和党代会期间,他们都会跳上北上的火车,可是每次都被阻截在途中,然后关押在不同的小旅店里,等到北京的会议结束,他们才被释放。张刚父母为儿子争取烈士称号的上访故事在网上披露后,市里不再派人阻截和关押张刚父母,更换了一种方式,每当北京召开两会或者党代会的敏感时期,他们都要派人陪同张刚父母出去游山玩水,张刚父母每年都能够享受到只有领导们才能享受的公款旅游。张刚父母经历了漫长的没有结果的上访之后,绝望的心态变成了游戏的心态,每当敏感时期来临,他们就会向市里提出来,还有哪个著名的风景区没有去过,意思是要去那里旅游。市里为此叫苦不迭,说是十多年来花在张刚父母身上的钱差不多有一百万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2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